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优秀4篇)

发布时间:

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 篇一

现今,有一个很热点的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召唤着,并努力追寻着。如果能摘获它,那真是件别人艳羡、自己欣喜的事。然而,自我认识我们致立学校的赵秀娟老师以来,感觉这词本就存在于她的举手投足之间,似乎专为她而造。这词就是——与时俱进!

其实,我们都知道,能与时间共同前行,能与时代一起进步的人,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潜质外,还需要自身锲而不舍地奋发向上。而我们的赵老师内外兼备,“与时俱进”的桂冠又怎能不垂青于她?

一般而言,女人有了一定的资历,就想安逸,能按部就班地走完余下的职业生涯也不枉过失,可年过五十的赵老师却是依旧善于学习、努力进取,她的一言一行丝毫不逊于年轻人,有些方面甚至还遥遥领先。

她爱唱歌,怀旧的、通俗的、流行的,她拈手就来,张口就唱,ktv房内我们常常自叹弗如;她喜欢跳舞,无论“快三”还是“慢四”,无论“恰恰”还是“伦巴”,连陌生的舞者都会热情相邀,因为她依旧“轻舞飞扬”;她崇尚现代通讯,时不时会把温馨的短信、精美的电子贺卡或载满深情的emil发给同事、朋友、兄弟姐妹;她爱玩数码相机,于是,为实践课提供图片,为学校收集资料;她热衷学习网络操作,悄悄地把平时收集、珍藏的建校五年来工会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制成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光盘,不仅让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啧啧称赞,也让前来检查、联谊的领导、同行及外行朋友叹为观止。

如果把拥有先进的理念和同步的言行,并取得相应的实效,诠释为“与时俱进”的本意,那赵老师的外表则丰富了这词的内涵。

女人爱美,都希望拥有窈窕的身姿。赵老师比较丰盈,可她从不刻意减肥,因为她的“胖”为她平添几多妩媚、柔婉和雍容华贵之气韵。有时我会想,她是否自唐朝的深宫闺院款款而来?可她分明很现代啊,你看:短短的卷发染成栗壳色,新潮的服饰端庄又得体,青春的气息呼之欲出!三十几岁的我和略施粉黛的她站一起,一定有人会把我们的年龄错位呢。

她的细腻,她的慈爱,她的热情也同时拓展着“与时俱进”的外延。除了工会,她还兼顾着政教、《人体与卫生》的教学等工作,工会工作的繁琐众所周知,师生们的各种保险、理赔要她出面;逢年过节时的大大小小活动她要帮着设计张罗……眼看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青春期,需要相关的指点和帮助,她忙里偷闲多次组织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讲座,把普校才试点引入的性教育抢先带进了智残教育领域;别看她犹如优雅的仕女,可每当学生突然发病或尿湿屎脏,只要她闻息,必然冲在最前面,尽管每次的换洗也会让她恶心得想吐;她尽可能地关爱着自己认养的孩子,节假日里带着吃的用的去看望不说,有空闲时还会把孩子带到家里,让其享受一下“少爷”滋味;她也关注其他孩子,今年初,一学生患先天性心脏病过世,按常理,保险公司可以不作理赔,可恻隐之心使她不顾劳累地跑了七、八次的保险公司,好说歹说、以情动人,终于为那个一贫如洗又失去孩子的家庭争取到了七千多元的安心费,捧着一大叠人民币,孩子父亲不停地说着发自肺腑的两个字:“谢谢”;对同事,她也从不吝啬她的热情,谁有了头疼脑热,她不忘温言软语去安慰;谁生病住院了,她会端上时令的美味佳肴去探望,让你感受致立特有的亲情。

她常说:我可以没有通天的云梯,但不能没有拥抱月亮的手臂;满足于曾经拥有,又如何去雕刻经典的版本?是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她的人生版本不经典,因为她的每一天都时尚着,俱进着!

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 篇二

xx老师是特教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南师毕业,她自愿申请来到市特教学校,当了一名特教老师。她担任了20xx年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和聋儿语言训练工作,辛勤地耕耘在特教战线上。她热爱特教事业,热爱残疾学生,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师德表现上堪为师生表率。92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97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学骨干,99年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0xx年通过选拔,参加了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20xx年评为xx市劳动模范。20xx年评为市教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xx年评为市教育系统抗击“非典”优秀党员。20xx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xx年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93年她休产假期间,所带班交给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新教师手语不熟,经验不足,学生不适应新老师,和新班主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这个班滑落为学校的“脏乱差”班。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老校长拉着她的手说:“你来了就好!这个班已经乱得不成样了。你的孩子小,学校也不缺老师,本该照顾你的,可这个班恐怕只有你能管住了。”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她耐心地找学生谈心,细心地辅导学习,繁杂琐碎的班级事物使她无法抽空回家给孩子喂奶,顽皮的学生让她无法按时下班。多少次安顿好住校生,她踏着暮色匆匆赶回家,远远地就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母亲抱着嗷嗷待哺的女儿站在窗前期盼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她感觉对女儿,对自己和母亲都是一种身心折磨。爱的天平上,一边是襁褓中的女儿,一边是正处在思想转变关键时期的24位学生,真是难以取舍。最后,她还是狠下了心,给当时只有五个月大的女儿断了乳,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带的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女儿却与她越来越疏远,饿了找奶奶,困了找奶奶,连晚上睡觉也一定要躺在奶奶身边。同在一个屋檐下,她这个做母亲的却像是一个陌生的阿姨,有时想抱抱女儿,女儿也不肯让她碰一下。

她一心扑在工作和学生身上,对聋生有着一颗慈母之心。聋校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学生年幼自理能力差,她就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在她的抽屉里,学生的病历也像作业本似的有厚厚的一叠。遇上节假日,有住校生不能回家的,她就带上水果、糕点到学校看望学生,和学生开展活动,或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姜玲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哭泣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星期天到了,姜玲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丁华同学突发阑尾炎,家长无法即时赶到,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陪护在病床前。五天后家长赶来了,拉着她得手,流下了感激的泪。

她任劳任怨,勇挑重担。95年,学校从北京购置了一套语训设备。学校给压担子,让她一定要在聋儿语训方面干出成绩,不愧于学校在省内聋教育龙头学校的称号。而学生家长的强烈期望给她的压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全力以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班上共13位学生,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保证语训质量,她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至少有20~30分钟的面对面单独训练时间。20分钟虽然不算多,但13位学生加起来就是4个多小时。这4个多小时里,她是没有休息的,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毫无怨言。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训练,她教的学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对话,有的可通过看话进行口语交流。她带的班是学校的语言训练模范班,经常接待外省、地、市、县聋校教师听课。

她不但重视对聋儿的智育,更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聋生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她鼓励孩子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自尊、自强、自信,要做身残志坚,残而不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班上许多同学都树立了和正常人一样上大学的理想和目标;有的学生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的学生在市中学生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奖;有的学生在省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上拿名。班上也赢得了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整个班的学生都呈现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她虚心好学,积极上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专、本科的学历进修,勤奋钻研特教知识和前沿理论,并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题研究。她先后担任了校“聋儿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等课题研究。96年、97年、98年在省教委委托聋校举办的三期“江西省聋教师资培训班”主讲《聋校语文教材教法》,并指导学员实践。她指导的这些学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近五十名聋校老师,如今,他们在当地的聋校都是教学骨干,有的还是校长,是教导主任了。自95年以来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在全校进行了“聋校词语教学”、“中国手语”等业务知识讲座,并指导新教师、青年教师及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工作。20xx年带领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市教委开展的“巾帼建功”活动,所负责的教研组被评为市教委“文明示范岗”,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省、市、学校的奖励:97年、98年连续获江西省特教教学竞赛一等奖;《聋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现状调查》、《优化训练方式,不断提高聋儿语言训练质量》等论文获省特教会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

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 篇三

观察实录:

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小羽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 www.jingyou.net ,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观察分析:

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教育策略与效果: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 篇四

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特殊教育教师演讲稿》,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6 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