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3篇】

发布时间: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美术教学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美术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要想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学教育极为重要,美术教育不容忽视,高效的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中学美术教师要以情育人,用心育人。

关键词: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化,素质教育也正在推进。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是关键。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就必须刻苦钻研、奋发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而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更是担负着神圣的职责,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美术课对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这就引起我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当好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尽可能多的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地学习环境,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美术老师要能理解学生的苦衷,因为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不仅肩上的书包重了,心理压力更是不断加重。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控制好作业量,巧妙的通过美术课来缓解学生的压力,而不是加重学生的负担。美术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呵护学生的心灵。课堂上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二、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意识达到质的转变。可是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更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美术老师必须努力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动画片和广告片等视频,来增加大家学习美术的兴趣。老师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比如要上民间美术课,就可以由学生都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内主动学习。美术老师还要努力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认可。中学生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美术教师就可以多引导学生想象,做一些设计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就感,从而爱上中学美术课。

三、如何上好中学美术课

中学美术课不同于小学美术课,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美术课的方法。因此美术教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美术教师上课时可以用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大量的扩展知识。美术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它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宗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文化底蕴的美术教师,对美术的理解不会太深,课堂知识没法拓展,课堂气氛不会活跃,所以美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美术教师在上中学美术课时,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必须得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理解,如何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真、善、美。美术教师还必须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幻灯片、投影仪等的使用,这样才能用好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自信地上好每一堂中学美术课。

四、中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原则和最终目标

要想追求高效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作业指导法、观察法和美术参观等。中学美术教师除了掌握以上教学方法外还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审美原则、视觉思维训练原则、启发创作原则和直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原则下,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不仅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更要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总之,美术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进入教室时刻带有爱心和激情,并且充分运用好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笑声、欢呼声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xx.

[2]魏传义。艺术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xx.

[4]王斌光。在欢乐中成长:名师讲述最具活力的课堂愉快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5]常锐伦。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美术教学论文 篇二

一、解决方案

1、增强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自由地创作绘画以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这也更进一步说明,兴趣的保持是多么重要。如果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其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课程内容,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其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2、美术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

人类的诞生,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从古至今,劳动既能创造物质产品,又能创造精神产品,人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受到美育的影响。第一,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更加高尚,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美术教育培养人体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能力。第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音乐中的韵律、文学中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与绘画都是表达人类心灵感悟的产物,两者用不同的感官感受世界带来的愉悦。无论是抽象性的音乐作品,还是具象性的美术作品,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都能产生相应的联想。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同时感受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如,元代马致远所作的《天净沙秋思》中就描绘了深秋的黄昏,枯藤、老树、古道、瘦马等凄凉的场景,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惆怅;小桥、流水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自己的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其勾画的景象,由远及近的画面,都淋漓极致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第三,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了解美好事物的独特性和对生活的意义。作者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千差万别;观赏者的个性不同,观看时的心境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这也是艺术不同于科学探究的原因所在。第四,美育培养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审美活动能调节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审美观的不同,有人积极健康,有人腐化堕落,而通过美育,可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创造美好的生活。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可以通过美育体现的。

3、重视美术教育

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主要科目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美术教育能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力度。

4、美术教师应关注知识的渗透

今天的教育已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朝着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从美术教学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数据库”,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同时,应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语文、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模式。

5、加强互动

互动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反映问题的纽带。因此,教师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运用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结语

美术教育通过精神层面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家庭、社会的和谐,这在现代社会显得愈发重要。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交流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其智力和创造力,因此,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要加大解决力度,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 篇三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初中生对美術的学习,不像幼儿、小学生那样喜欢涂涂画画,兴趣逐渐减弱,把美术课作为“小科”,无暇顾及美术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根本出发点。下面简单谈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轻视美术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后,许多家长认为画画是玩,是不务正业,只有学好语数外才是走正道,中考考出好成绩才是出路。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误导,使学生认为美术是副科,可学可不学。

2、学生自身原因

社会、学校、家长对美术的不够重视,久而久之也导致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思想上也不重视。据调查,幼儿园的小朋友,十有八九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好奇,什么都想用自己的小画笔画出来,画中有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他们的奇妙世界。然而,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大门之后,多数学生就放下心爱的画笔,从此,他们对美术、对画画的热情逐渐冷却,纵然有的学生对画画仍然喜爱有加,但在学习的重负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得不“收起来”,到了初中,愈演愈烈,繁重的学习使学生更难以顾及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脑子中充斥着满满的古诗词、数学定义和定理、英语单词和语法等。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

美术是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过程。以绘画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对绘画产生冲动,这样他们才会有创作的灵感。这种灵感的源泉在于教师的引导,对美术作品感染力的感悟。在学生想画什么方面,不妨给他们主动权,让他们画出心中的美和心中的人或物,尊重他们的想法,才会绽放其思维和创造力。

在初中一年级的《人物线造型》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要画班级的美术课代表时,多数学生摇头表示反对,有的说想画妈妈,有的说想画宠物狗,有的说周日去了动物园,想画动物园中的老

虎……如果分析学生的这些想法,不难得出他们的共同心理——想把画画好,画出彩,画出情。主要原因在于:画妈妈,因为有爱;画宠物,因为熟悉;画老虎,因为新鲜……画美术课代表,担心画不好,有辱女同学,会使她不开心,老师不满意,如果画自己熟悉的,既有兴趣也不担心因画不好而受批评或指责。因此,美术课堂上的绘画活动,要求不必太统一,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他们的兴趣始于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从而激发绘画的动力和激情。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把学生当作成人看待,要他们审美、创作都完美无缺,那么,只会使学生对美术逐渐望而却步,逐渐与美术越走越远。

三、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创造力

1、改变教学方法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课《小伙伴》的教学时,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面目表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再提出问题: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没有这些表情行不行?再呈现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比较,描述这个“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而再提出本课的中心任务:如何画好人物头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观察脸型、五官、表情和比例以及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给出的课件中的人物头像后,再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总结出脸型主要有哪些,五官特征有哪些,表情有哪些等等,说一说人物头像的比例和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为同学画一张素描头像画,提出要求:生动、形象地表现

人物。

有大量的观察做基础,有素描理论知识的点拨和提炼,学生完成了为同学作画的任务自然会乐在其中,不会有一筹莫展之感,无从下手之困。

此外,在绘画前,开展“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丰富、更有趣,成为学生的乐园。

再者,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更丰富。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美术课堂上,教师只让学生看看书、画幅画等,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课堂魅力。

如《敦煌莫高窟》的教学,如果纯粹让学生看看课本,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千佛洞”、接触“四大石窟”,了解“时代背景墙”,感知“壁画”和“彩雕”等,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用心观察、用心体味。教师再提出问题:石窟艺术的构成有哪些?石窟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如果你意外发现了文物,你会怎么做?怎样尽到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义务……通过声音、图像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美术课堂增加感性认识,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美术作为基础课程之一,不能等闲视之,应改变“小科”的错误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兴趣的培养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设备,开展自主、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构建学生乐学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综合能力,成为懂美、爱美、惜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增群。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34)。

[2]胡小丽。浅谈初中美术兴趣的培养[J]。速读(中旬),20xx(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6 7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