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属于一元无机强酸,是六大无机强酸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HNO₃,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 篇一

1.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 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

3、HCl、NH4Cl、Ca(OH)2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板书]NH3+H2O

NH3·H2O

+

NH3↑+H2O

-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

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

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

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 NH3+HCl= NH4Cl 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

-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

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不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A、B、D均可避免此现象产生。

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课堂总结及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

一、氨

1. 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氨气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3. 制备

二、铵盐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析,提高运用复分解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硝酸跟硫酸、盐酸等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硝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现在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一瓶浓硝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后总结一下你从中可以判断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以此为落点让学生边观察边作简单的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结论的推理能力)

[板书]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观察硝酸溶液的颜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观察瓶中标签浓硝酸的浓度为65%可得出);浓度大于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断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同学们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并把结果填信表格中:

推测可能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硝酸跟氧化钙反应

硝酸跟碳酸钙反应

硝酸跟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反应

硝酸跟金属铝、铁、铜反应

硝酸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

[学生分析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绝大部分学生对前三个问题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后两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这正是后面进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创设了问题情景。

[板书]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强酸

[教师活动]盐酸、硫酸跟铁和铜等金属反应情况?试推断铁、铜跟硝酸反应反应情况。

[实验演示]

A.稀硝酸中投入铁片、稀硝酸中投入铜片

B.浓硝酸中投入铁片、浓硝酸中投入铜片

C.浓硝酸跟投入铁片并加热

[学生观察并分析]

铁、铜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铁片跟浓硝酸在常温下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铜片跟浓硝酸反应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同时溶液显蓝色。

[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浓、稀硝酸都可跟不活泼金属(活泼金属当然能反应)反应,反应中一般不产生氢气,冷的浓硝酸遇铁、铝等要发生钝化作用。

硫、碳等非金属单质遇硝酸能否发氧化还原反应?

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遇硝酸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研究]

D.焦炭投入热浓硝酸中

E.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浓硝酸溶液

[板书]

(2)具有强氧化性。反应规律如下:

还原产物

范围

浓硝酸

一般NO2

不活泼金属、碳等非金属单质、某些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

稀硝酸

一般是NO

硝酸强氧化性的其它方面的表现:热浓硝酸遇酸碱指示剂会起漂白作用,铁、铝等金属遇冷浓硝酸会起钝化作用。

[学生练习]

写出铜跟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硫、碳跟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3H2O

[教师展示]一瓶久置变质的浓硝酸、一瓶未变质的浓硝酸,让学生观察颜色并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结果]变质硝酸显黄色。

[教师引导]试分析久置浓硝酸为什么会变黄色?

[师生共同分析]硝酸分解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使溶液显黄色。

[板书]

(3)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的酸,见光、受热易分解。

4HNO34NO2+O2+2H2O

所以保存硝酸时要注意避光、放在阴暗和低温处。

[总结巩固]试比较硝酸、硫酸、盐酸三大强酸在性质的异同点:

色、态

刺激性

挥发性

氧化性

硝酸

盐酸

硫酸

[巩固练习]

1.将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中,产生的沉淀( )。

(A)不可能是亚硫酸钡 (B)一定是亚硫酸钡

(C)一定是硫酸钡 (D)一定是亚硫酸钡和硫酸钡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3.常温下,在VL密闭容器中有a molNO气体,压强为bkPa,若再充入a mol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的压强是( )。

(A)1。5bkPa (B)2bkPa (C)略小于1。5bkPa (D)略大于1。5bkPa

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5.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D)白、黑、白

6.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 )。

(A)Al (B)Fe (C)Ag (D)Au

7.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消耗硝酸最多的是( )。

(A)Cu+HNO3 (浓) (B)Cu+HNO3 (稀)

(C)CuO+HNO3 (D)Cu(OH) 2+HNO3

8.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 L—1、0。1 mol· 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1)是( )。

(A)0。15 (B)0。225 (C)0。35 (D)0。45

9.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 L—1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离子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

(A)Al (B)Fe (C)Ag (D)Au

10.纯净的浓硝酸是无色的,但保存不当则呈黄色,这是由于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除去所含的杂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贮存浓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气球内先充有空气)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请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开始时,先将烧瓶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断摇动烧瓶条件下,使反应充分进行。可观察到的4个主要现象:

①铜丝逐渐减小,但不完全消失,且表面有气泡生成;

②气球先略变大,在摇动情况下变小,而后又变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摇动情况下,导致气球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C,3C,4D,5D,6C,7A,8B,9C。

10.硝酸见光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浓硝酸;4HNO3 4NO2↑+O2↑+2H2O;加适量蒸馏水;3NO2+H2O=2HNO3+NO;盛放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

111.(1)提高反应速率。(2)③无色溶液变成蓝色;④烧瓶中气体先呈红棕色,最终为无色。(3)4NO2+O2+2H2O=4HNO3 ,或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易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1)展示两瓶新制的浓硝酸和久置的浓硝酸的不同,分析原因,加深对浓硝酸易分解的理解,以完成对重点的把握。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对比实验演示,总结浓稀硝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规律以完成对难点的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特性;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五部教学模式(复习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散发——反馈练习)。

四、教学道具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激发兴趣

最近媒体经常报道有人用黄铜仿制"黄金"行骗,被骗者后悔不迭,假如是你,你会上当么?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识别黄金的真假?学好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掌握了一种鉴别的本领。下面我们就接着上节课,学习硝酸的特性!

(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1、把握重点: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我由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两瓶硝酸,一瓶是新制的无色的浓硝酸,一瓶是久置的发黄的浓硝酸,并且强调两个问题。

【强调】

1、浓硝酸所处的环境的不避光的

2、盛装浓硝酸的试剂瓶是无色的 【设问】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我给同学分成六个小组,你们自行讨论,两分钟后,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和大家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接着我进行小结。

【解答】原因就是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在浓硝酸里从而出现黄色的现象 【递进】 由这种现象可以得出实验室保存浓硝酸应该用棕色的试剂瓶放在避光的地方。

【板书】下面写一下我们一起写一下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HNO3=2H2O+4NO2↑+O2↑

这是浓硝酸不稳定性的探究,同学一定要掌握并学会解释浓硝酸久置发黄的原因。

(2)突破难点: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给大家观看图片,用铁罐和铝罐来盛装浓硝酸!

用铁罐车来盛装浓硝酸

用铝罐来盛装浓硝酸

【设问】硝酸是强酸,为什么能用铁罐和铝罐来盛装呢? 小组继续讨论,时间为一分钟。我直接解答。

【解答】 因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遇到一些活泼金属会发生钝化现象,这一点是和浓硫酸一样的。

这是硝酸强氧化性的第一个体现。

【设问】好,下面我继续设问,硝酸是强酸,那它在与金属反应的时候会像其他酸一样生成氢气吗,接下来我播放一段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视频,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以下问题:

(1)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2)反应产生气体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3)反应后溶液的颜色是怎样的?

好,看完这两个反应,你发现什么现象呢?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我给大家解释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解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通常不用加热,也不生成氢气。浓硝酸与稀硝酸氧化性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不同,浓硝酸氧化性强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所以它与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盐二氧化氮和水。稀硝酸氧化性相对于浓硝酸差一些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所以它与金属反应生成对应的盐一氧化氮和水。那我们就结合实验现象写一下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随着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的新鲜出炉,我们就学会了鉴别黄金的一种方法!这也是硝酸强氧化性的第二个体现。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同学重点把握,好,下面大家根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下银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找听得不太认真的同学到黑板上写!然后给他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写出正确的方程式)。

【设问】 好,接下来我继续设问,硝酸的强氧化性仅仅体现在与金属的反应上吗?它与非金属反应不反应呢?请看下面这个视频(播放碳与浓硝酸反应的视频),并观察实验现象。

(看完视频后)

【讲解】是的浓硝酸还会在加热的条件下与一些非金属反应,比如碳,下面请同学们参照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写一下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写完后,我写出板书让同学们自己检查,以加深印象。 【板书】C+4HNO3(浓)=加热= CO2 ↑+4NO2↑+2H2O 这是硝酸强氧化性的第三个体现。

(三)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对硝酸特性的探究,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所以在实验室保存浓硝酸时要装在无色的试剂瓶中放在避光的条件下。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通常不用加热也不生成氢气,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不同,浓硝酸氧化性强与金属反省生成对应的盐二氧化氮和水,稀硝酸相对于浓硝酸来说氧化性弱一些与金属反应时生成对应的盐一氧化氮和水,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还与一些非金属反应。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

(四)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一下我们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题: 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H2SO4,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铜片逐渐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加入稀H2SO4后,H2SO4电离出的H+,与原溶液中的NO-3构成强氧化性条件(即相当于溶液中又生成了“稀硝酸”),因此Cu又会溶解,铜片上产生气泡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堂上就不做太多的练习题了,课后做一下练习册上对应的习题,下节课我们处理有关硝酸特性的习题!

五、板书设计

4.4硝酸的特性

1、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

2、强氧化性

a 铁和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 b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Ag+2HNO3(浓)=AgNO3+NO2↑+H2O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c C+4HNO3(浓)=加热= CO2 ↑+4NO2↑+2H2O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氨氧化法制硝酸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0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