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7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

(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课时】

2~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

《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我们要认的生字。

2、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句子和段落。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要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2、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分类,记忆生字。

3、观察生字的写法,哪一笔重要,哪几个字难写。

4、重点指导“戴”“雀”“舞”。

六、作业

生字组词、抄写句子。

七、综合性学习

提出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可有文字叙述、填表格。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友爱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是一所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忘的学校。

学习状态分析: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出。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1,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2,词语卡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1,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情况,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所占时间过多,学生提高不大。可舍去这一环节。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学生听教师介绍。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3,学生领奖。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激发学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学生读课题。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3,学生欣赏。

优美的音乐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1,学生试读。

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学生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3,学生读字,读词。

认识生字词。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激发朗读兴趣,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读生字。

学生观察字形。

3, 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个别朗读字词。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学生读文,想象。

学生交流。

c.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d.学生配乐朗读。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学生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b.学生交流。

激发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感受民族小学的美,团结,还有欢乐和祥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 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c.学生朗读。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

完成语言的积累。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抄写句子。

五,拓展活动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学生完成拓展性学习。

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反思:

"民族风情展示会"所占时间过多,学生提高不大。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这样的合理猜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7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发音与拼写。

教学难点:

理解民族小学的校园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图片、文字资料。

2.PPT课件

讲学部分

第一课时:新授课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练习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新授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课前 敲钟

上课时 读课文

下课后 跳舞、摔跤、做游戏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诸暨的一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地方特产,由此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本诸暨风景挂历和一些诸暨风景明信片。

2.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诸暨的风景图片、名信片、浏览照片以及一些诸暨特产(包装盒亦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诸暨)对了,诸暨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说说她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幼儿发言。

二、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大家介绍诸暨的风景胜地与名胜古迹。(为主要环节,鼓励幼儿踊跃发言,教师可及时插入提问与一些解释。)

三、教师根据挂历与名信片向幼儿介绍诸暨的主要景区:西施殿、浣江、五泄、斗岩;介绍主要特产:枫桥香榧、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店口五金等。

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中展示家乡特产

2.欣赏电视散文《浣江风》。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等十几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哪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吗?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我们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去《我们的民族小学》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在课文,勾画出 我们要认的生字。

2、 把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3、  再划出这些生字带的词多读几遍。

4、 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5、认读生字卡片和生词

6、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都写了写什么内容?

四、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 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着篇文章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读出自豪的感情。

4、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感情呢?(美、团结)

5、分别找出描写学校美,各民族同学团结的

句子和段落。读中体会。

6、课文中在什么情况小写下动物的,为什么写它们?

7、 你喜欢这所学校吗?谈谈你的感受。

8、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下来。

五、指导生字书写

1、 认读要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2、  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分类,记忆生字

3、  观察生字的写法,哪一笔重要,哪几个字难写。

4、  重点指导“戴”“雀”“舞”

六、 作业 生字组词、抄写句子

七、  综合性学习

提出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乡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家乡土特产,尝试给土特产分类。

2、知道家乡物产很丰富,产生作为山东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参观农贸市场或超市,帮助幼儿填写调查表一份,协助收集实物特产。

2、各地土特产图片,如:乐陵小枣、烟台苹果、肥城桃子、莱阳梨、章丘大葱、潍坊风筝、菏泽牡丹等(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1、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的土特产实物,了解各地土特产的名称及外形特征。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土特产吗?你认识哪些土特产?你知道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土特产?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土特产指一个地区特有的或特别的产品:如农产品(水果、蔬菜)、纺织品(衣服、布料)、工艺品(风筝、泥塑等)。

2、知道山东的土特产很丰富,感受土特产的不同,尝试对土特产进行分类并记录。

(1)观察分享幼儿的土特产调查表,说说土特产都有哪几类。

(2)出示各种土特产图片,鼓励幼儿有序地将特产按照颜色、名称、作用、食用方法等标准分类摆放,并尝试记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类摆放的,理由是什么,如:分类标准是水果、蔬菜、粮食,或吃的、用的、玩的等。

3、欣赏儿歌夸家乡,进一步了解各地土特产。

活动延伸:

特产自主品尝会,请幼儿品尝、欣赏土特产,初步感受特产的不同。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0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