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语文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牛和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从文中示范性批注中知道文章可以从哪些角度写批注。

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本课词语。明晰字音。

吁哩哩哩 啪嗒啪嗒 吭吭(象声词)

扳牛角 捶牛背 掐脖子 摔出去(表动作)

霖哥儿 金奎叔(人物名)

默读课文,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什么?

“我”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是什么?(欺牛怕鹅)——(改变态度)

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呢?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三、认识批注,合作探究角度

1、出示课文,对比认识“批注”。

2、了解什么是批注,批注的意义。

3、出示篇章页,明确学习方法。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批注,了解遇到问题可以做批注。

默读课文和批注,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牛和鹅》还从哪些角度来批注的。

段落 批注内容 什么角度

1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提出疑问

6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8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9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13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

四、聚焦批注,体会心情

1、你觉得课文中哪部分写得最精彩?(被鹅追赶)

2、出示批注二,请生读。请生默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逃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被鹅咬住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呼救的句子。

3、交流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1)逃跑的句子。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了。

①联系生活说一说,你有过急急逃跑的时候吗?心情如何?

②请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生朗读。

被鹅咬住的句子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①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②老公鹅是怎么跑的?怎么叫的?谁来试试。出示拟声词,指导朗读,师范读。

③师生合作读。

齐读第6自然段,感受真实的画面。

小结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画出重要的词句,再写下批注。

五、迁移运用,尝试批注

1、在5-7自然段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请你们默读5-7自然段,运用圈画词句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写到文章空白处。

2、请生分享句子和自己的批注。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对方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4、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18.牛和鹅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资源文件列表:

《牛和鹅》语文教案 篇二

教材简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因为“我”相信大家的说法,所以欺牛怕鹅。一次回家的路上,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从此,“我”再也不欺牛怕鹅了。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自然流露出来,耐人寻味。

学情简析: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儿童爱看,同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作为本次上课的孩子,对鹅追人及人欺牛缺乏感性认识,阅历尚浅。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观看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为什么同一张图,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来角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角度有关的文章《牛和鹅》。

二、整体回顾,方法渗透

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我”因为相信牛把人看大,鹅把人看小,所以“我”欺牛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我”从此再也不欺牛怕鹅了。)

渗透方法。(全面、简洁)

概括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有两点:一是(全面),二是(简洁),他做到了吗?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欺牛怕鹅?四个字就简炼的概括出作者起先对牛和鹅的态度。小小孩童欺负大牛,活生生的人儿怕鹅怕到被鹅欺负?那情景该多有趣啊!孩子们,我们一起找找,哪些段落描写欺负大牛,又是哪些段落描写被鹅欺负了?

你们说说,先学哪部分好?

(一)研读“趣”段,感受态度的不同

1、分别找出描写“欺牛”“怕鹅”的段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2、汇报交流。

预设:

第5、6、7自然段:

(1)观看视频,感受有趣。

哦,人鹅共趣图,我们赶紧先去看看!

为什么笑了?(……)

(3)带着刚才的画面,自由朗读5—7自然段,并画出描写老雄鹅的句子。

描写鹅的句子: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大概是我的哭声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当学生汇报一句后)在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老雄鹅?

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老雄鹅?如能用四字词语概括就更好了!(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

(4)学习描写“我”的句子,感受我的狼狈不堪。

描写“我”的句子: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

自己读读这三句话,联系刚才的画面,想想,“我”当时的处境、心理,甚至性格,你又可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心惊肉跳、魂飞魄散、气焰嚣张、胆战心惊、狼狈不堪、心惊胆寒、胆小如鼠)

这么一个人儿,欺负起大牛来,可是花样百出!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小小孩童玩转大牛?怎么个欺负法?

(2)找出欺负牛的动词。

(3)把这些动词连起来读一读,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些动词从程度上来说有什么变化吗?(“我”对牛的欺负越来越过分,有愈演愈烈之势。)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1自然段,抓住“大家都说”明了作者欺牛怕鹅的原因。

作者这种欺牛怕鹅(板书)的态度下好应证了文中的哪一句话?(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抓住“大家都说”研读。能否去掉?感受作者的相信程度,深信不疑。

(板书)小结:大家都说牛看人(大),所以作才(欺负牛),鹅看人(小),所以作者(怕鹅),以至于(被鹅欺负),对此,金奎叔却说:……

(二)引导探究,了解产生变化的原因

1、由金奎叔说的话,导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1)齐读。(2)你们说说,这段话中,哪句话对作者的触动最大?(掐、扔)(3)金奎叔这样说,那他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师读,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谈体会。

导语:也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吧!你们边听边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看看从中体会到什么?(挣脱、连飞带跳、落、跳、逃)

出示课件,生汇报。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么样了?(落荒而逃、四处逃窜、狼狈不堪……)

看来风水轮流转啊,现在的鹅有如刚才的“我”啊!

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仅仅这样吗?我们再说读读金奎叔的话!

4、(再次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5、抓住“让它这样看好了!”研读。

它是谁?它怎样看?(鹅把人看小)

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了!(播放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因为实际上(人比鹅大),人比鹅强!

课文中的“我”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6、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填空: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

从 看,人比鹅大!

金奎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换个角度来看鹅!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7、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 ,可我们 呀!

8、明白了这个理儿,“我”对待牛和鹅,态度有了什么改变?

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看来角度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齐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叔本华

2、从不同角度,领悟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以致用才是真本领!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你能否从不同角度,领悟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不以己强欺弱,不以已弱恃强。生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存在欺负与被欺负!

3、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我们能否用这个道理来解决我们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1)上课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出错。

(2)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

(3)老师或父母,禁止孩子上网,你怎么看?

牛和鹅

角度 结果

欺牛怕鹅

牛看人

鹅看人

人看 →→ 不

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进一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文章围绕牛和鹅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评价

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对牛和鹅的?

【板书: “我” 牛 鹅】

自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读,谈体会

牛——不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的?

——牛长得那么结实,强壮,作者为什么还敢欺负它?

【板书: 欺负】

——回答,引读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因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们比牛大,所以我们敢欺负牛

鹅——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怕?

——谈体会

——我们连强壮的牛都敢欺负,为什么这么怕一只小小的鹅呢?

——回答,引读第一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因为“我”站在鹅的角度,我们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鹅。

朗读:男声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

过渡:可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1、齐读12自然段

2.指名说 【板书:不怕 不欺负】

3、总结板书

二、细读课文5——11段、感悟理解

1、自由出声读5——11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

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1、默读5——7段,用横线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你对这些句子有什么体会,读完可以在旁边用简短的语言做批注。

2.汇报交流 读句子,谈体会

(1)当看到四只大白鹅时——“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指导:

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马上不响了”

放学的路上,也许我们正有说有笑,也许我们正追逐嬉戏,当一看到鹅,我们立刻收住声音,放轻脚步,屏住呼吸……

还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贴着”“悄悄” 为什么不用“沿着”墙壁而用“贴”呢? 两句对比读。

看见鹅,我们大气都不敢出,足见有多可怕。

指名读——再轻点,要不然就把鹅引来了,再指读——引齐读。

过渡(情境):我心里这么怕鹅,一心想躲开它的视线,可我躲过去了么?

(2)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是一群怎样的鹅?(神气十足,目中无人。)

从哪体会到它很神气?

一摇一摆地、神气地——神态中体会到什么

“吭吭”——叫声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鹅听见了,就抬起头来,直着眼睛看了看,——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扇着大翅膀——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

这还是一群怎样的鹅?

你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目中无人

齐读——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神气十足,目中无人的鹅。

鹅为什么这么神气、目中无人?

过渡——鹅越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就越害怕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3)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指名读 谈体会。

看到鹅后慌忙逃窜,我逃掉了么?

鹅追得更快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4)“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刚才还说敢骑在牛背上呢,现在见到鹅就腿软无力,我都这么害怕了,鹅有没有就此罢休呢?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除了目中无人,神气十足,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鹅?

“啪嗒啪嗒”是形容鹅跑的声音,“吭吭”形容鹅的叫声,从象声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鹅?

从哪看出鹅的胆大妄为?还从哪看出?

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

男生读,让大家再来见识见识这只胆大妄为的老雄鹅。

(4)连人都敢咬,真是胆大妄为!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指导:

指名读,谈体会

看图:作者怕鹅怕到什么程度?

眼神——惊慌失措

用手挡——不敢看鹅,不光是怕啄,更不敢面对这一切

身子向后,快要倒地——怕到极点

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扣子挣脱了——顾得上捡吗?敢去捡吗?

此时此刻,作者心里会想什么?

听老师读,闭眼想象,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

师旁白,生读我的话。

再看图,鹅又是什么反应?

指名说。

我越是胆小,鹅就越是胆大,我越是哭叫,反而还把这只老雄鹅激怒了

引读——只见,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从老雄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们通过读再次感受我的害怕与狼狈,鹅的神气与大胆

女生读我 男生读鹅 老师来读其他句子

我怕鹅怕的胆战心惊,怕的魂飞魄散——我为什么这么怕鹅呢?回归首段。

我十分恐惧,时间似乎突然凝住了,我的脑子里乱乱的,只听见心儿扑扑地直跳——就在这时,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引读8-11

(六)读8-11段

1、同样对鹅,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2、 刚才那只胆大妄为的鹅见了金奎叔是怎样的反应?

3、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

指名说。

因为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

——引读:金奎叔说——

4、 再读两遍,看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指导“这样看”指的是谁怎么看?

那我们呢,我们该怎么看?

5、对!鹅有什么可怕?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他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实在”可以换成什么词?

我们人比鹅强在哪儿?

是啊!鹅怎么看我们,那是鹅的事,可我们确实比它大,比它强!

怕它干嘛?我们——不要怕它!

6、这以后,我不再怕鹅,鹅呢?——

指名读

鹅没有变,还是那么吭吭的叫着,可我对鹅的态度变了,它便不敢再欺负我了。

所以我看到牛,也不再欺负它了,因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呀!

7、回归板书,从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8、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第一段第二段——不要总相信固有的观念,要敢于尝试。《小马过河》

从牛和鹅的故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

一是不应该因为鹅把我们看得小,我们就把自己看得小,我们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二是不要因为我们比人强就去欺负他们。

“不以己强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惧人”

三、总结升华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角度决定看法,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四、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

板书设计

牛和鹅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牛 不怕——欺负——不欺负

鹅 越来越怕————不怕

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围绕提纲梳理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牛、鹅图片,启发谈话。

同学们,图上的这两只动物你们认识吗?你觉得哪一只更可爱,为什么?

2、生回答后再次谈话。

实际上在很多熟悉它们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他在故事中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作者通过这两种动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萧山县人,读书时就曾发表儿童故事、童话、儿歌。工作后坚持业余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了儿童散文集《红泥岭的故事》,中篇儿童小说《我们的田野》,短篇小说集《秧田发绿的时候》,儿童剧《桃子熟了》等。1953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山冈上的星》,短篇小说集《绣娟姑娘》以及作品选集《蟋蟀及其他》等。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喀戎在挣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选》等。作品多次获奖。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师出示自读要求:

(1)找出生字词拼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不理解字词上做记号,和同桌讨论或解决。

(4)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字音:出示课件指名读文中生字词,正音。

(2)字形:掐字右半部分下边不要写成日。

(3)词语:①无所谓:不在乎。

② 束缚:捆绑,比喻受到限制。

③掐:用手的虎口及手指紧紧握住。

④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地。

(4)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文,完成以下问题(出示自学要求):

(1)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

(2)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的内容划分课文段落。

(1)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做法也不同。

(2)我们在回家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3)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3、学生默读,自主学习交流。

4、指名汇报,理清课文脉络。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

(2)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

(3)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赶走了鹅,并告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牛和鹅。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了段。本文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做法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转变呢,课文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六、板书设计:

提出共识

牛和鹅 具体描述

改变认识

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领略到换个角度看问题,所得的结果不一样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重点段落、句子分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情景导入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 研读课本

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怕鹅的表现?)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2、首先来解决作者为什么怕鹅,怕鹅的表现,这两个问题。(阅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说说)

3、后来作者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想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指名读这段话,学生自己读读,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主动展示读)

4、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自己读读,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展示读)

5、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金奎数对作者说了什么?(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对金奎叔的话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课件出示:金奎叔说:“让他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哪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在怕它们了。”(读读、讨论、发言)

6、作者的看法和同学的很相似,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前者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者是从人的角度看鹅。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所得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

三、 拓展延伸

1、 课件出示一则故事,学生猜哲学家对老太太说了什么。(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

2、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这篇课文对自己的启发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写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怎样来处理。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第二课时在处理重点词句的引导方面,我抓住“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让让学生感受鹅的害怕以及“飞快”“提”“握住”等词语感受金奎叔对鹅的不害怕,并采用多形式的朗读内化词语加深体会。在此环节教学中我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在处理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金奎叔的话,通过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文章蕴藏的道理: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最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牛和鹅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抓住精彩句段,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二、细读探究,引导感悟。

1、“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因为“我们”用了牛和鹅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2、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3、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品读感悟,释放主题。

1、 反复读课文,说说什么事情是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2、 “我”“鹅”“金奎叔”三个形象,你认为哪个刻画的精彩?用“------”画出来读一读并做简单批注;

3、组内交流收获。精彩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在组内展示。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 写作 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太嚣张、太飞扬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为是......)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我当时真是__(狼狈不堪 抱头鼠窜 软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生汇报)

四、总结凝练 ,升华主题。

师:说的多好呀,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灾难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幸,但换个角度讲,灾难不正是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吗?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五、拓展

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实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事情的结果发生变化的?

可以给学生提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六:增量阅读(一颗螺丝)

七:推荐阅读: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牛和鹅》语文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0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