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8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及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倾向:无论是理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和运动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学生用这两种优势智能,多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兼顾文理学生的不同的弱势智能,和理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文科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三、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一)营造适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1.教师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创设条件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多元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同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数字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动作的表达……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扬长”,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让学生“补短”。

2.教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现成知识、和盘托出学习结果并考察这些结果的人,而应该是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禁用完全否定的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语言作出判断和批评,更不能为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已有的答案不符而简单地判断其答案错误,这样势必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压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充分展示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只要发现闪光点,就要发自内心的赞美,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用赞美的语言,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独立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因此,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

1.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有的教学班学生的构成不一样,有的是普通高中文科毕业、有的是普通高中理科毕业、有的是“三校生”、有的是单独招生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不等,如果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策略和方法实施教学。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文理学生都共同擅长的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采用讨论式教学、并适当注意教师的语言节奏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智能差异,激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多元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他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易与别人沟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进行划分。每组6—8人,开始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行调整。一般组合类型可以包括二种:智能强项组合即相同智能强项组合在一起,使强者更强;另一种是智能强弱互补即不同智能强弱的组合,使组内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使弱势智能得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保证组内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优势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也可以使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课堂教学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也占有相当的优势。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了技术平台,通过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以声音、颜色、文字、图像刺激学习者,满足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是满足所谓“差生”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和处理教学内容。比如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太擅长的学科,而文科专业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又占有优势,因此在高等数学课教学中完全可以更多地运用讨论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补充一些如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等数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用丰富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动作呈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优势智能的目的。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视角,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找到了一条“明路”。但绝不是说多元智能理论是万能的,也不是说仅仅的几堂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优势智能,更不是说教学中画了图就锻炼了学生们的空间智能,踢了一下腿就运用了肢体运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但在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有接受学习,那就是有些知识性的东西,该背的要背,该计算的还要计算。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可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记住: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任重道远。

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中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若干策略,旨在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为提高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尚短,并且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地区受“上学无用论”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中途辍学,因此我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初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夯实了基础。新课程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而以双向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探究合作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师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此外,在探究合作教学开展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合作学习平台的有效搭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二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猜测故事结局、分组讨论、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的记忆更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如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处理班务等,因此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后进生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召开座谈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www.chayi5.com】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都有所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对此,在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践行“生本”理念,并切实做到:(1)注重探究合作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客观评价学习成效;(4)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闫文波。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20xx(42).

[2]薛玉田。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J].魅力中国,20xx(13).

[3]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03).

[4]沙安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02).

[5]胡百良,张静。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03).

[6]黄小琼。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快乐阅读,20xx(16).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记录教学管理的过程,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建立、分类、管理和使用四个方面介绍档案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劳技教学 活动档案 管理使用

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劳技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劳技教学活动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的一个部分。科学、系统、规范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对促进劳技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

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xx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档案为学校课程改革中编写劳技教学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校自编的劳技教学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在市级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为劳技课外活动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对提高劳技课外活动的质量具有指导作用。如我校劳技兴趣小组在饲养金鱼方面有许多成功与失败的记录,这些饲养记录以档案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学生在饲养金鱼方面提供了可查证的资料。学生李海鹏、王杰利用了这些档案中的数据资料,在学校劳技实验基地进行了《金鱼的生态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对劳技活动成果的搜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劳技活动成果如果不加总结归档就非常容易遗失,还会由于保管不当导致受潮、虫蛀而损坏。因而对此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然后做出鉴定,并长期存放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高效地、长久地为劳技教学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劳技成果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

二、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分类

小学劳技活动档案的分类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从信息记录的方式上,可以分为手写的、电脑打印的、制作的、数码的等;从活动人员的类型上,可以分为教师的、学生的、各班级的等;从活动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种植的、养殖的、木工的、电子的、纸工的、金工的等。活动内容越多,其档案分类应越细。

对一所小学来说,最基本的劳技活动档案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1.基础档案

(1)文件档案。包括上级的有关文件,本校开展劳技教学活动的计划、通知、会议记录、阶段性的总结体会等。

(2)教学档案。劳技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劳技课外活动计划、备课,学生劳技活动评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

(3)课外活动档案。①成员档案。课外活动成员登记表,表中应反映该成员的特长、爱好、活动表现、有何成果、受过何种奖励等。表中还应附有“各学年各科考试成绩”一栏,目的在于调查该成员参加劳技课外活动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②活动内容档案。原始记录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其中应包含:活动项目设计;实验、观察、操作等记录;学生撰写的参加活动后的收获与体会,这些都是建档的重要内容。因此,每次活动后都应填写劳技活动内容记录表,表中应有:活动项目名称、辅导老师、缺席名单、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

2.获奖档案

在劳技教学活动中所获得奖励都凝聚着师生的心血,具有珍藏价值,因此,这类档案要比基础档案记录得更为详细。劳技活动获奖作品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类别、编号、颁奖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姓名、获奖作品的名称、作品的设计过程、作品的图纸及各类表格、作品的介绍(或小论文)原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填写获奖档案登记表本身就是对教师、学生的一种鼓励,为此,这类登记表要用手写,保留他们的“手迹”也是很有意义的。

3.数码档案

这类档案主要包括师生活动照片、录像等。开展劳技教学活动必须拍摄一些照片、录像,特别是有些带有探究性的劳技实验,完整的活动过程照片、录像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劳技作品可以拍摄实物照片,有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可用录像拍摄完整的制作过程。劳技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课(或片段)也可以拍摄成录像,为劳技课堂教学改革服务。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结》、《杯垫》、《盆景》录像课,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全省优质资源下乡课,制作的光盘向全省发行。可见建立数码档案也是相当重要的。

4.实物档案

实物档案是指在劳技教学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它包括:纸工作品、木工作品、电子作品、金工作品、陶艺作品、创造发明作品、比赛获奖作品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有制作工艺优秀的,也有制作工艺一般的,主要是给人们有启示的作品。实物档案要贴上标签,内容有:作品名称、制作者姓名、制作日期、使用材料等。

三、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管理

学校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档案的一个部分,应列入学校的正常管理的范围。我们学校的做法是:

1.制定学校劳技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档案的搜集、存放、保管、评比、开放等管理要求。

2.专人管理。当前学校劳技教学专职教师很少,因此兼职教师是学校劳技教学主力军。但是,他们不但兼有其他主课,而且流动性较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去做好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校物色了一名事业心强又精通劳技教学业务的老师任主管。可是仅靠主管档案管理的老师去搜集资料是仍被动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也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全体教师认识建档的意义,掌握建立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学校采用的方法是;期初,由档案主管对专职和兼职劳技教师进行培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如何搜集资料,明确一份完整的活动档案在资料搜集上必须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完整性;期中,对教师搜集的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期终,对教师建立的活动档案进行评比总结,并把评比的结果列入教师的学期考核之中。

3.数码信息及实物档案的管理。纸质及输入电脑的文件类档案的管理只要归类装订及电脑专业保存即可,但是数码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就存在着一定得难度。为防止数码资料的遗失或数据损坏,档案管理者需要每个学期将照片、活动录像、课堂实录等数字信息进行整理,以便随时对信息进行调用,然后管理者应将数字信息及时刻录成光盘,进行安全的备份。实物档案管理需要有固定的展览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时对实物展品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实物损坏、虫蛀、变形等,管理者应该及时进行更换、修补和保护。

四、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使用

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学校管理档案的一部分,它与其它档案有不同之处,它不具有保密性。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开放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我校把劳技教学活动档案作为学校管理档案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单独辟室存放,目的就是为了“档案”的对外开放。

1.学生使用。我校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有纸质档案,实物档案、数码档案。档案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能在观察实物档案中受到启发,寻找创新灵感,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学生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探究项目,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劳技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劳技课外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便开展更切合实际劳技实践活动;教师对实物档案研究,便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材料应用、制作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难易程度,指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劳技作品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说,劳技档案的建立能迅速提高劳技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3.学校使用。档案本身具有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特征。劳技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校领导通过查阅活动档案全面掌握学校劳技教学活动的情况。还可以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六一”节向家长和社区居民开放,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劳技作品,看到自己孩子的观察记录,看到自己孩子的荣誉证书,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除此之外它还是学校劳技教学成果展示的窗口。由于我校长期重视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建设,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室已经成了学校特色教育的一个亮点。劳技教学成果在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视察我校后欣然题词“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

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全面反映学校劳技教学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劳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随着劳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它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4.

[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3.

[3]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

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一、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做对事情”则需要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对。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达成,而我们要选择其中最适当的一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即我们要去“做对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而这里面就包含了许多价值上的抉择。以前,老一辈人认为孩子上学就是读书、认字、明理。这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物质世界的学习研究和人类心灵的成长体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把事情做对”与“做对事情”也是不一样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又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就更为复杂,就是要打通截然不同的领域,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本的、完整的知识。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通、整合不同的领域,引领学生自主成长、持续发展、全面进步,既要“把事情做对”,更要明白“做对的事情”。所以说,有灵魂的课堂就是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不断端正态度、丰富体验、形成价值观。

二、关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中职教育属于中等阶段的教育,既有基础性,又有职业性。因此,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又要重视教育的职业性。如果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如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强调职业性,则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中职学生应该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是学生,另一种身份是准职业人。相应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对准职业人的培养,其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未来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员工。通过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要完成三项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底子、为学生的谋职就业做准备。这三项任务如何协同推进,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笔者认为,就基层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将培养准职业人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准职业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职业学校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共同作用。而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重理论、轻技能或重技能、轻素养。这两种情况都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误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培养准职业人,既是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素质、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坚韧毅力、善于表现等基本的职业素养?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精细准确、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如何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并加以解决,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是完整的。

2.建立适应培养准职业人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没有脱离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老套路。这与考驾驶证类似。学开车的人都知道,到了驾校后先学理论,学习者一头雾水,只能死记硬背。理论过关了,才开始上车。驾车上路以后才发现,许多理论考试的内容原来看看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就全明白了。如果在学员开车的过程中,教给他们如何辨认交通标志,岂不是事半功倍吗?可见,目前学驾驶证的程序设计不科学。同样,职业学校的“老三段”也是学生所抵触的。要培养准职业人,就要求我们要对老套路进行彻底改革,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以把学生培养成为与他们所学专业所对应职业的优秀员工为方向,以大力推行融知识、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项目课程、实践活动为主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进行了数年,无论是理论层面的分析,还是操作层面的把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打通、整合不同领域。从学校发展看,既要规模适度,更要内涵发展;从培养目标上看,既要注重职业性,更要体现基础性;从利用资源上看,既要挖掘校内教师、课程、实训的优势,又要发挥校外师资、课程、实习的作用。总之,中职教育既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让中职毕业生心中充满自信、手上掌握技能,这才是中职学校开展有灵魂教育的应有之意。

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

摘 要: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不在状态,似懂非懂,越学越觉得困难,学习效果极差,这是许多教师的困惑。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建起了有效学习的“桥梁”,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实践;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前提

关键词: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小学教师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不在状态,似懂非懂,越学越觉得困难,学习效果极差,这是许多教师的困惑。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建起了有效学习的“桥梁”,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实践;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前提教师要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环境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两个盛有相同多水的大小一样的杯子里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由此观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上升的高度又不同。这一活动的设计,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质疑到释疑再到迎刃而解,学生轻松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尝试操作,探索新知”是基础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探索新知。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的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两次,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呢?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最后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识。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操作、表达、分析,既清晰认识了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又培养了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少干预,允许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犯错误,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尝试,学生就可能会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知识。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每组准备一个圆柱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沙(或水)。活动一:让学生用圆锥向圆柱倒沙(或水),看几次倒满圆柱;活动二:满圆柱的沙(或水)向圆锥倒,看几次倒完。通过活动,学生学习氛围浓厚,而且牢固掌握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三、“成果展示,激烈争论”是关键只有在学生进行一番亲自实践探索之后,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知道怎么说,才有可能说得在理。但是,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有可能方法不对,造成结论错误,也有可能,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语言不规范,想的和表达的不够准确……待小组成果展示之后,才能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论,只有在这种激烈争论的过程中,才能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四、“走向生活,实践应用”是归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天让学生呆在教室里,也是非常枯燥的。有时需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在实实在在的具体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效果更好。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后,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与面积计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测量了操场的长与宽,算出操场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计算操场上环形跑道以内的面积,学生看了一下跑道以内的形状,不知所措。这时可以给学生相应提示,想办法划成能用公式计算的几个图形来计算。学生经过讨论,把跑道以内的图形划分成一个长方形的球场和两个半圆,并动手测量了环形跑道内球场的长和宽,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明白了球场两边的两个半圆的直径就是球场的宽,计算出了环形跑道以内图形的面积。在这样的自主活动和交流讨论中,打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解决了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五、结语学生学习数学有效的“桥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在课堂上亲自参与活动,体验生活实际,形成实实在在的理念,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一、当前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一种怪象:幼儿教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却不会教学、无法组织活动。这种教师教育现象与教师资格认证导向标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要解决上述疑问,必须分析当前现行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当前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幼儿教师入职的考核标准,过于统一和单一,导致了诸多问题。第一,幼儿教师认证的标准对幼儿教师资格申请者的考核过于简单,设置的教师入职“门槛”过低,没有体现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无法对申请者的教学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考察,致使部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幼儿教师资格类别、等级单一。目前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只有一种,没有严格规定和划分幼儿教师持证的适用范围。同时目前教师资格认证主要针对的是初入职教师的资格认证,缺乏从幼儿教师知识能力更新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缺少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且持续性激励,不能满足幼儿教育机构对不同层次能力教师的需求。第三,幼儿教师资格证终身化,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教师资格终身制意味着教师一旦获得教师资格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没有任何约束力,在今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就失去了现实意义。[1]第四,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幼儿教师入职后的相关利益缺乏联系,如教师收入、教师编制、教师职称、教师培训、教师流动、教师荣誉等,因此难以激励在职幼儿教师主动学习与进修的热情,不利于幼儿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第五,现行的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对幼儿师范教育的质量规格没有明确的导向及监督评估作用。目前各大中专幼儿师范毕业生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能顺利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因此获得资格证书很难代表幼儿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出现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除了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步晚、不够完善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对科学主义范式下“技术理性”的推崇。[2]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格制度过于统一和刚性,缺乏对实际实施过程的考虑;幼儿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宽泛、高要求,较少从“个体人”的角度出发制定培养计划等等。在“技术理性”的教育范式下,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是不能如意的,因为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环境、结果都自有其个体特点,不能以抽象的普遍性规则来要求个体。[3]

二、发展性: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思路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首先应重视资格制度本身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引进授权于学术的、专业性的社会团体,发挥其在制度建设中的专业指导和监管功能,并从职能让渡的角度将相关专业性、技术性的业务工作交由这些团体承担,充分发挥这些专业团体的作用,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4]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必须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其核心特点是教师专业的发展性。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应当有严格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资格认证机制。取消当前教师资格终身制度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教师资格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设立不同等级并法定其有效年限,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申请不同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有不同的刚性和弹性标准要求,级别越低刚性标准要求越高,以统一的权威的标准严格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教师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级别越高弹性标准要求越高,重在考察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情境性事件的创造能力,强调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如针对新手教师、有经验的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家教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其中弹性要求也包括资格认证过程中考虑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教师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幼儿教师资格认证考核还应当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完整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5]幼儿教师更强调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指导他们的行动。实践性知识常常隐藏在教师的整体经验之中,它能被提炼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将受到教师行动的检验,并指导他们的行动。通常在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具有行动性、身体化、默会性的特征,必须被“做出来”。[5]另外,幼儿教师资格认证考核还应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笔试、面试、申请者教师教育成长个性化档案袋评估、个人特长展示等,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基本技能考试、论文考试、能力倾向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最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不仅是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一些标准和指标体系,更需要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过程的支持系统和辅助措施,否则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只是徒劳。如经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保障及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协作配合等。[6]

三、“发展性”教师资格制度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以个人内在化思维为主要运作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靠个人内部语言达到对事物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传统意义上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多体现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等“技能”层面,而非“能力”。在这里,我们借鉴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把教师教学能力界定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主要包括知识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执行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个性、职业性向等等。[7]新时期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提出了进一步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要求,自然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非“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否准确领悟教育相关理论、能否胜任各项教学工作、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能否引起学生成功学习和个人满足”所持的一种认知和信念。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以及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具有较高教学效能感的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价值以及是否具备教育好儿童的能力能产生清楚的认识和判断;相信自己有能力积极、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幼儿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需要幼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经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幼儿园和社会更应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与更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师。

(三)幼儿教师应具备教学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幼儿教师在活动开展后,针对活动目标实现、重难点突破、幼儿表现等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好的实践经验,发现不足,并通过对不足之处进行理性思考,主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另外,教师通过反思还可以直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

(四)幼儿教师应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幼儿教师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融会贯通的产物,它是判断教师在专业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对幼儿认知和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或循循善诱,巧于设疑;或论证严密,具有逻辑说服力;或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等等。

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如何发展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政府、幼师院校、幼儿园应提供何种发展的路径,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契合度

目前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主要效力在于非幼儿教育学历或没达到相应学历要求的申请者,对幼儿师范院校学历的申请者几乎没有起到“门槛”作用,幼儿教师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教师资格的“低准入”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高要求”不一致,使得幼儿教师在入职过程中表现出教学能力的不足。因此,政府部门提高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契合度,是发展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首要任务。

(二)加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衔接

幼儿师范院校应从课程的设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加强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衔接,从而发展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调整现有的幼儿教师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衔接。将专业标准中教师评定的内容与幼儿教师培养课程建立互动关系,即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鉴定、考核的内容保持一致。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拓宽公共基础课,加强文理渗透,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设置丰富的教育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调整学科比例,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形成一定的教育反思能力,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活动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8]其次,建立配套评价体系。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应当是幼儿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参照标准,是考察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立体化”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师范院校只能解决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职前培养问题。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要保持持续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政府投入、院校主体、机构参与”的立体化培养培训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师职后参与教学能力发展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将幼儿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发展相关培训纳入职称考核、工资绩效的考核中,以激励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的衔接。对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前期的新教师培养及后期的教师学历达标和学位提升体系进行统一设计,做好政策衔接。师范院校作为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更新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前教育机构应以提高培训的质量效益为发展的方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及教学个性的培养是核心。在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中,应关注、倡导和营造能够培养教师教学个性的氛围,通过对特级教师的研习和骨干教师的成长调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验分析,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切实成效的课堂效果。高效课堂的关键还在于还主动权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宽松和谐、容错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

关键词:评价、课改。个性。改变。主动权、激励、以学论教个性化教学

客观评价:以学论教是对高效课堂的客观评价。

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日益的明显,我们培养的高材生大多是读书的机器,出了考试成绩棒以外,基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只有从书本上学习才能得到的,不是光会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素质培养是从家庭、父母、社会,还有其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得到的。一个人能否成才还取决于他的再学习的能力,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的能力,与周围人的处理关系的能力等,而这些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的未来在于他们。那么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它是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的媒介,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

而当我们一提到“课改”,社会的舆论就很大,呼声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读出来的不也成才了吗?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胡闹那样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熟读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教出来的学生不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嘛!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

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真正实施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总而言之,课改的关键是为了什么?其中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改变了。

以前上课,课堂气氛还是太死,太沉闷。老师没精打采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课堂里一点生气都没有,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平常的后进生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狂欢,在优秀的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会主动去学,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学习积极性啦!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微妙关系存在于你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是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一个小组的组员等等。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在互评中彰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被迫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别让孩子们失去童真,也是教师们的共同心声。每当我看到学生快乐、幸福,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会主动去学习了就感到很欣慰,自己也变得快乐了起来,感觉很有成就感。

二、教师的观念改变了

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主要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2 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感觉,形成了课程的研究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思想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师并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者,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研究者。

三、教师扮演的角色改变

在新课改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探讨者,实际上,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教师之间随时能在一起讨论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

①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像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不只是传道解惑者了,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还得对学生的互评作出合适的激励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内容摘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议,希望可以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方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能转变成为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需求

20xx年,我国教育部在统筹分析当前教师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建议,认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学教师,希望能够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确保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让中小学教师逐渐迈入到卓越教师的队伍,就要结合各学科情况对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显教师培育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视,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争取能够全面提高教师培育工作的质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师队伍。

一、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形成的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并且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从多方面得到适当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师的专业特征加以明确,联系教师的专业特征对教育教学需求进行解析,为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1]。一般情况下,受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征主要从共同特征和专业核心特征两个层次得到相应的体现。首先,从教师的共同专业特征看,卓越语文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职业动力、独特的个人魅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行为、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力,并且在组织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构建复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将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作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多层次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通过科学探索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发展需求、发展趋势等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组织规划体系。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专业特征看,具体特色从精湛的教学指导能力角度表现出来,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则可以发现,卓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突出教学优势;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增强教学过程的诗意化程度,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统的发挥;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学评价,客观认识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学生实施专业性教学指导。对于卓越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全面彰显出专业化教学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师更好的为小学语文教育服务,促进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

在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就要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争取形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活动的优化开展,切实彰显教育实效[3]。下面就对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一)教师需要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促进自身专业教育组织效能的提高,更好的为小学生群体提供语文教学指导服务,就要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语文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教育实践活动加以调整,确保可以全面凸显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组织活动的现实需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组织活动中,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本质,对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更为科学明确的认识,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确保能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学指导,确保可以发挥出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师培养工作中使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势也会逐步呈现,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发展以及小学生培养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组织能力的强化是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组织能力,才能为其成为卓越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要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措施使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效能[5]。其一,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主动反思教学现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复验证,确保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彰显教师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发性,能够不断发现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组织风格,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其二,教师要主动向同行学习,与同行共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加以分享,并学习他人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普通小学语文教师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教师的卓越教育指导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科研活动是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重要需求,只有不断参与科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向着卓越教师队伍迈进。同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也是卓越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师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不断参与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系统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影响下,应该为教师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在引导教师走向卓越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使教师对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认识,不断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做出实践探索,促进教师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发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成长发育方面的引导作用也较为突出,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在组织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师培养方案,确保教师可以更好的为小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凸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菊。践行“师退生进”的卓越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20xx(51):102—103。

[2]赵海红。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语文方向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36(3):77—80。

[3]秦艳。调控教学节奏成就卓越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xx(6):67—67。

[4]张建英。需求分析教学改进学校发展——记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本研修之路[J]。重庆与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学的变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5):104—108。

[6]陈茜,张艺。卓越小学教师艺术素养教育需求及发展路径[J]。艺术教育,20xx(2):281—282。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7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