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论文【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计算机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一

一、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检查者,而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同者与指引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协同与指引下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面向社会服务功能,并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之中。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强调实践性、动手性、合作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指导学生明确需要查找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网络信息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所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参考资料与信息,协同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合理调动与组合相关技术资源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各种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受益终生。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交流,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需适当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进度,创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

由于各地区学习条件和要求不同,学生进入大学时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无法顾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面向大部分的学生,而另外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则无法接受到适合的教学。因此,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所学的某一重要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在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学习不再是相互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表达、展示和共享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参与中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

随着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性的增强,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协同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来实现,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参与、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教学团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体系,调节课程的衔接顺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实施教学方案,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协同不但充分体现“传、帮、带”思想,还使得教学思想不断融合创新。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协同,不仅能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同一专业教师之间,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在教学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将教学工作做好,这就是教师间协同要达到的效果。

(四)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需与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面向社会用人企业需求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不能忽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校企全面合作,形成企业是高校的培养基地、高校是企业的人才基地这样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高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参与社会服务,为学生在企业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增加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总结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将解决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来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且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培养。

大学计算机教学研究 篇二

1、计算思维教学方法

根据计算思维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运用相应的基础概念,可以使问题和设计系统得以解决。计算思维涉及一系列思维活动,利用约简和转化等方式和方法,可将难以理解的问题更好地为我们所理解。教师在讲授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思维,将计算思维提升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的高度。

1.1重视实践

对计算思维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对实践持排斥态度,因为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计算思维的培养与丰富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可以说,计算实践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举例而言,该课程中的上机操作环节看似繁琐,但事实上不可或缺。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筛选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软件和应用层面的掌握和了解以及技术由来是十分重要的。

1.2融会贯通

大学计算机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又庞杂。所以教师想要将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给学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杜绝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虽然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繁多,但是各个知识点十分明确,并且知识点之间联系也很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有选择性,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层层展开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3深入讲解概念

一般而言,思维活动需要对概念进行理解,原因不仅在于理解概念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而且还在于恰当准确地理解概念有助于计算机教学。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往往直接告诉学生该知识点的定义,而不对该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或更深入的拓展,这种现象当前十分普遍。对于本课程而言,知识点繁多,概念自然也很多,所以直接讲解概念,而不进行相应的拓展,就会使许多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厌学情绪。

2、结语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对计算思维的训练课程进行设计,虽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同时也可以给大学计算机课程领域带来一缕清风,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笔者就大学计算机教学的问题与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据此对计算思维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这方面起到一定帮助。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三

引言

当下,我国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学选用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较多,但大多数都建立在传统教育手法之上,教育手段缺乏主观针对性,教学效果收效不高。学生能否学到并掌握有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成为当前中职教育阶段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我校结合计算机技能的相关标准,在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并将实践操作、项目训练等模块加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将教学效果做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抽选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 人,其中,对照组男35 人,女10 人;年龄18~21 岁,平均年龄19.201.35 岁;实行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男37 人,女8 人;年龄17~20 岁,平均年龄18.671.46 岁,实行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 实施步骤

对照组学生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研究组学生按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计算机教研组根据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对教学模块进行了选定,并制定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技能竞赛项目,设计了相应的技能教学模块,让学生每学期都针对一个模块进行实训,并参加社会认证考试。新生在第一个学期先进行基础的理论学习,第二个学期再开始模块学习。学校及教研组先将教师按模块教学进行分工,各教师负责相应的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工作。教师围绕技能模块,决定、组织并实施课程的开设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完成,选定的模块分别为影视后期制作、PS 图形图像的设计、园区网的互联和网站建设、企业网络的搭建和应用、网络综合布线五个。本次研究中,主要进行的实训项目为影视后期制作和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实训前,先为学生说明项目工作内容,介绍课程的设计和各模块的训练内容、发展前景,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组成训练团队。项目老师全权负责训练的过程,并将各模块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多个子项目。专业实训全部在实训室中进行,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时间完成任务,并分段考核和检测。在学生完成模块的学习后,参加相应的认证考试。

影视后期制作。软件安装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第一个步骤。由于后期制作软件是由苹果公司生产,安装时必须搭配同家公司的Quicktime 播放器,才能将素材完全导入软件,因此软件安装的过程经历了诸多困难,大费周折后才完成Avid 的安装。教师将全部的软件使用问题,均设计为实训任务,让学生亲身实践并自行找到解决的方法。如教学中正常使用的Avid,忽然无法导入如mov 等特定格式的文件。刚开始认为问题处在格式转换软件,于是放弃格式工厂并采用狸窝进行再次转换,问题仍然存在。排除软件问题后,尝试启动了Quicktime,Quicktime 开始自动检测并进行重新安装,之后Avid 就可以正常启动了。通过这一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第二个步骤是让学生欣赏网络上Avid 软件制作的优秀作品,了解作品中的特效,并对镜头的作用进行介绍,讲解近景、中景、远景和全景带来的不同的效果,让学生掌握快慢速度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让学生欣赏获奖的摄影作品,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感官享受,为自行创作打下审美和技术基础。

第三步是选择技能竞赛所需的《Avid MediaComposer》作为后期制作课程的教材,采取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按照从易到难的程序完成各个任务。首先应熟练使用Avid 中的各个工具,熟悉项目中各个部分的控制方法和各个特效,并以特效进行小作品的制作,最后利用多个小作品构成完整的大作品。教师在其中要注意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照片,帮助学生熟练使用特效。第四步是对Avid 中Marquee 字幕效果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字幕的运动及三维效果。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教程,再进行阅读和练习,以加深学生印象。采用打字效果的特效,制作字幕效果,并把字幕加进之前制作的特效图片中,制成简单的小视频。最后为学生规定作业,让学生自行寻找素材,以《我的班级》为题制作视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字幕和特效并配以音乐,完成制作。师生对作品进行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的意见。

②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根据任务的安排,这一项目的开展主要分为两块内容,即前台页面设计和后台程序设计。由于学生大多缺乏网页制作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采取了先进行前台设计的学习,再进行后台开发的学习模式。在前台设计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表格及CSS 进行设计,结合具体网站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网站制作的全过程,熟练掌握网站制作的方法及技巧。而在后台开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Dreamweaver 软件,结合Dreamweaver 软件的后台开发功能,利用数据库对服务器进行绑定,完成后台开发。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分组学习法,以自愿和均衡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组3~4 人。各小组中,1~2 名同学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另外1~2 名同学的掌握程度则相对略差,组内各成员间互相帮助和促进,共同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的层次较为复杂,且学习能力各异,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注重从简到难,从浅到深,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和练习,以掌握网页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在分项目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只用学习一项专业课,学习过程更为深入和细致,因此能真正做到学会、弄懂和学精,并能独立完成网页的制作。

1.3 评定指标

教学完成后,以测验的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其中,91~100 分为优秀,71~90 分为良好,60~70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合格率=(优秀+良好+合格)/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9.0 软件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x s),计数资料检验用2,P0.05 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教学完成后,研究组的测试合格率为95.55%,对照组的测试合格率为71.1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 讨论

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能摆脱枯燥而单纯的理论学习,并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操作的训练中,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教师针对技能竞赛进行的辅导也可以穿插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会分散教师的辅导精力,使正常教学和竞赛辅导得到了兼顾。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消极变为积极,从不自信变为自信,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均在实训室中进行,脱离了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较为实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与学生只用进行一个项目,因此专心程度更高,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方便。

采用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于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没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就业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教师务必要将教学思想进行时代性的更新,及时找出并改进现有专业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对教学模式及教育手法进行创新,结合计算机技能的要求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使学生的技能满足职业需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因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普遍缺乏本专业的岗位操作经验,导致计算机的实践教学课程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提升,对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第三,要使教学实训中相应的模块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建立起各模块的专业化实训室,使实训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其次,建好实训室后,应配备相应的专业实训教师,并确保教师有相应模块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社会需求较为了解,掌握实训技巧和方法;再次,加强教研团队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探索并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使教师获得共同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测试合格率为95.55%,对照组的测试合格率为71.1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和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计算机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9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