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研究论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一

摘要:

校园音乐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音乐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校园文化。本文简要分析了校园音乐文化对学校形象的塑造、学生性格的养成、道德品位的提升的重要意义,论述了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培育校园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校园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作用

校园音乐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修养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并通过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校形象,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素质教育与校园音乐文化

实施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音乐文化氛围。如合唱团、乐队等社团活动。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认识和思想。校园音乐文化恰恰是这些功能的综合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途径。

二、校园音乐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他们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

1.音乐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校园音乐文化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能施加良好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重点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唱响中国》等三十六首歌曲,使学生深切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校园音乐文化的良性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听到流淌在我们血脉源头的民族乐声。坚持良好的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

3、励志音乐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在青年学生中大力推广励志乐曲、歌曲所形成的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特别是一些流行的励志歌曲,如《我真的不错》、《蜗牛》、《隐形的翅膀》等,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很大的冲击,给他们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4.校园音乐文化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多是以集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大合唱,集体舞等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学生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5.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校园音乐文化的举办,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并相互促进的过程,它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就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例如由学生亲自动手去组织一台文艺节目,促使他们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三、培育校园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音乐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1.充分利用学校音乐资源,努力创建校园音乐环境。广泛开展学校艺术节等多元音乐文化活动;开设音乐多元活动课,排演音乐剧、组织合唱队、乐队等;利用校广播播放各种音乐;通过汇报表演等各种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总结经验,让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个人修养。

2.充分利用音乐的渗透功能,综合各学科进行音乐熏陶。音乐教学的语言包括艺术领域之间的综合,将音乐欣赏与姐妹艺术中相关的内容、手段进行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直接使用音乐,调节情绪,激发想象,开发记忆潜能。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播放一些古筝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美景。

3.积极关注音乐流行动向,选择并整合社会音乐资源。面对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学校应积极主动地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力扶持学生艺术社团,发挥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带头作用。艺术社团是学生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社团的建立,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意识,让那些高品位、优秀的音乐精品来熏陶和感染艺术团的学生。

综上所述,校园音乐文化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满足了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园音乐文化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应红。《谈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文化建设》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年第1期。

[2]金超哲。《关于高校音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研究》。魅力中国2010年第3期。

[3]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第8期。

[4]洪毅。《浅议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考试:教研版2010年10期。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二

摘要:

新两会政策:音乐正式纳入中考,全国各区域已经慢慢将音乐纳入考试范畴内,而报考高中艺术团和职业学校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素质评价必须成绩达到A等,艺术素质评价为D等的考生将不能报考四星级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应得以重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以培养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为能力线索,以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为实际执行点,培养素质教育下人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异学生。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音乐教学

前言

初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同于文化课程的是无法用成绩、分数来评定学生音乐成绩,而是要注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改变学生对音乐课、音乐知识的认知,转变学生以往对音乐的理念。与此同时,学校给予音乐教学充分的重视,教师自身注重提升个人教学质量,专供音乐授课技能,利用每一节课程的有效时间充实学生的音乐知识,将音乐这门教育学科真正在素质教学中得以落实。

一、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在音乐教学实施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尤为重要,初中音乐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通常学生的音乐基础都比较薄弱,且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1]。教师传统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缺少音乐本质的感情色彩,这让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缺乏兴趣。改变过往教学模式,从授予学生认识音乐开始,改变学生对音乐原有的认知,强调音乐在初中学科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教案的内容,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做为课前引用,使学生感受音乐氛围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音乐课程中,对课程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课程结束前可以布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意与课程内容相近的音乐,加深学生课后认知。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潮流事物通常热情高涨,对课堂氛围较为敏感,授课形式新颖,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不同以往的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学方式要具有创新形式,网络时代的当下,学生接触的音乐类型相对广泛,因为在教学的创新模式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获得知识,建立学习内容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音乐相结合,让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音乐教学既是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音乐为独特艺术形式进行教学。音乐教育的特征则是具有教育性,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建设者。因此音乐的教学目标则是人的素养教育。通过音乐教学的审美及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发自内心的表现,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充满感情色彩地进行学习,随音乐的旋律起伏、体会节奏的强与弱,感受音色的变化,让音乐直达内心深处,并通过音乐来舒展自己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是学生自觉的实践活动,音乐的价值,并不只取决于音乐作品本身的质量,还要依赖作品而衍生的表演创作,没有主动性、创造性,音乐即缺少了本身的美感。

三、结合课外活动进行素质教育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授课整体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课外活动则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另一途径。音乐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过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后得以实践锻炼。组织学生搭建课外音乐兴趣小组,比如训练合唱歌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需要具备善于同时演唱的技能,大家在一起演唱更像是一个人在演唱,把控整体节奏的整齐感,要统一音色,控制好开声力度、速度、和谐感。通过合唱使学生领悟到合唱是一项集体艺术的塑造。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学习音乐知识,建立良好的核心素养,教师则要在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题,从教学转变为教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教学[2]。为达成这一项教学,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增加和学生交流互动机会,这样才能有效掌握他们实际的学习状态,正确指引學生的思想方向。授课过程中增加提问环节,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歌词及音乐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

五、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今竞争社会下,各种环境中皆存在竞争关系,校园内也不例外,你若不强,必会有人比你强。为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下人才,就要通过竞争来加速学生个人音乐水平,过往音乐课上,学生对成绩没有太大的概念,致使学生无法正视自身的音乐水平,就不能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努力的学习音乐课程,有效解决这一现象则是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音乐水平,同其他学生的差距,有了对比,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学习的动力被开启。组织比赛,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行评分制,获胜的学生将有额外的奖励,利用物质条件加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束语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教学过程更要倾向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整体审美观点及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及对音乐学习的态度。重视音乐教学的方法,有策略的开展相应的音乐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网。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用户上传。

[2]论文范文。教育论文。音乐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的论文 篇三

一、紧扣教学目标,积极渗透素质教育

跟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要充分地对教学的实用性进行考虑,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学生的爱国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坚毅的人格品质),避免出现那些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对学生要进行这几个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教育:

1.通过课本上的歷史知识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崇洋媚外的思想还是很重的,具体表现有定居海外、通过各种途径来取得外国国籍、过多地追崇外国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从而把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渐渐遗忘。这些社会现象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爱国思想。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告诫学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时刻保持中国人的民族荣辱感和民族自尊心。比如说高中历史课本的第二个专题中,有个章节讲的是关于中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在讲解完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和图片,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对这些事件的印象,使学生谨记那些我们祖国当年所受的屈辱,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指导学生理性面对这些历史事件,正确解读,然后从中吸取教训。

2.要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当前独生子女居多,很多高中生从小到大都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历史人物事例来告诫学生面对艰难困苦要勇往直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倡传统的文化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当今泡沫文化、速成文化发展迅速,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并不乐观,针对这个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历史的教学来使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从“四大发明”中,可以告诉学生古代人类的智慧成果;从唐诗宋词中,可以告诉学生中国文学的蓬勃发展历程;从毛泽东、孙中山等人的伟大事迹,可以告诉学生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热爱祖国的重要所在。

二、致力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种教育是慢慢渗透的,比强制性的教育的影响更加深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呢?首先,思想方面要积极健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好的事情都变得物质化,让人对善恶好坏难以区分,比如,因为扶摔跤的老人,却被讹巨款。即使社会上传播着许多不良的风气,老师依然要想学生传递积极的思想观念。其次是态度方面,高中历史老师既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要保证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老师要为学生做好课件,批改作业,出试卷等多种工作,非常辛苦,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工作保持一种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态度。最后,老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不同学生的素养、能力、知识以及所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规律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历史的教学中做好素质教育的渗透工作。

三、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和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除了要提高老师的素养外,学生的素养也非常有必要得到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很多方面,因为历史学习需要考查学生阅读、思维、记忆、表达、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当中对重要的还是属于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素养是整个历史教学的核心部分。掌握好了思维能力,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来得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发展;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的立场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揭露。其次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素养,基础知识是整个历史学习的基石,有了它,历史学习这栋大厦才能坚固。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对历史教材进行反复的阅读、对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重点背诵、做好课堂笔记,长时间地坚持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非常的有帮助。

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各个领域都在进步和创新,历史教学也同样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在高中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四

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作用好比人的灵魂,是指导人正确对待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人的一种理性认识,集中表现为人生的追求信念、道德、价值等反映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却常常听到“人文素质缺失”的叹息,纠其主要原因,与我们的教育过多重视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无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更需要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以达到适应社会要求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和高职体育都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职体育在部分高职院校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内涵,以发挥两者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体育是高职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效率低下,而对操作实践课学习则兴趣浓厚,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根据高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实践操作类型的知识,是以做什么,如何做,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要占多,延伸至他们以后的工作中同样也是。在高职体育中,同样是一门教会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课程,高职体育通过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反复的实践操作而达到掌握技能知识,高职体育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十分近似。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设计各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通过高职体育教学来间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融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

二、高职体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即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即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素质教育论文 )正是这点,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在社会就需要与人打交道,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将自身的人文素质呈现给他人和社会。高职体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在运动中的体能控制与运动中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技术掌握与个人经历和感想,以及在这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在这些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全面的协调素质等人文素质。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体育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理论教学和室内教学所不具备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了现实性意义。

三、高职体育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学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每年的校工作规划中。学校举办体育活动要多样化,要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具有文化品位,如定期进行体育趣味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各种群众性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各竞赛活动也应做到大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竞赛性与普及性相结合,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人性化,与大学生特点结合。无论是在校园体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体育中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特别人文素质,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要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人手,丰富教师的人文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素质和教育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要关注重大事件变迁,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替自己的专(www.chayi5.com)业知识水平,并将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应积累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文化素养、博雅的情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将人文精神融人到体育课程体系中

体育课程是高职体育里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课程体系,杜威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通过组织竞赛,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冒险精神和责任感,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职体育课程成绩考核时,除了考核体育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外,考察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估,以保证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素质。

总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终身体育形成的需要。高职体育能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起到巧妙的链接的作用,同时高职体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五

摘 要: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根据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对其实践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职;人才培养;实践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大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提高民族素质或国民素质的教育。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职学校因其学生类别、教育目标、就业目的的不同,素质教育与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异。高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人诚信,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能够积极进行团队合作,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就业技能。

三、高职素质教育的几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学校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的思想不够积极,进而大大影响了其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间断,素质教育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期间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逐渐减轻就业带来的压力。

2、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存在缺陷

面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必须不断转换思路,以适应市场需要。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不能太呆板,不能只注意专业知识中某类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理论,这样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单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欠缺,后劲明显不足。

3、教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在加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中职教育不同,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成功实施高职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属于素质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对这类隐性课程的开发不够,不能充分彰显校园文化,校园活动不够丰富,且开展的随意性较大,大大影响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高职素质教育实践

高职素质教育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这个目标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为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服务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高职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及大项目落户中国,同时也带动了本土企业向国际化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出口,就是要为不同行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瞄准市场需求办学,形成以不同专业和产业为基础,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构建有机整体

将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还应该贯穿到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到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素质教育的全程实施

学校各部门加强协调与沟通,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营造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素质教育在教育投入、条件保障、师资和文化环境建设上全面规划。

高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对高职教育者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心理素质及身体健康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足够的社会感悟力,才能不断夯实高职素质教育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岳德虎。基于SWOT 的高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2]徐警武,别敦荣。大学素质教育新视角: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

[3]刘智勇,赵前斌。对高职教育 “高等性” 和 “职业性” 的再认识[J]。高教探索,2011(4)。

[4]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M]。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篇六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七

【摘要】

当前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人化”的特殊作用,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作文所蕴含的情感熏陶,不同文体的教学、作文训练和课外阅读的指导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鉴赏力。

关键词:人文素质;情感熏陶;美的情操;鉴赏力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职责时指出:“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这说明我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加强学生品德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品质。由此观之,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特殊作用

在各科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的特殊作用,主要在于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量。

1.文学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决定语文教学时人化教育

文学教育就其狭义来讲,指学校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进行审美鉴赏,实现对文体的创造性理解,最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完满个性,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收录一些思想性强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作家生命体的凝结,是保存作家审美体验的精神化石。作品中往往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或思想情操,这些课文富于形象性,人文性,易于熏陶、感染学生,促使他们自觉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高尔基曾指出:“文学是人学。”认识文学之魂。古今中外一切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它那个时代的境况和命运,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因而,文学教育为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和人生的广阔天地,透过课文,学生得到深刻而深刻而细致地理解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饱览灵魂的丰富多彩,领略生命的万千风情,最大限度地认识人、理解人。当我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透过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的丑恶嘴脸,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小约瑟夫善良、纯真的身上反观自我,我们中学生能否不以自己为中心?而多去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发展个性,实现学生人格的自我反省、自我选择和自我完善,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人学教育从“立人”为根本,在语文课上借助文学,将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能自觉的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过程,升华为一种本能的人格建构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语文教学是一种人化的教育。

2.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呼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对事物的好奇心尤为强烈,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明确,人生阅历有限,思考能力稚嫩,很难实现明辨是非,清醒地认识自我。当代学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对学生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中学生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现象突出。价值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中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可以反映出其人文素质的基本水平。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会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有益的习惯。如今部分初中生已学会赚钱,例如上课无心听讲,整天想着玩手机,沉迷游戏。有的替同学抄作业等以收取钱财。有的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听不进批评教育,认为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针对他,于是对抗老师。这一切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很好地利用人类丰富的人文资源,以至于形成今天中学生人文素质如此令人堪忧的局面。

(2)中学生道德水平不高。由于独生子女的原故,长辈的宠爱,形成当今孩子不听父母管教,甚至不孝顺父母:不虚心接受师长教育:欺负弱小,无同情心等。当一个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尊敬的人,将不可能去关心,尊重别人。有的学生甚至取笑见义勇为的同学,说他们闲着没事做,白痴等反应。相反,他们学会欺骗师长,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倘若我们所教的学生变得如此冷淡,只关心自己,不愿付出,只听好话,听不进批评,好事不做,坏事做齐。那么,我们要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偏差?我们的语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人文素质教育,让文学对人物心灵的描写为学生了解自己提供最好参物照,使他们可以通过书中的人物的情感审视自己的情感与品格,从而健全自我的人格。

(3)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尽人意

目前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高,不懂得欣赏著名的乐曲和美术作品,也不懂的鉴赏文学作品,有的学生只会追求时髦和潮流,兴趣低级,格调庸俗,在某种程度上正反映出他们精神的平庸和空虚。由于学生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差,因此,左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席勒曾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只有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才能正确分明是非,认识自我。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是各学科的教育要点,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显示他特殊的育人作用。

二、多渠道进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既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用作品中所颂扬的高尚、自然的人类感情和美感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用作品中所简述的正确观点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实践中,本人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1.用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去影响学生

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现在进行的新教材,编排的都是一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现当代明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在授课中,我分别从下面两种情感去影响学生。

(1)领略作品的真、善、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一篇好课文往往会传达人类所共有的最自然,最真切的情感,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时,除把学科知识授予学生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去领悟去感受那些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得到美得教育,从而养成美的情操。“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语文教学中实现陶冶学生情操与培养学生鉴赏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让学生学会鉴赏美,使陶冶情操与鉴赏活动同步进行。学习朱自清的《春》,除了引导学生欣赏学习优美动人的语言外,我还尽量调动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去感悟那蓄积已久的生命力喷薄欲出的情景,去体会那万物复苏时整个世界生机勃勃的情景,从现在与大自然的认识与交流上,求“真”,对人类自身的生命有更新一层的认识。

从领悟自然美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真”外,还从鉴赏社会美的过程求“善”。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对弱者所具有的同情正是当今社会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人类最朴素的感情之一。在《老王》的教学中,除了分析文章所揭秘的当时社会的黑暗外,我还唤起学生去感受杨绛先生对弱者的强烈同情心,以唤起学生“崇善”的道德情操。

(2)通过对假、恶、丑的鞭打,激起对美的追求

并非所有人类情感都是美好的,于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反观某些文学作品中所贬斥的假、恶、丑现象,并通过对假、恶、丑的鞭打,激起他们对美的追求。

学习《变色龙》时,我除了通过人物言行了解奥楚蔑格夫媚上欺下的性格外,还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揭露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军警是副奴才走狗的脸嘴。学生从奥楚蔑洛夫虚假的性格中认识什么是诚实。诚实,对于儿童乃至成人,是很重要的道德标准。人如果虚伪了,就什么缺点,错误也不易改正。从这点上教会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细心听取师长教诲,做个正直的人。学习《孔乙已》,我着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指出丁举人的冷酷,咸亨酒店老板的冷漠,长袍类短衣帮的无情,正是这一把不见学的利刀逼的孔乙已走上绝路,学生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下那个炎凉世态的揭批,认清了丁举人一伙的丑恶心灵,促使学生对人性美的向往和追求。

2.用不同文体培养学生美的和情操和鉴赏力

中学语文收录了多种形式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文体的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操和美的鉴赏力培养。

(1)学习古典诗文,领悟人性美

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写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这正说明诗歌陶情愉性作用的一个最为形象的写照。中国古典文学最发达最辉煌的是偏重表现的,抒情的诗歌和散文,引导学生去领略古诗文所蕴含的人性美也成了我培养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人称“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惟有借助丰富的想象才能表达诗歌强烈的感情。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尽量不拘于诗文的字词,背景,思想的分析,通过朗读,略点分析,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

学习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时,我向学生描绘了两种不同季节的湖面景色:“至于春和景明”的碧波荡漾,沙鸥翔集的美景;“阴雨霏霏”时的狂风巨浪,虎啸猿啼的煞景。在这一幅幅斑斓辽阔、动静相柔的湖光画卷前,谁不与作者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除此之外,象《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冶学生高洁的情怀,学会在普通学习坏境中脱颖而出,成绩良好。诸如此类的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人性美、人格美。

(2)学习现代文阅读,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知识浅薄,对文章的主旨和意义理解不透,还未能正确地评价人物,客观分析社会,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得以建构,它的生成与存在并不离开读者的阅读创造,任何作品只有在阅读中被理解和接受,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作品的意义是依赖于读者的创造性理解力,即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真正揭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力,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我采用两步骤进行鉴赏性阅读:

①注重语感想象。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形象入手并再现、还原于自己的头脑中。例如《斑羚飞渡》的阅读,我根据作者运用的语言文字材料,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仿佛看到斑羚飞渡山涧的壮举。这悲壮的场面是多么感人:禽兽为了种族不被灭绝况且甘愿自我牺牲,何况是我们人类?

②补充、体验领悟。也就是能动地思作品的意义与技巧,以自己所领悟到的东西拿来丰富改造自己的意识与修养。如鲁迅的《故乡中闰土的一声哀叹,包含了千言万语,真是欲说还休。学生以自己有过无声勝有声的经历很好的经历很好地体悟到文章中人物内心的波动。

黑格尔认为:“欣赏就是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现自己”:。借助书中人物发现自己身上从未发现的东西,了解过去未被了解的真实,从而达到对自身的真正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欣赏能力,从而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3.作文教学,教会学生做人

作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紧密相连的。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示,也是语文综合训练,它即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形式的能力,又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主要从以下的方面着手。

⑴命题生活化。我尽量联系当前的形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命题作文。因为好的作文题目能启发学生思维,而且培养灵性,充满人情味,时代感。例如像《生活告诉了我》、《家庭给我的……》等作文题,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且写的具体感人,有血有肉,从而在写作中培养出想象力、诚实的品质、自然的感情。

⑵塑造美好的心灵,构造理想人格

学生在写作中是一种自我教育。从身边的事情写起,培养学生爱自己最亲近的人。如写父母兄弟姐妹等文章,然后退而广之写对他人的爱。这样写作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活在一个无比温暖环境里,学会克服冷漠情绪,放弃孤僻性格,从而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另外针对当前少年倍受家长关爱而怕吃苦耐劳的弱点,设计写作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学生通过作文训练树立了远大理想,增强了意志力,培养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⑶作文评讲以正面为主

评讲作文时,我热情赞扬学生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勇气,并指出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获得读者的好评。我常常摘取学生作文中的某些警句或美言,给予表扬,在作文评讲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赞扬,哪怕是因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写得好的表扬,都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其实也是在学做人。

4.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人文素质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现今中学语文的阅读量不足,材料不够丰富,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感性强、富有哲理美感的文章,有时把他们作为听力训练材料朗读给学生听,有时像“大愧树下奶奶讲的故事”让学生整体了解。“书要自己去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这是朱熹说的,叶圣陶先生也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可见古代先哲都是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有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己能对自私的、宽厚的、狭义的、文雅的、粗犷的进行比较鉴别,才能增强对人生的了解能力。此外,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余秋雨教授曾指出:“青少年应立足于个人静读”,赞成“写一些读书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络,记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多鼓励学生写心得,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俗话说:“机变随风移,精妙贯未然。”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方法,因时而变,因事而化,因人而化,不断的坚持不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欣赏认识,使学生情绪情操得到陶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当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每一个语文教师理应把课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始终如一地用人文素质精神教育熏陶学生。海涅说:“在一切创造物中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好的东西了。”希望通过语文教学,构建学生的美好心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青少年学生都将自觉朝着“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参考文献:

[1]冯石岗,贾建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教育科学,1999(2)。

[2]孟建伟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位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

[3]孔庆东,摩罗,余杰。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

[4]王德传,刘翠。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浅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9:6.

[5]范冬梅。内涵与本质--文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建构。语文教学之友,2003.10.

浅析素质教育论文 篇八

一、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音乐欣赏并不是说单单听懂音乐的旋律与歌词的大意就可以了,而是应当对音乐背后蕴藏的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向学生传达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一定的联想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层次上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挖掘,而后体验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所以大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得到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想要理解音乐带来的真正美感,就必须要能够听懂音乐,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听懂音乐,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在一些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在大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而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三)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可以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正是如此,音乐审美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只有将一些相关的音乐信息在脑海中储存起来,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自身捕捉音乐艺术的能力提升,同时使自身审美的体验得以增强。

(四)提升学生在音乐鉴赏上的能力

不管是何种审美活动将,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在对音乐进行审美时亦是如此。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获取到很多同音乐相关的知识,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程度提升,在不断积累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亦能随之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高校音乐欣赏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其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

二、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音乐作品内容以及类型的多样化,不仅要有民族音乐作品,还要有古典音乐作品,同时也不能少了流行音乐作品。只有将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涉及的范围进行扩大,才能使学生不被音乐欣赏的教材局限住,进而在音乐欣赏过程对情感进行不断地积累,逐渐将自身音乐审美的能力与素养提升。

(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主体对美的一个总体看法就是审美观。处于不同文化、时代以及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都会表现得各不相同。从大学生的角度思考,将真、善以及纯朴视为美就是正确的审美观。所以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审美观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心灵、生活与社会都能够得到美化。尤其是针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音乐艺术水平,教师更应当对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加强引导,避免学生错误的追随一些价值庸俗的“音乐作品”。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音乐主体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记忆能力,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时,应当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培训。可以将着手点放在一些结构简单的、内容短小的作品上,逐渐的由小变大、由简入难,使学生反复聆听一些音乐作品,在此循环往复的实践活动中,令学生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进行了解与熟悉,进而培养学生将音乐的表达形式同音乐的主题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对音乐作品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审美体验进行不断获取。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人们在对某些事物或者是活动进行认识时表现出的倾向性意识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拥有了欣赏音乐的兴趣,才能自发地参与到音乐审美的活动中,进而形成一种音乐审美情趣。教师不仅在要音乐欣赏中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来体现自己对音乐审美的不断追求,影响并加强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不由自主的欣赏音乐,将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最终使自身在音乐方面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指的是将一些音乐作为审美的对象,将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作为审美的主体,进而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对照。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欣赏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想要提升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把握好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最终使高校音乐欣赏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得以实现。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