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通用6篇】

发布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朱冬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4.在课外活动生趣。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用语言是这样叙述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来概括就是(ɑ+b)+c=ɑ+(b+c),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太简洁了,从而感悟到数学中的简洁美。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数字黑洞、回文数等,让这些材料成为数学课堂中的有趣的教学资源。

3、感悟“理”。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等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动中感悟。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时可引导进行推理验证。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小学数学四年级论文 篇二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材分析及处理策略

一、解读教材

为了教好这部分知识,我认真翻阅了新课标、教参和教案,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从编排来看,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给学生学习留有很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又是小学生今后学习小数除法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单元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不超过三位数),这是学生在整数范围内学习的最后一次除法,其中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法则、试商方法和调商方法三部分。

课标要求:(课标是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

1、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2、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新蔡县宋岗乡王里店小学:金洋

1、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

2、掌握试商方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中感觉最难的应该是除法,不过学生已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基础和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口算的基础,在这儿只要解决好试商问题就行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例一的教学,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学生可以借助口算的结果确定商的位置,在学习中发现并掌握商几位数的判定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例2﹑例3﹑例4的教学,突出了基本的试商方法,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迁移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来。

二。教学策略

(一)、循序渐进地建构计算法则

1、例题200÷40和840÷40的口算,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思考的问题。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三点:第一,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凭借已有的数感和经验,说出商“5”和“21”不难。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交流整理自己的思路,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方法,体会得出商“5”和”““21”的过程,不必生硬地教给学生某种方法。“课堂活动”的习题,是几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和这个一位数扩大10倍的整十数,是学生最适宜练习的没有余数的口算题。学生练习后要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出口算的规律,为下一节课学习估算作准备。通过练习,要让学生获得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180÷30和720÷30的商分别是一位数和两位数,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口算出每道题的商以后,再

启发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让学生思考商是一位数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商是两位数,商的最高位该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可以让认真练习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概括归纳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接着,再引导学生看板演,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几位数?重点要让学生说出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原因。这样做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确定商的位置做一些铺垫。在学生掌握了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以后,为了及时巩固,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课堂活动”的习题了,通过练习可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接着再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等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试商了。把除数看成30后,先用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30,商写在被除数哪一位上?商是多少?接着告诉学生因为除数是34,不是3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被除数的十位上轻轻地写上商“2”然后与34相乘,看是否等于或小于61个十。商2大了,改商1.接着再用什么数除以30,商写在哪里?具体地说,在学生操作前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让学生体会这道题的商是十几,要分两步计算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估计商是十几有困难,可以为他们设置台阶:如果把612平均分成10份够吗?平均分成20份呢?引导学生得出商在10和20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计算,使学生得到了锻炼。用61个十除以34商 “1”要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问题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应允许学生有各自的想法,可以是“61个十除以30,得1个十”,也可以联系“平均分成十几份”的估计作出解释,还可以从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法则类比。让学生接着算下去,为学生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迁移过来提供机会。

(二)、教学试商举一反三,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

除数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方法,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说明除数17接近20,可以把17看作20试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在“课堂活动”里引导学生从例题里的“四舍”方法类推出“五入”的方法试商,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回顾上面两题的计算,初步获得试商的体验。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感受试商的合理性。第一,创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在把比较复杂的除法转化成比较简单的除法的过程中,有意义地接受试商方法。第二,经过验算证实除法计算正确,说明试商方法是有效的。第三,例题的试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以应用于所有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随着计算经验的增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试商方法的合理性,增加对这一方法的认同感。

1、试商的程序:

(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2)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

(3)把口算试得的商与非整十数的除数相乘,看刚才试得的商是否合适。教学例题要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不是试商,而是猜商。经过一定练习,学生的试商会一气呵成。学生掌握试商方法的关键是能否熟练口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口算的练习。

2、用“XX 接近几十”这样的语言教学试商,没有讲“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认识百以内数时十分熟悉“ XX 最接近几十”的表达,已满足试商的需要。二是“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本册第七单元中才正式出现,现在还不便于使用。所以,教学试商时要突出除数最接近几十,就把它看作几十试商。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调商方法及其规律

1、凸现初商不合适的情况,使学生感到需要调商,并主动调商。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学生已经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还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这些都是教学调商的重要基础。

2、初商过大或初商过小是有规律的。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大;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初商可能过小。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逐渐理解这些规律,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学生经历两次不同的调商活动,对为什么要调商和怎样调商有了初步体验。组织学生及时回顾和反思这两题的计算,比较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初次比较,学生虽然能找到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很可能抓不住要点,要引导学生把结果梳理成两点:两题都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初商都不合适。第104页例一初商过大,要调小些;另一第105页例二初商过小,要调大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篇三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四年级 数学教学 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望胜小学

赵洁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

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

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

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 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

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

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

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15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小学2012论文吗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篇四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嘉洋博爱小学

杨如凤

摘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教学、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

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篇五

小学数学“堂堂清”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本节课中,我们跟随李叔叔骑车旅行,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李叔叔又有一个问题考我们,同学们能解决吗?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若有学生提出例1算得的结果是全天一共骑了96千米,怎么这里第一天骑的路程却是88千米?对此,教师可以让看懂了的同学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即例1求的是第三天一共行了96千米,到现在李叔叔一共骑车旅行了三天。)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篇六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

文博小学四(2)班

黄大红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

学的兴趣。《平行四边形》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用卡纸做剪好的平行四边形,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慨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再让学生用直尺分别量出两组对边的长度和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用手拉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四根木条订成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四个内角之和等于36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动手操作,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8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