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论文 篇一

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论文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上蔡县华陂镇大赵小学教师彭素云

紧张而繁忙的本轮继续教育即将落下帷幕,通过学习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当新课改走进我们身边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情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信息的交流,以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那么新课改下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今天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做到这一点,课前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2、用良好的状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挫伤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及时酌情解决。试想,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走进课堂,无形中就跟学生产生了距离,学生看了就不由得望而生畏。相反,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就感到可亲可敬,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会很融洽。把微笑带进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不同情感表现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课堂气氛形成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优势,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教师的乐教促学生的乐学。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

3、以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光有爱心、热情还不够,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佩服和信赖。因为教师的人格和威信,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回想当年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他们渊博的知识已经在无意识中散发出了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听讲,肯定感觉心里很欣慰,这样的气氛,教学效果一定很

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教学取得双赢。

4、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就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能引发出人内心珍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老师只有热爱学生、信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热爱、信任,学生才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倾注着爱,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

5、以新颖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要因文而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诱因。教学中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新颖别致的直观图示,无不具有引人人胜的魅力,必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备课,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有条件时,制作合适的课件,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另外还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要使课堂气氛好,还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所教的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早已一目了然,学生就会精力涣散,无心去听;相反,如果所教的内容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学习的情绪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知识的讲解与拓展,一定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当然,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兴趣、爱好等特点,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听着能让他更加想知道为什么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课堂要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必要时老师给予评价、总结。

首先,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讨论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记忆最牢固,而独立探索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里的耐心引导是指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看、想、说、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千万不能认为学生观察浪费时间,表达罗嗦不到位„„,而将学生的身心禁锢起来,从而自己大讲特讲:讲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机械地受命于知识。相反,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其次,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表现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所学的知识能活学活用,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练习中,我常适时的让一些学生讲述他的设计的思路,通过讲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常开展小组比赛,比速度,比质量,形式多样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评价、总结,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忽略这个环节,我经常在下课前利用很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得还可以的请举手”、“你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够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学生一节课参与状态的总结,更能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课堂气氛的好坏必然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同时也要统筹规划,全面引导,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自己一手执导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

上蔡县华陂镇大赵学校

彭素云

2014.5.26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二

+76宁陵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周期第五期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结业

题目: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论文

姓 名:赵昌秀

级 别:小教高级

单 位:宁陵县孔集乡王于庄小学

专 业:小学数学

指导教师:

2015年 6 月 23 日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毕业论文

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宁陵县孔集乡王于庄小学教师 赵昌秀

摘 要:

今天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课堂气氛的好坏必然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全面引导,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自己一手执导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

关键词:艺术性、感染学生、酌情解决、双边活动。

正文

当新课改走进我们身边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很多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新课改下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今天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做到这一点,课前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用良好的状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挫伤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及时酌情解决。试想,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走进课堂,无形中就跟学生产生了距离,学生看了就不由得望而生畏。相反,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就感到可亲可敬,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会很融洽。

3、以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

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回想当年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他们渊博的知识已经在无意识中散发出了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听讲,肯定感觉心里很欣慰,这样的气氛,教学效果一定很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教学取得双赢。

4、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就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

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备课,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有条件时,制作合适的课件,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另外还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要使课堂气氛好,还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所教的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早已一目了然,学生就会精力涣散,无心去听;相反,如果所教的内容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学习的情绪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知识的讲解与拓展,一定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当然,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兴趣、爱好等特点,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听着能让他更加想知道为什么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课堂要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必要时老师给予评价、总结。

首先,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讨论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记忆最牢固,而独立探索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里的耐心引导是指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看、想、说、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千万不能认为学生观察浪费时间,表达罗嗦不到位„„,而将学生的身心禁锢起来,从而自己大讲特讲:讲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机械地受命于知识。相反,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其次,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表现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所学的知识能活学活用,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练习中,我常适时的让一些学生讲述他的设计的思路,通过讲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常开展小组比赛,比速度,比质量,形式多样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评价、总结,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忽略这个环节,我经常在下课前利用很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得还可以的请举手”、“你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够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学生一节课参与状态的总结,更能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课堂气氛的好坏必然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全面引导,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自己一手执导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中国教育时报》、《小学教师》等。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三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应用“体验学习”

垣曲县解峪中心校

赵高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体验学习”

垣曲县解峪中心校教师赵高峰

体验学习就是在课程实施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能够不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体验学习的应用。

一、体验学习的基础是联系生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来反映实际情况。再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常见的用卷笔刀削圆柱形的铅笔的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铅笔变化,然后提出圆柱和圆锥变化的问题: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前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小了以后的同锥体与原本这段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二、体验学习的手段是亲历实践

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二年级要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我组织了一次《数学在我们的游玩中》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后问学生,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说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一共要3×2+4×2+6×2=26(元)。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只要付16元就够了,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的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

论,提出10种方案,从而打开了学生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经历“错误”是体验学习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免出现不同的错误,这些错误在体验学习中也是很宝贵的,通过这些不同错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解释形成答案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允许学生“争辩”,然后,教师对这些错误进行逐个分析、归纳,认真总结“错误”究竟有哪些,各类“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教师既摸清了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的根源所在,学生也从老师的点拨中得到启发,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经历“错误”体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的感慨和成功的愉悦。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课本有一道习题:“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捕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天;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有的学生对这道题列式为805÷13+64,而有的同学列式为(805+14×64)÷(13+14)。显然,第一种列式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我就让认为第一种列式的同学阐述自己的原因,其实,他们错误地认为上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和下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相

加,就是这条船这个月每天的捕鱼数。然后,我根据这些“错误”进行纠正,并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获得“错误”的体验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学生对此类题目印象更深。

总之,体验数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四

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本斋乡孟各庄小学

当新课改走进我们身边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如果想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取得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必须顺应课改要求,在综合素质,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

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今天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转变决定了今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角色,树立发展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和幽默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做到这一点,课前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用良好的状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挫伤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及时酌情解决。试想,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板着面孔走进课堂,无形中就跟学生产生了距离,学生看了就不由得望而生畏。相反,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学生就感到可亲可敬,课堂气氛自然也就会很融洽。

3、以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

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回想当年那些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他们渊博的知识已经在无意识中散发出了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大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认真听讲,肯定感觉心里很欣慰,这样的气氛,教学效果一定很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教学取得双赢。

4、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就会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

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

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良好的氛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备课,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有条件时,制作合适的课件,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另外还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2、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要使课堂气氛好,还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所教的内容太浅,没讲几句,学生早已一目了然,学生就会精力涣散,无心去听;相反,如果所教的内容难度太大,学生听不懂,学习的情绪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知识的讲解与拓展,一定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当然,如果在设计时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兴趣、爱好等特点,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听着能让他更加想知道为什么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课堂要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上学生提出疑问或见解。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必要时老师给予评价、总结。

首先,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讨论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记忆最牢固,而独立探索知识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里的耐心引导是指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看、想、说、练,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千万不能认为学生观察浪费时间,表达罗嗦不到位„„,而将学生的身心禁锢起来,从而自己大讲特讲:讲方法、讲规律,让学生机械地受命于知识。相反,只有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其次,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练习、表现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所学的知识能活学活用,有一种成就感。在课堂练习中,我常适时的让一些学生讲述他的设计的思路,通过讲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教学中注重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常开展小组比赛,比速度,比质量,形式多样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自我评价、总结,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忽略这个环节,我经常在下课前利用很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得还可以的请举手”、“你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够好?”,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学生一节课参与状态的总结,更能让学生体验到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教师是教学环节的总设计师,课堂气氛的好坏必然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全面引导,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自己一手执导的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完美的境界。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篇五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兴宾区凤凰镇富尧小学

陈儒业

小学作文教学中“爱心”的培养

兴宾区凤凰镇富尧小学教师陈儒业

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

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呢?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

一、培养小学生对家庭的“爱心”

对父母的“爱心”,是爱一切的基础。目前,小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父母也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们要求,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往往只注意到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致使孩子对父母的印象模糊,感情不深。最突出的表现是,当写关于父母的作文时,竟使很多学生无处下笔。

如何让学生们有素材可写、真情可述呢?那就要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家庭“爱心”,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家庭是孩

子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家庭“爱心”的培养主要靠父母的关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密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家庭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自己父母的“爱心”。一是让学生参与到父母和孩子互换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换位思考、互换角色,增加孩子对父母辛劳的体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爱心”;二是让学生每个周末为父母做一件事情,捶背揉肩、洗脚洗头等小事,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交流,感受深切的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让学生们来写自己的父母,就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或者再不会无从下笔了。

二、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课堂,它以神奇笔锋为我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思维和灵感。走进然自然,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欣赏如画似锦的自然景观,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再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培养逐渐激发学生们写作的情趣。

雪花漫天似桃花,翩翩落入梦中来。冬天下雪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问学生们,下雪了你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冬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小麦保暖,清洁空气。“那么,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对冬天、雪花充满了无限爱意,进而观察雪花,并进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学生兴趣昂然,然后学生们抓起笔把心中的“爱”自然吐露出来了,连平时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让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用“爱心”触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积累最淳朴的真情实感和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三、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爱心”

小学生们都是合群爱玩的,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学生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在孩子封闭在社会大环境之外,是一件也不理智的事情,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天真烂漫,感受不到社会的丰富多彩,孩子的“童真”和“童趣”就被压抑了,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易。

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和小伙伴交流,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这样对描写生活的作文就有素材可写了。在学校,教师也要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童趣和爱心。前一段时间,卡片在学生中风迷,赢卡片、换卡片、集卡片是男孩子的业余爱好。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看到孩子贪玩的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不能简单地去没收或撕毁,而是加以正确引导。如让学习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卡片(卡通人物等),写一个人物小传,一下子各种人物小传都出来了。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作文为培养小学生“爱心”的载体,成了表现小学生童心、童趣和童乐的有效途径,突出了小学生单纯、朴素的天性,培养了小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优良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小学生“爱心”的培养,不仅锻炼了他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小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了小学生写作灵感和热情的火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