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从语言文字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读出文本的个性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知道哪些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些,在一座皇家园林里都有。那就是——圆明园。

2.但就是这样一座园林,在1860年被侵略者给毁灭了。你听说这样的消息后,有何感想?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1.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2.齐读、指名读。

3.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组织学生归纳原因。(板书:不但……而且……)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

4.讲读第三自然度。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六、悬念设疑,激发深读读文。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预习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一) 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

词语(二)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金碧辉煌、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三、合作交流

1、体会词语的含义:(说一说你理解的词语。)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

“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            明晰。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www.chayi5.com[珑,精致奇妙。

2、相信同学们对圆明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书中的话来告诉大家吗?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能把这两句话用(“是……也是……”)这个关联词连起来吗?

四、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汇报: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a、课件出示,欣赏图片: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师述: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学生配乐齐读:)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

(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引读: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3)、学习第4自然段,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指名答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课件出示: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图片。

师: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品读“毁灭”,激荡情感

师:当年的圆明园是那样的辉煌,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却是这样一派荒凉,破败的景象。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5段,现在你是什么心情?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现在的心情是“恨”。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无耻的强盗?

生:(侵入--闯--掠--烧 ,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说理由。

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到底都做了什么?

a、生谈受震撼的地方

课件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毁掉。”

师: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不能,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师: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对他们的痛恨。

师:引读,为了销毁罪证,------------------化成了灰烬。

b、生谈受震撼的地方

师:这些贪婪野蛮到极点的强盗,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课件出示字幕,师配乐激情解说,

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

师:同学们,多么美好的景色呀!就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它最后一眼,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生深情齐读。

师:孩子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生答)

课件出示第一段   指名读。(齐读,加强的语气)

四、构建话题,升华情感。

1、师:圆明园的大火已经熄灭,那熊熊大火烧毁了我们的骄傲,烧毁了我们的自豪,但烧不毁我们心中的仇恨。配乐齐读小诗

英法联军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所欲为,为什么?(生谈清政府的落后腐败无能。)

师:这把大火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强我中华。”

2、师:课讲到这,老师心中产生一个疑问“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师总结:同学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发展史上一段无比屈辱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甚至遭到毁灭。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起你的右手,让我们共同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五、推荐书目:

吕厚龙《告别圆明园》、

樊美平《透过圆明园的硝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不仅……还有……

举世闻名: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名人字画 奇珍异宝

板书设计:

瑰宝    布局                    掠走

精华    建筑    圆明园的毁灭    破坏   化为灰烬

文物                         烧毁

【达标测试】

1、请用“√”勾出正确的读音:

玲珑(lóng nóng)灰烬(jìn jìng)

损失(sǔn shǔn) 估量(liáng liàng)

2、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读读这段话,你会发现挺有意思的:

为了___(xiāo huǐ)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_(qīn lüè)者在园内放火。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___ (guī bǎo)、 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__(huī jìn)。

3、请写出下列新词的近义词。

估量(  ) 举世闻名(    )玲珑(  ) 金碧辉煌(    )

4、关联词语填空

⑴ 园中,(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⑵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⑶ 圆明园的毁灭(  )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写你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它向你我诉说着: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记住国耻,长大建设我们的祖国。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3、区别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博(渊博)销(销毁)幻(梦幻)

搏(搏斗)锁(锁门)幼(幼稚)

流(流水)奉(奉献)剔(剔除)

统(统一)棒(冰棒)踢(踢球)

损(损失)瑶(瑶族)珑(玲珑)

捐(捐献)谣(谣言)咙(喉咙)

4、查字典理解词义。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瑰宝:珍奇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象征: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有如:好像,仿佛。

损失:没有代价地消耗或失去的东西。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饱览:饱,足足地、充分地。览,看。充分地观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一座专供皇帝、后妃居住游乐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清朝康熙皇帝将这里的一座面积约600亩的园林赐给他四子胤祯,并亲自题写园名为“圆明园”。

5、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环绕(围绕)宏伟(雄伟)估量(估计)

奉命(遵命)任意(随意)珍贵(宝贵)

(2)反义词:

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遭毁灭的历史。)

师:对照书上的插图,想象当年圆明园的壮观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发散思维,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四)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指导学生逐段朗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根据以上分析,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五)学习第一段。

指导朗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估量”是什么意思?“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估量”的意思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之巨大,没有办法推算了。)

齐读第一段,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价值和侵略者的可耻。

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点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三、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叙述内容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读书和分析课文结构,我们把这篇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告诉我们: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思考。

第二段从哪儿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3、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1)学习第一层(第二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另外,还有很多小园。)

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引导同学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模样,根据自己的“众星拱月”图,谈谈感想,体会圆明园的布局规模(宏大)。

板书: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2)学习第二层(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作者很形象地描述)园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并为背诵做准备。

②理解“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请同学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

板书: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③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结合第3自然段内容,前后桌讨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集中外名胜于一身,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习了这一部分,我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也感到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非常热爱。)

⑤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同学们互相提示着背诵。

(3)学习第三层(第4自然段)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做“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园林史上的奇迹。)

(三)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板书: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谈谈体会到什么?

(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可估量”指的是无法推算,不能估计。

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3、简单介绍侵略者毁坏园林的资料,渗透近代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一内容教参第135页有详细介绍,可参考。

4、观察书中的插图,或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圆明园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物非常宏伟、博物馆、艺术馆中的文物都很珍贵。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皇家园林遭到侵略者的浩劫,这一切都是野蛮的强盗行为。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这种可耻的历史再不能重演。

板书:布局宏伟珍贵强盗

请同学结合板书,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和控诉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围绕中心思想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相它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