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秋晚的江上

一、新课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瞬(shùn)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 、自惭形秽 、软缎 、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设计

20 长城砖

自惭形秽 —— 赞扬 —— 自尊自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课题:25童年读《水浒传》第二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自读自悟,知道"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从中感悟"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读书收获(能拟出小标题更好)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2)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3)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4)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5)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6)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2、小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作者就是这样写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楚。

3、质疑释疑。

二、引导精读,自读自悟

1、那么"我"究竟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呢?请找到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回答,‘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3)课件出示语句,品读感悟:

①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有些内容还不理解,我仍然津、津有昧地看下去。

(从中感悟到作者非常喜欢《水浒传》这本书)

②早上在晨曦中看,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放学回来的路上,还坐在草地上看个没完。师生配合读这句话,学生谈体会。(作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抓紧一切时间看,说明沉迷其中,对《水浒传》的达到痴迷的程度)

3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从"反复"一词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读的次数多,读得细致)

(4)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三、引导质疑,感悟表达方法

1、结合课题,引导质疑。

课题是:童年读《水浒传》那么课文只写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不就行了吗?课文的第1、2,3,6自然段与中t关吗?

2、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摞文通过写童年的"我"读(水浒传》的情形,表达了"我"对这部书的喜爱之情。从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能体会安丁才《水浒传》的喜爱。第1,2自然段是"我"爱上《水浒传》的前因;第3自然段写了"我"为《水浒传》而哭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第6自然段是"我"读《水浒传》后的好处,交代了"我"爱读《水浒传》的后果。文章围绕中浑然一体,所以少了哪一段,都不完美。

作者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反映"我"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1、爱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请大家课外读一读《水浒传》这一名著。

2、童年的你读过哪些文学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

武松打虎,百听不厌;

盼望长大,能读《水浒传》;

答应买书,破涕为笑;

买来新书,爱不释手;

细读《水浒传》,无比喜悦;

成绩提高,读书有益。

教学后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复习目标: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字词,能找准反义词,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从文中得到的启发。

复习过程:

一、 复习认读的字

1、 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表(一)中第七单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读错的读音。

2、 交流重点的读音:注意翘舌音:持( ) 耻( )逝( )

平舌音:素( ) 前鼻音:愤( ) 朴( )

3、 交流多音字,并组词

量( )( ) 盛( )( ) 称( )( ) 撒( )( )

二、 复习要求写字词

1、 读读词语表,记忆字形,注意难写的字

2、 提出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矛盾” “谦虚” “鞋” “懂”

重点区分:抢 坦 般 阶 恼 朴 陶

抡 担 船 价 脑 仆 淘

3、相信词语的意思,找找反义词

进攻 傲慢 丑陋 懦弱 愚蠢 大方 冷漠 认真

三、 复习课文

(一) 复习《矛和盾的集合》

1、 说说矛和盾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 利用矛和盾的优点发明了什么?

3、 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4、 例举课外的例子说明最后一句话

(二) 复习《科里亚的木匣》

1、 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动作的词,从中觉得科利亚怎么样?

2、 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两次挖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你又觉得科利亚有什么特点?

3、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告诉我们什么?

(三) 复习《陶罐和铁罐》

1朗读复习1-9小节

2找出描写铁罐与陶罐神态的词

3从中觉得它们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2、《陶罐与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闹钟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3.揭题:自述(自己述说自己的事情)。

二、听读

1.听一听:朗读。

2.议一议。听了,讨论:闹钟的自述与我们平时介绍闹钟的有什么不一样?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

教师提示: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这一事物,用第一人称来介绍它的特点,使读者感到很有趣。

4.评一评。你觉得《小闹钟》这好在哪儿?

5.品读《小溪流的自述》,用笔画出写得好的词句,说说好在哪儿?

三、练写自述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 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补充题目,然后分组讨论、交流。

3、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4、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 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

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 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3)说一说自已读了、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部分会集中在对小男孩的感悟上。)

(4)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

1.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提示: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2.板书: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提示,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

3.教师提名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提示:(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1.板书: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2.学生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3.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并把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内容写到黑板上

板书: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二、再读课文。

1.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提示: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指导。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B、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C、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提示: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D、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E、生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A、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提示:“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B、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提示: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C、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提示: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D、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E、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F、“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3)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A、三个人是谁?

提示:小弟弟小男孩保罗

B、三个人为什么难忘这个夜晚,请大家来说说。

提示: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4)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提示: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提示: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拓展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8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4、初步体会西方经典童话的魅力,并且能够根据阅读所得加上自己的想像,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2、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教师补充: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由伯父抚养成人,他喜欢历史和诗歌,早年创作的《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初步显示了讽刺的才能。其中《桶的故事》是英国的启蒙主义者讽刺教会的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作品。在他晚期作品中,他积极号召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在作品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有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箭”“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或“u”。“遮”是翘舌音,“艘”是平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航、刮、绑、涂、钩

上下结构:箭、暴、吊

“绑”字笔画较多,绞丝旁注意避让右边。

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航海捆绑射箭暴风

刮风钩子吊起来涂抹

2、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做出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讲到哪儿,就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学习格列佛在初到小人儿国被攻击时,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格列佛当时会想些什么?

(2)当格列佛受到小人儿国的礼遇时,他又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和小人儿国的人建立起友谊的?

(3)学习格列佛帮助小人儿国击退敌人的段落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场景和语言。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指名学生表演,评议。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结合自己的阅读说一说:如果格列佛重回小人儿国,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请你也来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吧。

1、小组内创编。

2、小组汇报。

五、作业。

1、想象作文:《重回小人国》。

2、阅读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等。

板书设计

30 小人国

受到攻击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八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由插图导入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

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检查预习(见人教社教案226页)

三、讲析课文

(一)中心论点

本单元学习的是文化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

(提问:本文属于那一种?第二类)那么本文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作答)

答: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二)中心论点第一方面: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请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重要语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