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3篇)

发布时间: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三物理知识点整理 篇一

高三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总结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3)日食和月食:

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6、全反射和临界角

(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C表示sinC=1/n

7、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

(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8、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右图1)或180(右图2)。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⑴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⑵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⑶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⑷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高考物理复习方法 篇二

高考在即,这时考生应该回归课本,盘点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同学们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题目整理后,检视自己曾经出过的错题,从中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漏洞。对于这些错题尽量重新做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要思考当初出错的原因,必要时还要重新回到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高考前大多考生基本是放假在家自主复习,有的考生这个时间只看书、只看笔记,不做卷子,结果高考找不到感觉,建议这期间一定每天做卷子,可以是做过的卷子,练练手、热热身、找找感觉,一做就有信心,不要做新的难的卷子,使自己的信心受到挫折。

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 篇三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③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最新高三物理知识点》,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