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高中生物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一、 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复习及板书

1、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叫~~。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叫~~。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

〖板书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细胞代谢: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㈠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师边做边让学生完成 “讨论”。

〖提示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不能。

3、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 质量分数为3.5%的

氯化铁溶液1滴

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1 无机催化剂:Fe3+

Fe3+的相对数量:25万

4.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板书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讲述

在20 ℃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条件 活化能/kJmol-1

没有催化剂催化

用胶态铂催化

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75

54

29

催化效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效率更高。

〖板书㈡酶的本质

〖资料分析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

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题

1、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2、(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

〖板书三、酶的特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

〖讲述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板书

㈠酶具有高效性

㈡酶具有专一性

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师做实验,学生边观察便得出酶的作用条件。)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讲述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小结

㈠酶具有高效性

㈡酶具有专一性

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B。 2.B。

3、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图略)。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第1课时 绪论

知识精华

生物基本特征解释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蛋白质是 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 的总称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因而能 周围的环境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以便保证种族的延续。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细胞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实验生物学阶段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艾弗里用细菌作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题例领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b 、 c、

解析:确认它们是不是生物应主要依据生物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这些基本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另外,要关注题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条件,从生物基本特征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特征。

答案:a、有细胞结构b、能进行繁殖c、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到第二年春季又飞回北方繁殖,大雁的这种节律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

a、食物 b、温度 c、大雁的dna d、适应性

解析: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有极重要的作用。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大雁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 www.shancaoxiang.com 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简答题

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自我评价答案:

1234567

aaddddd

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3、基于对细胞分化事实的理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感受生命的奥秘,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细胞分裂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

(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裂。)

展示细胞分化的Flash动画,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胞种类增多。)

引出细胞分化,提问: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阅读教材,提问:分化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教师补充: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分化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结肠黏膜上皮、骨、神经组织和肾小体的图片。提问:这四幅图片的组织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体内起着支撑的作用;神经组织可以传递神经兴奋;肾小体可以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追问:这说明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

(①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使生物体能够正常发育。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资料: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提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DNA的状态是不同的。)

(三)巩固提高

提问: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意义一样吗?

(细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分化的细胞才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或器官,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1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