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最新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3.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勾。

4.了解“小、人、木”作偏旁的变形。

5.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听读识字。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太阳卡通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学生自由猜谜。

(贴上太阳)

师:下面,我们就伴随太阳的升起,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全文)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试着用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的方法解决。

学生自学课文。

师:谁愿意带大家读读。

学生带读。

四、强化识字。

1.文中识字。

学生带读、跟读。

2.卡片识字。

学生多种形式读(指名、分组、男女生)

课间操:《上学歌》

今天,外面艳阳高照,让我们在太阳底下跳个舞吧。

五、课内外结合,复习巩固课内知识,深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现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所以人们每天只看到一个太阳。有一天,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们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晒死了。人们没法活了。于是,人们请来会射箭的天神来到人间。要他教训教训这十个太阳。

(出示后羿射日图)

你愿意当后羿,做个射日的英雄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小河流过我门前

一、读一读。

小河流过我门前,小河摇头不答应,

我请小河玩一玩,急急忙忙去发电。

小河摇头不答应,小河不肯玩一玩,

急急忙忙去浇田。小河不肯站一站,

小河流过我门前,一分一秒也不停,

我请小河站一站,日日夜夜奔向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诗歌,同桌讨论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互读、评议,推选朗读优秀学生,在班级竞赛。

3、评选朗读能手。

4、集体朗读。

二、讨论: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3、积累谚语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条条江河向东流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会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这段话,同桌讨论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互读、评议,推选朗读优秀学生,在班级竞赛。

3、评选朗读能手。

4、集体朗读。

二、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你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中汉字演变过程、山水图、儿童作画图、儿歌”;录象“祖国好河山画面”;每学习小组一张铅画纸、轻音乐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1、播放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屏幕出现“船”的实物图,接着屏幕依次出现“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1、师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画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除了的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品古上依次出现现代汉字“舟、竹、石、泉、川、燕”,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初步感知字音、字形)(指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3》。(板书课题)

二、看图想象,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词语。

认识了汉字的演变,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幅祖国的山水画。(出示山水图)你喜欢哪些景物?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竹子、燕子、河川、石头、泉水、小舟”。(指名读,师领读,齐读)

2、学习儿歌。

过渡:画儿真美,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更美的儿歌呢!你们想读吗?(出示儿歌)请小朋友自由地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学生自由读)谁来当一回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想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吗?(走下课桌找朋友读)

3、读好儿歌。

过渡:这么美的儿歌,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做老师的好听众吗?范读儿歌。老师读得怎样?为什么老师读得好呢?(指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山水图的美景,想象儿童画画的表情、心情)愿意像我一样读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小组长指点指点。(小组合作练儿歌)

这么美的儿歌,老师指导你们一定能把它们读好。(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深化

1、小组合作,读懂儿歌。

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儿歌,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大屏幕放映祖国河山画面图,教师随机简介)

2、诵读儿歌。

这么美的祖国河山,你想用你的朗读加上你的情感和动作来赞美他吗?(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表演,诵读儿歌)

四、总结延伸,在创作中巩固

1、即兴作画。

祖国的河山真是美丽壮观,你想用你手中的彩笔,来画一画这美丽的河山吗?(播放轻音乐,学生小组合作即兴作画)

2、创作儿歌。

你们能仿造课本上的儿歌,给你们的画编上儿歌吗?编好后先在小组中读一读。(小组合作自创儿歌)等一下我们请各组的代表把你们一组的画于儿歌一起介绍给大家。

五、导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舟竹石川燕笔黑什

2、扩词。

3、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你愿意教大家写哪个字?试着说一说,学生跟着书空。其中新出现的偏旁:四点水、竹子头、单人旁,应指导学生认识)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描红,边描边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指点。

识字四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能书来年认读,正确运用“池”“驰”这两个字。

2.读好字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土、马”组合、演示。

4.板书“他、地、池、驰”。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四人一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2)相机指导:“池”“驰”是整体认读音节。“奔”的韵母是“en”,不要读成后鼻音。“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及词语。

(4)理解。

看图理解“田地”、“池塘”。

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三、游戏巩固

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辩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

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3.指名读字谜歌

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并引导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理解字谜。

6.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猜字谜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停顿读。

(3)指名读字谜歌。评一评。

(4)同桌一起读字谜歌。

7.课外延伸。

小朋友,猜字谜有趣吗?课外请小朋友搜集一些字谜,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猜。

五、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奔驰、池塘”。

(2)教学新部首:“马、大、土”。

(3)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及时小结学生的记字方法。

2.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帖中的范字“池塘、奔驰”。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池塘、奔驰”写规范,写漂亮。

(3)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奔”大字头的撇、捺要写得分开些,舒展些。“十”写得小些,扁些。下面横要写得稍长,撇竖要分开些,能承受住整个字。“驰”左窄右宽。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塘”左窄右宽,“土”要写得偏上些,短些。

(4)播放音乐,生说写字姿势歌。

(5)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

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1、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小组合作 讲授

1、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收集到的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

3、 课件, www.shancaoxiang.com 放大的课文插图。

4、 录音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曲磁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教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

(音乐感染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 展示:出示毛主席的放大图片或课件,问:这位爷爷谁认识?你搜集到了哪些他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用一两句话介绍你的图片。(课件演示毛主席的革命历程)(板书课题)

(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

3、激趣导入、解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

(2)齐读两遍课题,并认识“井、挖、忘”三个生字。

(4)借助汉语拼音带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指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指谁?“立碑”的人又是谁?

(5)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为自然段做出标记。

(组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读书方式和习惯上要给学生正确引导,不必强求统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识字(鼓励自主识字,领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 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互相交流认字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人,查字典……)

(2)出示儿歌,(见教参142页)指导学生用儿歌中的方法边读边画,自主识字。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合作检测。

(4)给机会尝试,体验识字快乐。

出示“我会认”提示卡,让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井”、“念”)

出示“我会记”提示卡,让学生主动介绍识记的方法,供同学参考。

教师及时点拨,评价,让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快乐。

(5)给出提示,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归类比较记字:同偏旁“忘”、“念”;同结构“挖、刻”。

分析部件记合体字:“导、解、命、战、席、革”。

数笔画记独体字:“井、士”

(6)给游戏活动,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游戏一:听老师读生字,请学生取字卡带读并扩词;

游戏二:先把字卡分发给学生,学生听老师读字音,拿相应卡片的学生上台读字、组词、说句子。

游戏三: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老师读字,学生接字认读生词。再分组进行扩词比赛,看看哪组括词多,哪组就胜。

(新课标要求“识写分开”,“多认少写”,要想多认,就得有一定的识字方法,因此在认字的时候交流方法至关重要。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使学生渐渐学会用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5、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1)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练习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小组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3)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准、读流利是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

(5)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评价后组长奖励。

(6)老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挂图,指名解说图意。

6、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出示要写的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观察这些字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一说怎么写好看。

(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会看会说,为写好字做铺垫。)

(3)范写,指导写好“乡”注意第二个“横撇”的位置。“忘、想、念”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联系第十课“意、总”两个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心字底”的写法:关键是指导学生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复现生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

(1)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和全体学生照镜子。

(2)同桌同学互相照镜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字,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精读(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

(1)朗读接力赛: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字。读对了,下一位接着下一句读;读错了,下一位重复读前一句。(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2)指导朗读:学生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导,加以范读。

(3)出示文中插图,看图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指导读好碑上的话。

(4)配乐朗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学生选读课文中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

3、讨论(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升华感情,突破难点。)

(1)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的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4、拓展(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分组合作,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

(2)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进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吸纳走向表现,由狭窄走向广阔,体现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3)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5、写字(指导写字方法和写字姿势)

(1)“忘、想、念”这三姐妹哪里长得像?

(2)回忆"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3) 学生描红,临写,养成边写边记的好习惯。

(4)展示学生作品。

(要注重对学生写字的评价,鼓励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红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

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挖井

毛主席 乡亲们

不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