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七年级数学公式:一元一次方程公式 篇一

速度X时间=路程

工效X时间=工作总量

单价X数量=总价

单产量X数量=总产量

(可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列方程)

特殊的有: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差异网○www.chayi5.com(+水流速度

工效和X时间=工作总量(用于合做工程时)

溶液X浓度=溶质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工效和X时间=工作总量(用于合做工程时)

溶液X浓度=溶质

原式为ax2+bx+c=0

当b2-4ac=0时有两个根

x1=(-b+√(b2-4ac))/2a

x2=(-b-√(b2-4ac))/2a

当b2-4ac0时

x1=x2=-b/2a

一。 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 0≤b≤9, 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例1. 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7,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7,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求这个三位数

[分析]由已知条件给出了百位和个位上的数的关系,若设十位上的数为x,则百位上的数为X+7,个位上的数是3X,等量关系为三个数位上的数字和为17。

解:设这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则百位上的数为X+7,个位上的数是3X

X+X+7+3X=17 解得X=2

X+7=9,3X=6 答:这个三位数是926

例2.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2倍,如果把十 位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两位数

等量关系:原两位数+36=对调后新两位数

解:设十位上的数字X,则个位上的数是2X,

10×2X+X=(10X+2X)+36解得X=4,2X=8,答:原来的两位数是48。

元一次方程练习题【例 篇二

1、一个工厂接了一个订单,加工生产720 t产品,预计每天生产48 t,就能按期交货,后来,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订货方要求提前5天完成,问:工厂应每天生产多少吨?

2、用价值100元的甲种涂料与价值240元的乙种涂料配制成一种新涂料。其每千克售价比甲种涂料每千克售价少3元,比乙种涂料每千克的售价多1元,求这种新涂料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

3、近几年高速公路建设有较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欲修建的某高速公路要招标。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若甲、乙两队合作,24天可以完成,费用为120万元;若甲单独做20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做,还需40天才能完成,这样所需费用110万元,问:

(1)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万元?

4、周末某班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下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3.

(1)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

(2)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处,且A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 km,试求山脚到山顶的路程。

(3)在第(2)题所述内容(除最后的问句外)的基础上,设乙组从A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处与乙组相遇,请你先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相应的间题,再给予解答。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 篇三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