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题目最新3篇

发布时间:

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题目》,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一

一、数字地图的概况

数字地图的生成制作方法非常多,可利用扫描仪扫描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的现有纸质地图或投影片扫描成图;可利用GIS软件驱动数字化仪,对现有的纸质地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对扫描后的栅格地图进行矢量化成图;可对已有的各种数字地图进行再编辑、修饰等操作而得到新的数字地图,如MapinfoProfession-al10中文版中就有许多数字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以及各个国家的专题地图;可从网上根据教学需要获取格式公开的现成的数字地图;也可从网上通过屏幕抓图软件(如HyperSnap-DX)或键盘PrtscSysRq获取教学需要格式未公开的现成的数字地图。总之,教学地图的用途决定了其在内容、地图概括和表现形式上主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因此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数字地图一般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编辑和再制作,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数字地图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一)数字地图本身强大的功能

首先,数字地图既可以使注记和色彩闪动,对注记或区域进行立体化显示,重点内容还可以局部放大,加之现在教学中多利用电子白板使得人机交互方式良好,即数字地图表现手法也逐渐多样化。而且,数字地图融合于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媒介日趋完善,这就使得数字地图对地理要素的表现力日益广泛,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也就能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数字地图可以采用层的概念,组织、管理地理要素与属性的关系。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叠加和组合各种不同地理要素的图层来表现出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也可以通过输入某属性条件而学习相对应的地理要素,以达到人机图交互的体验式教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再次,数字地图可克服传统教学地图的过时、死板、不连续等缺点,因此中学地理课堂引入数字地图可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索地理事物内部变化规律的能力。最后,数字地图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动态性、多维性、信息的丰富性、共享性等优点,这也是传统的教学地图所无法比拟的。

(二)通过数字地图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启发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地图的融合,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地图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白板技术相结合,可生动形象地利用地图来调动学生的视觉,通过优美的背景音乐和解说等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直观的人机图交互,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课堂的教与学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动起脑子来,使课堂上的学生真正做到眼、耳、手、脑各个部位协同利用起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学会使用数字地图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教学地图与地理CAI以及PPT、Flash等课件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地图的使用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克服了传统的“黑板———教案———粉笔”的教学特点,利用数字地图与地理课件的完美整合,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便可完成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须操作鼠标和运用语言去引导学生,使课堂组织更加严密,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教学系统,这主要是当前教师应当学会适应时代的一种基本技能。作为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学生,人类现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电子地图、网络地图等数字地图已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推广应用,把数字地图引入中学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会看、分析、操作数字地图,这是数字化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对现代化的高效地理教学的方向的引领。

三、数字地图在中学地理(www.chayi5.com)教学的运用

(一)利用数字地图进行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必然要用到大量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结合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地理分析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之一。当然,这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Suffer、GIS等软件作为平台,以数字地图为基础进行地理教学分析,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中国和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将世界上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别建立不同的图层达到地理知识图像化,形成世界自然地理概况数据库,在学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时,就不必照本宣科,灵活运用数字地图的图层就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这样就可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再如在学等高线时中可以利用GIS和Suffer制作的局部地区的模型图和等高线图。

(二)利用数字地图对热点区域进行分析

教师要让学生从中感受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也可更好地让学生化抽象性为具体性,达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大了课堂容量,不仅可提高教学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高三进行热点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MapInfo和arcgis等软件合成索契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熟悉重点的热点的区域。

(三)利用数字地图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一大批网络地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GoogleEarth进行学习,如通过GoogleEarth来实现鸟瞰世界,通过拼接无数的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来学习清晰的地表地貌,加上精确的经纬网,指导学生获取某地区的地理知识,同时进行地理问题研究,从而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世界和中国的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及世界发达地区和主要建筑景观的街景图。

四、结语

总之,由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的发展和进步,是适应现在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同时也是地理学较其他学科发展中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地方之所在。

精选地理教学论文(推荐 篇二

新课改,新理念,我认为,地理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当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本事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梦想的。所以,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新课标不仅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本事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地理观。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本事得到提高。

我们明白,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供给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构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人生,并积累必须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本事,有设计富含知识和本事,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地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我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确定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资料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很多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进取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我们不仅仅要注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经过学生作业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本事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经过作业,不仅仅能够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事、探究本事和创新本事,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构成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本事”,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教学改革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主权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许多发明创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在人们看来似乎异想天开,而今经过研究都一一成为现实,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突发奇想,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保护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护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尽管在今天用台风发电还是一种奇想,但有谁能肯定,明天不会成为事实呢?为收集雷电而献身的富兰克林,用自身体温去孵化鸡蛋的爱迪生,当时不也是被人们视为疯子吗?例如学生在学习季风气候中的“台风”这一知识点和第七章风能发电之后,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风能发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台风发电呢?台风来时,往往是狂风暴雨、停电、交通中断、通讯受阻,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损失。如果把台风用来发电,便可化害为利,保持通讯畅通……”在我看来,这就是可贵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这时候对学生这种“无稽之谈”进行批评甚至取笑,那么,势必会扼杀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的积极性,因而必须采取肯定的方式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如,学生中有人喜欢集邮,一张精心设计的精美的邮票,可产生种种相关的联想:如从“引滦入津”的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和利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出南水北调?从“矿石”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只要因势利导,利用邮票中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题材,引导学生就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联想,自觉地思考。事实上就我国发行的邮票而言,如果不是受发行时间和学生个人藏品的局限,初中许多部分的地理知识都可以从邮品的不同角度反映出来。利用这种想象,通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观念的出现。只要引导得当,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体会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地理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或能力的形成,受原有基础的局限很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邮品的熟悉程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曾指出“过去一般人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情商的影响。”情商是人生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通过对邮票画面的地理知识题材的想象、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由此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正是一种情商的牵引,其间的努力正是要实现从20%到80%之间的转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题目》,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