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优秀8篇】

发布时间:

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 篇一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篇二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2颁奖词 篇三

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吴天一

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陈贝儿

2021年,由香港媒体人拍摄的纪录片《无穷之路》“破圈”。主创陈贝儿深入热带雨林、戈壁沙滩,跨越6省10地记录下脱贫地区的真实面貌。再次回想这条“无穷之路”时,陈贝儿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许他们可能就是一个老村民,一个扶贫的书记,他们碰到困难时的那种坚持跟他们对于生存下去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强的”。

陈贝儿颁奖辞: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顾诵芬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在7岁时,曾亲眼目睹日本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于是从小就立下了“保卫中国的蓝天”的志愿。长大后,他报考了浙大、清华、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录取。毕业后,他就投入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建设当中。1967年,顾诵芬担任歼-8战斗机的总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他,瞒着爱人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

顾诵芬颁奖辞: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朱彦夫

朱彦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参加了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是他们连的唯一幸存者。经过47次手术、93天的昏迷,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一只0.3视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他回到家乡,用残肢夹着粉笔,教乡亲们认字;他拄着拐、拖着假肢,一步一步带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60岁时,他执笔写下《极限人生》,将他和曾经战友的故事捧给了世人……

朱彦夫颁奖辞: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苏炳添

作为第一个跨入男子田径100米9秒区的亚洲人,苏炳添的历史性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当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遇上了“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这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差距,他下定了决心:过10秒进9秒区。2015年世锦赛,他又一次和博尔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一次,他与博尔特仅差0.03秒。但这一年,苏炳添已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颁奖辞: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张顺东 李国秀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 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杨振宁

因核辐射早早离世的邓稼先曾给杨振宁写过一封书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和生死,已经百岁的杨振宁对儿时的同窗深情喊话:“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是以后50年,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杨振宁颁奖辞: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邓小岚事迹 篇四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在做登台前的最后准备。他们将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合唱《奥林匹克颂》。他们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瞩目的舞台,都源于一位纯真挚诚的老人18年的坚守。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04年开始,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现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

当时,村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

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寂寞了,我想我要有时间,我一定教他们唱。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一直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一直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从小热爱音乐,一把小提琴一直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一直是她最好的旅伴。

新校舍建好后,来参加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情,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

邓小岚开始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委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

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

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08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足迹延伸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始终未曾改变。

邓小岚:我说我跑到70岁,我就不跑了。结果到了70岁,我觉得我身体还挺好的,不行,我还得跑。

北京冬奥会,马兰村的孩子们站上了举世瞩目的舞台,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清澈童声,响彻夜空,惊艳了世界。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在家没待上几天,邓小岚又去了马兰,然而这一去竟成永别。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

在马兰出生,在马兰谢幕,邓小岚用温暖、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

家人决定把她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邓小岚在烈士们牺牲的那年出生,79年后,她又安眠在先辈们身旁,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感动中国》颁奖辞

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

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

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

山花烂漫,杨柳依依,

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

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邓小岚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22年颁奖典礼 篇五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3日晚,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中国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兴奋剂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中国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中国田径的历史。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六

陈陆:誓言“守好庐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兑现承诺

陈陆:

我还要回一次头,还去救那两个人。

《感动中国》颁奖辞

最先出发 最快抵达

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

欠身体一台手术

欠妻子一个告别

欠父母一次团圆

洪水汹涌

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

大雨过后

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陈陆

感动中国2022年十大人物一览 篇七

杨振宁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席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物理学家庭,诺贝尔奖物理学获奖者。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伟人物理学家庭,在粒子中物理学对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里程碑式贡献。

他关心祖国的科教,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推广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成立。

陈贝儿

陈贝儿,40岁,生于香港,从事媒体行业近20年。2021年初,TVB拟制作12集扶贫纪录片《无限路》,陈贝尔携拍摄团队赴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宁夏、海南等六省(自治区)现场拍摄采访。

在拍摄的三个月里,陈贝尔与摄制组跨越14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身临其境”的当地居民生活体验,节目反映了国家扶贫工作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以人为本”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与香港同胞的精神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更大信心和动力。

顾松芬

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顾松芬出生在书香门第,7岁在北平,目睹日本人轰炸这座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

自 1956 年以来,顾松芬先后参加、主持我国首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飞机气动布局及总体设计,并创造性地解决了超音速飞行中飞机的方向稳定性问题和跨音速飞行中的飞机抖振问题。

顾松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轨迹完全吻合。他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的航空业、从小到大,构建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航天追梦人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这是刚刚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带回月球样本的嫦娥五号返回者。

1:59,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样本成功返回地球,中国人终于实现了“九日追月”的千年梦想。

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胜”,“大约、落下、惠”三步走计划圆满收官。

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我国实现了首次系外行星着陆。

5月22日,祝融火星车撞击火星表面,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记。

姜梦南

女性,瑶族,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生。

半岁,江梦南因吸毒而失聪,学习说话的时候,从这个词、日常用语,她在镜子前学习嘴形、摸着父母的喉咙学发音,通过唇读学会“听”和“说”。

从小到大,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最终去清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

根据计划,江梦南明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她学习生物信息学专门,江梦南的目标总是很明确,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问题。

张顺东、李国修夫妇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五龙镇坪子村村民。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荣获国家扶贫进步奖,他的家人被评为全国最美丽的家庭。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修残疾、自力更生,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老人、抚养年幼的孩子和两个孤儿侄女,撰写《走出贫困》、顶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彭世禄

已故科学家(96岁),革命英雄彭派之子,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追授“时代楷模”。

彭世禄是我国著名核电专家,中国核电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50 年代,隐姓埋名,他致力于核潜艇的发展,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引领我国核工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苏炳添

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男子 60m、100m 亚洲纪录保持者。

“中国飞人,《亚洲之光》。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半决赛第一名进入决赛,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在决赛中,苏炳添是一排黑人中唯一的黄种人,他又拉开了10秒大关,以 9.98 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吴天一

86岁,塔吉克,从事高原医学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71奖章”。

吴天一院士潜心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国际标准,开创“西藏适应生理学”研究,数万藏人诊治。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创造了没有铁路建设工人因高原反应而死亡的奇迹。

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依然坚守青藏高原,保护高原人民健康。

朱彦福

88岁,长津湖之战幸存者,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10 伤害,3次立功。

在朝鲜战场上,他的连在零下30度的恶劣天气下与敌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战斗,最后他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人,但他受了重伤,昏迷93天,经过47次手术,截肢,左眼不见了,右眼视力为0.3。

新中国成立后,朱彦福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待,回到老家,带领村民治理山河25年,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感动中国推选办法 篇八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杰出贡献;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为社会公平、人类生存环境作突出贡献;

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8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