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小学四年级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n 四年级下册体育跳高教案 篇一

l学习阶段:水平二

l 学习目标: 和同小组的伙伴一起进行跳高练习

l 学习内容:跳高

l 重 点:知道一步过橡皮筋的方法

l 难 点:作到过橡皮筋的两腿依次的顺序

l 学习步骤:

l 进入跳跃练习

l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进行腿部柔韧练习的要求

l 2.提出小组跳橡皮筋的要求

l 3.组织小组跳橡皮筋

l 学生活动:1.认真进行腿部的柔韧练习

l 2.知道的小组跳橡皮筋的方法与要求

l 3.和同伴一起进行橡皮筋的练习

l 组 织:

l 练习跳高

l 重 点:知道一步过橡皮筋的方法

l 难 点:作到过橡皮筋的两腿依次的顺序

l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l 2.教师讲解过橡皮筋的方法示范动作

l 3.组织学生和同伴一起进行过橡皮筋的练习

l 4.要求相互的观察和纠正动作

l 5.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会的动作

l 学生活动:1.知道练习的要求

l 2.仔细的观察教师示范的动作,明白动作的方法

l 3.和同伴一起进行练习

l 4.相互的观察动作和纠正动作

l 5.大胆的展示自己的动作

l 组 织:

l 增强自己的素质

l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

l 2.组织学生进行腿部力量的练习

l 3.组织进行放松

l 学生活动:1.知道练习的方法

l 2.和同伴一起进行腿部力量练习

l 3.和同伴一起进行放松

l 组 织:

l 场地器材:

l 课后小结:这是一堂借助橡皮筋练习的课。从学生经常在课间休息练习的橡皮筋活动作为准备活动。在进行小组练习的时候。要求相互的观察动作。相互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同时相互的注意安全。

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

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5、小结

组织交流。

u 四年级下册体育排球教案 篇三

l 学习阶段:水平二

l 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l 学习内容:排球

l 重 点:知道下手发球的方法

l 难 点:发球时能击准发球部位

l 学习步骤:

l 垫球

l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l 2.组织学生自主的进行

l 3.教师帮助纠正错误的动作

l 4.组织进行对垫和抛垫

l 学生活动:1.知道的练习要求

l 2.自主的进行练习

l 3.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练习

l 4.和同伴进行对垫和抛垫

l 组 织:

l 学习发球

l 重 点:知道下手发球的方法

l 难 点:发球时能击准发球部位

l 教师活动:1.教师示范发球五次

l 2.组织学生总结教师的示范动作

l 3.教师讲解动作的要领并提出练习的要求

l 4.学生自主的进行练习

l 5.教师指点动作

l 学生活动:1.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

l 2.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讲解

l 3.自主的进行练习

l 组 织:

l 有趣的比赛

l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比赛《哪组的发球成功多?》

l 2.组织比赛

l 学生活动:1.知道比赛的方法和要求

l 2.进行比赛

l 组 织:

l 场地器材:

l 课后总结:

n 这节课我通过“任务卡”的形式,让学生自学、自练,在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读任务卡——学习——讨论——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带给大家的共同进步,虽然在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是克服困难的本身又是充满乐趣的,因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层次也就不一样。

u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知道:老师上课面对的是有思维的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就要在教法上下功夫。因此就要让学生学会学

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四

教学重点:

1.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导入

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

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

(“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xx年,几国……)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

四、总结

1.这xx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

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

3.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

小学四年级教案 篇五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陈老师来自卓洋中心小学,以后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作客,你们知道星期天我是怎么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对,陈老师到古田,可以用乘客车、乘出租车、骑摩托车等不同方式,这些都是解决陈老师到古田这个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

请你们说一说,那天我来这里采取怎样的策略比较好?为什么?

师小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

(评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年级才编入教材,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今天知识有关,易于学生,从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今天,小华、小明、小军起到商店里买东西,(放幻灯片)你们认真观察,从中能获取多少信息?注意引导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探究策略。

A、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张贴:小华用了多小元?)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住处都要用到呢?该选择哪些信息呢?请你们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请学生自己拿出本子,可以画图、画线段等方法把数据整理下来,再请学生的自己的做法与小组的民学交流,把小组的整理过程派一个代表展示出来。

学生尝试整理,师巡视。

B、谁愿意把你小组整理相关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指名学生上实物展示台,并介绍采用什么方法。

C、大家表现真不错,能够用这么多的办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试着整理在这张表格里吗?(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信封)

小华 ?元

D、谁能把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一下?指名展示。如果没错,师出示:

小明 18元 3本

小华 5本 ?元

问:这样整理好吗?为什么?

E、这种用表格来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列表法,现在我们用列表法来完成信息的整理:第一行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强调:不知道的条件用“?”来表示。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F、思考:为什么要把关于小明的信息整理进去,而不把关于小军的信息整理进去呢?要根据这张表,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1本的价钱。

生:要求买5本用去铄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格。

师:利用这张表格,你会列式解答吗?

生解答后,把列式写在本子上。

生汇报,师板书:18/3=6(元) 5*6=30(元)

G、检验

小华和小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吗?怎样进行检验?

小结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 列表的策略是学生的未知领域,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在教学时,是直接呈现还是逐步引导,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如果引导,该如何引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数据,在学生中出现了画图、画线段,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方法,把学生从练习中逐步引导出列表,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列表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我们已经初步体验了用列表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请大家看这道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整理出相关的信息,并解答吗?请你们完成在书本第64页。

做完后,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2)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板书:18/3=6(元) 42/6=7(本)

(3)大家运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感觉臬?

(4)如果我们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把这两张表合并起来,电脑出示合并过程: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 ?本 42元

但是画表格很麻烦,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去掉表格的边框和姓名,用箭头连接,我们就能得到: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你们能把括号填写完整吗?看谁完成得最好?

(5)请大家观察电脑中的图,箭头表示什么(表示这两个信息都是一个人的,是对应的)?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在变化,什么没变化?

引导学生得到:箭头的左侧都是数量,右侧是总价,总价和数量在发生变化,但单价不变。

(评析:买5本用去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是有变化的,逐步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探讨整理数据的方法到让生自己独立完成填表、列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要购买一些体育用品,让我们来看一下(放录像)请你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2)学生交流列表整理信息和解答情况。提问:56*6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这话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足球的总价=排球的总价)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篮球的总价)

五、拓展提高。

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街道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卷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物原价15元,现价8元。

小力:我买3个文具盒。

小红:我买4个书包。

小芳:我买10个卷笔刀。

问题:1、小比小芳多付多少元?2、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然后再解答。

(评析:在“想想做做”中的练习与拓展的题目中,有较难的题目,整理信息的表格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向学生得出了新颖的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整理信息,避免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实现策略形成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有一个发展,必须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懂地方,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讲解中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认真、紧张、自觉、主动、顽强的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自己探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整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充分体现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使教师教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了“新奇有趣的东西”,自然“被动学”变为了“主动学”。在教学时,我们应当要摒弃以讲为主、包办代替、强行灌输等做法,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让他们完成一部分,把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四年级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0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