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孩子少怜悯多鼓励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导读: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连最亲的父母都很难走进,他们外表看起来纯净、漂亮,但接触起来却像星星一样冷漠,不可捉摸。相对于大部分正常家庭来说,这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从孩子降生就伴随着普通人无法感知的艰辛和痛苦,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几乎被拖垮的家庭。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幸跟孤独症挂钩,家长可以做哪些弥补和努力?专家指出,一旦孩子患上孤独症,家长极易陷入三大思想误区,走出误区是关键。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对孤独症孩子少怜悯多鼓励》,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误区2老给孩子同情和特殊待遇 篇一

福州资深特殊教育工作者、高级育婴师潘彩芸指出,孤独症孩子如果一直停留在医疗阶段,对于孩子以后的`康复工作、教育及成长期都会受到连带的影响。

“家中有个孤独症孩子,多少会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比如大量的医药费、父母的精力透支等,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潘彩芸建议父母接受现实,并且适当调整家庭生活,做一个全盘的考虑和计划。如果在最佳时间内孩子得到专业的、科学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干预,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是可以正常化的。“家庭固然要迁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如何配合家人的生活,把影响减到最低程度。”

福建小风车儿童发展中心教学主任、心理咨询师谢巧菊则提出了特殊儿童家庭气氛的重要性。“父母的情绪与个性对孩子的心理与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告诉孩子,‘不要怕,爸爸妈妈和你们在一起打这场仗,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这样的态度对孩子该是多么大的鼓励和安慰,当然,这些话不一定说出来,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就成了。”

误区3怨天尤人痛苦逃避 篇二

残障不是罪,谁也不愿如此,但很多父母得知孩子患上孤独症时,往往对自己有着自卑、内疚或羞耻等复杂心理,想以各种方式来弥补孩子。

于是,这些孤独症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总是成为同情和怜爱的角色。由于潜意识里老把他们当作“病人”,所以父母对他们格外宽容,即使犯了错,也姑息了事。

误区1不断求医寻偏方治疗 篇三

许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患上孤独症这个事实,他们相信孩子可以痊愈,不断求医,千方百计找各种偏方、秘方给孩子治疗,让孩子受到很多无谓的痛苦。

虽然这是出于父母的一片爱心,但由于父母的态度给孩子一种缥缈的希望,随着希望的一次次破灭,也带给孩子一次次的打击和伤害。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对孤独症孩子少怜悯多鼓励》,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6 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