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小学的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生课堂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重点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知识链接

生活中很多图形都是由几种图形拼凑而成的。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正方形:()个角,()条边,每个角都是(),每条边都()。

2、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图形中,谁和正方形相似?你能试着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3、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4、同桌两人合作,说出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三角形:

圆形:

5、你还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什么样的形状?快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学习反思

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课堂检测

1、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写作顺序上进行比较。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写完后要认真阅读,仔细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双相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环保意识。能把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想法不拘形式、自由的写下来。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1收集对子,2 收集有关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3 收集有关环境被破坏和被保护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背诵对子,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谈话激趣。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文化瑰宝。老祖宗创造了一种文体,上下两句十分对称,叫“对子”,可有意思了。大家想见识一下吗?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倾听。

3 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

(1)要读出对子的韵脚。

(2)要读出对子的节奏,要按照相对的词语正确停顿。

(3)反复朗读,引导记忆。

让学生在读出韵味和停顿的基础上,自由读。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男女互对。

提醒注意两组对子的前两对,意思都是相反的;后三对意思相近或相似。让学生找找,并帮助学生记忆。

4 检查背诵。

5 交流收集的对子。

6 推荐阅读《幼学琼林》。举行对对子竞赛。

7 把对子抄在摘抄本上。

二、完成“阅读”。

1 谈话导入。

2 自由读短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 再读课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轻声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短文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指导阅读,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色最美?

(2)带着问题再读短文,把你认为美的语句用笔画下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脚。)

(3)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要求要读出它们的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

(4)归纳四季的美。

(5)了解短文叙述顺序。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和学生一起回忆《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

小学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左右关系。

3、结合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体会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具准备:

文具盒、尺子、卷笔刀、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说说你的两只小手平时都能做些什么呢?

2、、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

找出自己身体中一左一右的好朋友,摸一摸,指一指。

3、动作游戏,我说你做

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活动由易到难,先做方向一致的,再做方向不一致的。

三、应用提升,解决问题

1、摆一摆,说一说

(课本66页问题二)

听老师口令摆文具。

组织学生按照左右的位置关系,摆一摆熟悉的文具,在操作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并根据摆出的文具回答问题。

2、做一做,玩一玩

(课本66页问题三)

小猫去小兔家做客,怎么走?

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左右”知识和前面学过的“上下”知识来描述小猫的行走路线。看看有几种走法?要选择最近的。

3、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老师和学生面对面

(2)同桌面对面

(3)爬楼梯

(课本67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判断,然后请学生表演,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4、说一说,指一指

(课本67页第3题)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进一步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5、画一画,说一说

(课本67页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图试一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就行),全班交流。

6、机动

四、全课小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小学的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