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实录【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每天40分钟的课堂里,难免有些部分学生会感觉课堂是非常无聊的,那就是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课堂教学教学实录》,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⒈感知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教师板书乘法。

师:同学们,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关于乘法的知识你已经知道哪些?

生1:我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生2:我会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生3:我会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3:232=46

生4:402=80

师追问生4:你是怎么算的?

生4:4个十乘2得8个十,8个十是80。

师再说出几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口算,挑两题说说怎么算的。

(说明:此项设计教师不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口算卡片复习的单调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师:乘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⒉多媒体出示男孩、女孩跑步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圈跑道长400米,男孩跑3圈,女孩跑2圈。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女孩跑多少米?男孩跑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⒈提出问题

师:要求女孩跑多少米,怎么列式?

生:4002

师板书算式。4002怎样算呢?小组讨论。

⒉解决问题

师:谁愿意将你们组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2个400米想加就是800米。

生2: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

(说明:生2的回答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算法与过程,应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此环节学生说出多种算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⒊知识迁移

师:要求男孩跑多少米,你能算出得数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⒋方法比较

师:4002和4003在口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把400看作4个百来乘的。

师:有什么不同点?

生:4002不进位,4003进位。

⒌整理归纳

做书上70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2368407250

2003680040072500

实物投影仪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喊:老师,老师。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我发现做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把零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两个零。这样计算简便。

(说明:学生在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中,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自己总结出了类似于法则的计算方法,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探究与掌握的全过程。)

三、调动情绪,深化练习

⒈多媒体出示书71页第四题图

师:这些盒子里装着纸,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纸吗?

生:不能,缺少条件。必须告诉我们每盒多少张。

师:老师透露一个秘密,每盒的张数是整百数,你能猜一猜一共多少张吗?

生1:如果每盒200张,那么一共有800张。

生2:如果每盒500张,那么一共1000张。

(说明:此设计赋予了练习的生命活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⒉多媒体课件出示12张扑克牌的反面

师:我们来做个翻牌游戏。请同学上来找出你喜欢的一张牌,用鼠标单击一下,牌就会翻过来,上面一道算式,请你大声地说出得数。座位上的同学作评委,看看台上哪个同学表现最好。

学生游戏,活动评价。

⒊多媒体出示旅游表

老师一家三口打算从江都出发外出旅游,有以下城市可供选择。

旅游城市扬州南京常州苏州上海

每人所需费用(元)100500200400800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下去哪里旅游,并计算出一家三口最少要准备多少钱?

生1:老师一家去苏州,苏州乐园很好玩,你孩子肯定喜欢(师生都笑了),最少需要1200元。

生2:我觉得老师一家去扬州比较划算,只要300元。

生3:老师一家应该去上海,因为上海有许多著名建筑,最少需要2400元。

师:假如你们一家到你刚才选择的地点旅游,你能算一算至少该准备多少费用吗?

生:我们一家五口人去常州,至少准备1000元。

无锡

499

多媒体显示表格后面再加一栏

师:老师一家如果想去无锡旅游,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大约准备多少钱吗?小组讨论。

生:大约准备1500元。

师:你怎么想的?

生:我想499接近500,5003=1500(元)

(说明:此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另外,最后一栏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⒋师:电脑随机抽奖你们见过吗?谁来介绍一下。

生:许多号码在屏幕上跳动,喊一声停,号码停止跳动,屏幕上的号码就是中奖号码。

师: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不过屏幕上跳动的是算式,请你喊停的时候迅速地说出算式的得数,明白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跳动,指名游戏。

学生热情很高,抢着要参加,有部分学生甚至喊了起来: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老师,喊我呀!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抢答,好吗?

学生抢答,气氛热烈。

(说明:口算的巩固练习,如果仅仅单纯的反复计算,学生肯定不耐烦,课堂也会很沉闷,因此,针对孩子的特点,我将巩固练习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既掌握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同时活跃了课堂。)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同学们已经会算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这些知识你还能推算出什么?

生1:我能算整千数乘一位数,如40004=16000

生2:我能算整万数乘一位数,如300003=90000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我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将生活中的现实带入课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堂中注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改变了以往课堂中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将生动有趣的游戏融入知识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二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一样大。

生:我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面积一样大,个别同学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我是家长告诉的。

师:那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一说。

生:是长方形,我是沿着高剪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剪,不沿着高剪开行不行?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找出底,画高,剪开,平移,拼补,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遍。

师: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书本上的一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会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了。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1.口算下列各题。

生: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练习:

师: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下图,单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为……

师:为什么说面积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认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为6厘米这条高不是9厘米这条底上。如果沿6厘米这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6厘米这条高,长方形的宽却不是9厘米这条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师:谁再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你能计算了吗?(课件出示)

生:2×9=18;3×6=18

小学教学实录 篇三

1.播放《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大屏幕呈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鲜活画面。

(播放动画:画面上有河水中航行的船只,天上飞行的飞机,岸边有房屋、树木等,远处是初升的太阳。)

师:画面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师:平时,大家都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能举几个例子吗?先说静止的物体吧!

师:运动的物体呢?

师评价。生:岸边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

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

生:教室里的钢琴、教室里的墙、桌子、椅子……

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转动的地球、跳动的心脏、走动的钟和手表、航行的轮船……

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能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积极思考借用

让学生观察那些物体是运动的,那些物体是静止的

1.师:例子举得很好!不仅固体会运动,气体也会运动!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再看一段电梯运行的录像。

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电梯里的红衣男孩,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师:有不同意见吗?

2. 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师:分析的相当到位,非常好。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正在行驶的车内,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再做出判断。这个被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

师: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怎样的?

师:回忆刚才观光电梯的问题,以电梯外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改变了,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师:以电梯内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没有改变,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师(播放列车运行的情景):火车从学生身边开过,小孩坐在火车里观察坐在一旁的大人和窗外的树木,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师:下面拿出你们的玩具汽车,两个同学一组,玩一玩,并分析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师:根据以上分析,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 )

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如果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师:很好!那么,如果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而白云是向左运动的!

师:好!如果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

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 )为参照物;第2句以( )为参照物。

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教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

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合适参照物的,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所以事先不选定合适的参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师:根据参照物的选择而引出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生1:他是运动的

生2:电梯里的人看他是静止的。

生3:电梯里的人看他是静止的。

……

生1:因为我们看电梯上的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男孩是运动的。

生2:电梯里的人看男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所以他们判定男孩是静止的。

生:小男孩起身离开了座位,他的位置相对于座位发生了变化。

生:是静止的。

生:是运动的。

男孩是运动的。

男孩是静止的。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四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一分钟)。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评析:课始教师便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利用三峡美景视频,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学生联系现实情景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此时老师故意停顿等着学生补充说完)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异口同声)

师:真的?(教师做诧异状)

生;真的!(斩钉截铁)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此时学生大部分不说话。)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屏幕上出现作业纸:先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教学实录 篇五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那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生1:是扁担

(出示投影,老师板书:扁担)

师:你见过扁担吗?

生1:见过,我爷爷用扁担挑草。

生2:见过,我奶奶用扁担挑水浇菜。

……

师:看来,我们现在还有时候离不开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我们一齐来读课题。

生:(齐读)朱德的扁担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1:朱德的扁担与别的扁担不同吗?

生2:朱德是个什么人?

……

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他们南昌起义和湘南_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师:那么课文写朱德的扁担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有不会读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真的吗?刚才老师可是看到有几个同学不敢大声回答。可能他有困难,那么没有困难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他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可以吗?

生:好。

师: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学生听录音)

生:我认识了“德”。

生:我认识了“朱”

……

师: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课文,有谁愿意的?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声音很低)……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投入。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读得也很好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读的都很棒。

师:你们有哪些不懂得词语吗?

生:陡

师:你们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吗?

生:山很高。

师: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师:你看看课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生:粉碎、储备、围攻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1:围攻就是包围起来打。

师:对,你真聪明。就是包围起来消灭掉的意思。

生2:储备就是储存起来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敌人的愿望破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

师: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课堂教学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77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