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教案模板(精选4篇)

发布时间: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方面的教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差异网为您带来了4篇《机械 教案模板》,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对从事机械工程的人员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样,对作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来说,本课程也是为机床、工艺、自动化等一些专业课必备的技术基础课。 ⒉课程分析

培养学生专业必备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掌握各类液压元件的功用、工作原理、性能和用途。 ②掌握典型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③掌握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气动传动的应用。 能力目标:

①辨别和说出有液压系统的各零部件的名称和功用。 ②通过系统图能分析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简单的液压实验台和基本测试方法,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能处理实验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

④通过习题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了解理论和实验的关系。 ⒋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主编:许福玲 机械工业出版社 ⒌学情分析

优势: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有意思的具体问题 劣势:思考问题缺乏严密性,学习自信心不够。理论知识有限,不能很好的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

二、教学设计 ⒈教学方法

与实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理论为依据,强调学习的实践性。着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平时多注意观察。

本节课以“诱发―――质疑―――探讨”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理论推导――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自然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⑪讲授法: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讲与问结合的方法 ⑫直观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⑬讨论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⒉学习方法

⑪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多感官的参与活动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

⑫教师引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引边教,教、学、做一体。

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第一章第一节的液压油液。教学程序设想如下:⒈复习引入;⒉联系实际,提出问题;⒊知识拓展,能力提升;⒋分组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

㈠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⑪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是哪几部分?⑫工作介质是什么?

㈡联系实际,说出你对不同的液体的物理性质的感受和认识。 ㈢知识拓展 ⒈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⑪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液体的密度。

思考:影响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⑫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减小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 ①低、中压系统可忽略,高压系统要考虑;②当液体混入空气时,其可压缩性增加。

⑬液体的黏性

①产生黏性的原因:分子内聚力 ②黏性的表示:黏度

③黏度的分类:动力黏度µ ;运动黏度ν=μ/ρ(单位:m2/s)(常用,标志液压油的牌号);相对黏度°Et ④压力对黏度的影响 ⑤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⒉液压油的选用 ⑪对液压油的要求

①适宜的粘度和良好的粘温性能;②润滑性能好;③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即对热、氧化、水解、相容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④对液压装置及相对运动的元件具有良好的润滑性;⑤对金属材料具有防锈性和防腐性;⑥比热、热传导率大,热膨胀系(差异网★www.chayi5.com)数小;⑦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⑧油液纯净,含杂质量少;⑨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明火能使油面上油蒸气内燃,但油本身不燃烧的温度)和燃点高;⑩此外,对油液的无毒性、价格便宜等,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要求。 ⑫液压油的种类

①石油型; ②乳化型 ;③合成型; ④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⑬液压油的选用

①选用液压油的考虑依据:系统压力、运动速度、工作温度和环境条件;②考虑顺序:黏度、品种、特殊要求;③常用的几类条件下,液压油的选用范围。 ㈣分组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 1-2,1-3 这样做目的:(1)面向全体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这类题能达到以一击十之效;(3)针对学生实际,既做到因材施教,又能满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惑;(4)注意知识的横纵联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5)此类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动力。

四、课后总结

我在整节课的讲述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水平,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对机械基础的求知欲;再通过讨论法,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责任感。完成了教学目标,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机械基础中职教案 篇二

生活中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

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

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

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

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

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

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我猜想它能……

⑶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

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④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

4、科技史

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

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教案 篇三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的定位

《液压传动》这门课程是工程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对后续的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分析与故障诊断,解决生产实践问题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先修和后续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工程机械都包含有液压传动知识,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工程机械装配、调试、维修和售后服务。根据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我们把该课程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从事工程机械使用保养、检测、维护维修、运行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基于该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的思路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行业和岗位特点,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另一方面,针对中职学生的总体特点,确定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将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融入工作过程中,整个课程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每个学习情境包含不同的工作任务。希望同学们完成各个工作任务后对液压知识从认识了解到熟悉熟练。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难度在逐步增加,但希望教师的讲授程度逐步降低,从最初的讲授者、引导者直到学习的陪伴者;学生的学习自主度逐步升高,从最初的凝听者、参与者直到学习的主导者。

教学模式的确定遵照任务驱动、实践主导、能力拓展、教学做一体的原则,以典型任务为目标配以行动导向为指引;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实现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够用为度;技能目标:从模仿到熟练;情感目标: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以“必须”“够用”为度选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岗位要求构建若干学习情境,及各个实用典型任务。

每个工作任务包含任务目的,主要知识点及工作任务书三部分内容。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各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书。教学全部在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用四周半的时间实行整体连续性教学。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对学情的分析,15个典型工作任务基本采用的是六步教学法,这是参照了德国行动导向六步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分为设疑定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创新,自主展示,反馈评价六步。以第一个工作任务液压千斤顶为例:

第一步,设疑定标:教师布置信息收集任务,让学生明白任务目标;学生收集传动的例子。

第二步,自主探究: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产实例引入,通过播放视频,从生活中常见的液压设备出发,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联想,为什么液压千斤顶是大力士?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研究千斤顶。

第三步,合作交流:教师设置千斤顶游戏,给出引导问题,引导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如何观察、体验、思考。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游戏,根据老师设定的引导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第四步,引导创新:教师根据重难点给出探讨问题,小组探讨。巡视各组的探讨情况,及时给出不同的意见和指导。学生按小组讨论探讨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突破重难点。

第五步,自主展示:教师听各个小组的成果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展示小组探讨结果。

第六步,反馈评价:教师小结并点评各小组在合作、探讨、展示中的表现。学生对本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小组互评、自评。完成工作任务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利用游戏法、兴趣法、反馈法、设问法等让学生分组探讨、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最终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职业素养。利用透明教具、解剖教具、多媒体、动画视屏、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多样,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让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所增加,整体反应良好。

五、考核与评价

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考核与评价分四个部分。考勤与文明安全生产占20%;小组内表现(包括代表小组总结陈述,小组内讨论的积极性,任务执行的结果)占20%;操作表现占20%;期末考核占40%。其中期末考核包括操作,笔试,口试三部分。

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以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拓展及多元化考核。

总之,教学设计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满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很好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地总结分析并加以改进,让我们的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十三章弹簧 篇四

(一)教学内容

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2、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用应力

3、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

2、熟悉内容:弹簧的功用和类型,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机械 教案模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10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