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篇一

教材简析: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有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设计理念:

实实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画面,简简单单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播放〈〈小鸟小鸟请到这里来〉〉歌曲。

师:这首歌把我们带进了美妙的大自然,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碧绿的草地、各色的野花、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小鸟正在快乐地歌唱。的确,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是我们同学学习探索的“绿色的课本”,今天就让我们去打开这课本,在诗歌的境界里领略它的神奇。(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复习巩固:

1﹑读一读下面词语:

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 仓劲 饱满 黄昏 无限

2﹑朗读诗歌 。

三、 批注感受,合作交流:

师:这首诗歌清新明快,语言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或哪一小节呢?为什么喜欢?

1、自由朗读,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2、组里互相汇报阅读感受。

如:我喜欢“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两句。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学生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再如:我喜欢第二小节因为这两句话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秘密。

四、感情朗读,体会美景:

让学生谈谈自己旅游的经历,引起学生美妙的回忆。

师: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心情怎样?读这一小节应读出什么语调?

学生交流讨论:应读出欢快的语调,喜悦的心情。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描绘的动人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五、读写结合,启发思维:

1、师:奇花异草、鸟语花香、珍禽异兽,美丽的大自然正敞开怀抱欢迎有心人哪,大家看第四小节: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师:这一小节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大家都是小诗人,看谁续写的好。

野花说

小鸟说:

2、师这首诗美,插图更美大家观察书中的插图,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多美的画面啊!你看 的天空, 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中还弥漫着,还有那,这大自然就像是 !

六、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朗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眼睁开就能看见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感悟思考:

1、因为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可以( ),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就能掌握这些知识, 因此,课文中用” “来比喻大自然。.

2﹑我喜欢这”绿色的课本 “,因为( )

八、自我评价,课堂反馈: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了。

2﹑拟人手法的运用太形象了,我以后要尝试运用。

3﹑诗歌中的反复﹑押韵﹑我已经掌握了。

4﹑我现在就想徜徉于绿色的课本中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 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文章的层次,感知诗歌的特点。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提高性目标:

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学生读题后设下悬念:“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出示自学指导:

(1)把课文读2遍,做到正确流利。没达到要求再读1遍。

(2)看生字表,能盖住拼音,很快地说出本课中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不看书,完成《补充习题》一

(4)读一读“洋溢、温馨、饱览、无限、浩瀚、云锦、明媚、胸襟”等词所在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读自学指导,了解自学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10分钟)

4.教师指导:

(1)朗读:选取2-4名困难学生分段读课文,出现错误,教师指导,请困难学生再读错误处,全班学生齐读错误处。

(2)互相批改《补充习题》一。统计错误并加以订正。

(3)理解词语:

学生先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正确的教师加以肯定;错误的教师加以引导,或告诉学生,或联系课文让学生再体会。

三、 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了解写法。

1.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把答案简单地写在书上。

(4)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将学生的答案归纳、梳理。

3.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

(写法特点: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小结: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课件:(      )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5.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6.试着背诵。

四、作业设计:

a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遍,并背诵。

2.  摘抄文中优美词语和短语。

3.完成《补充习题》二。

b类:

搜集描写大自然美妙景色的词语,诗句,诗歌,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感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迪,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诗歌练习创作。

提高性目标:

进一步领悟诗歌表达特点,有创造性地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课本”,“大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3)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4)完成《补充习题》三

2.点一生读题;

3.学生自学,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4.生交流,师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并指导朗读: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朗读提示: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

e.指名朗读。

2)  交流第二、三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拓展延伸

①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出示课件)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翠竹:不怕狂风暴雨、从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②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 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③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e.  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师: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起段第1节和总结段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a类:

1. 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2、完成《补充习题》四的诗歌创作。

b类:

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板书: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百科全书

闻、看、画、听、登、走               生机蓬勃

充满活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篇三

教学

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仿照课文练习创作。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

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

预习

设计

1.仔细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美好事物。

2.收集描绘、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

1.听写。

2.(总-分-总)(首尾呼应)

3.生齐读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22分钟)

★第二小节

1.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 翠竹、松柏、果园、沃野

3.学生圈画:

翠竹的挺拔 松柏的苍劲

果园的丰收 沃野的耕耘

4.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5.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最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它。

6.学生再次朗读。

★第三—五小节

1.学生想象画面,交流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齐读三至五小节。

3.要阅读大自然着本课本,还应亲身参与实践,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点点滴滴。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10分钟)

1.翠竹:不怕狂风暴、寸不低头、正直、刚正不阿、坚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正直、勇敢。

2.交流感受。

松柏:四季常青、不怕风雪、昂首挺胸、坚韧顽强

丰收:没有付出 哪有收获

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收《www.chayi5.com》获丰收果实

青山:要饱览无限的风光,必须攀登,攀上山顶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美

绿水:只有不怕困难,披波斩浪,勇敢前进,才能实现美好抱负,学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划线部分让学生自由填空)。

4. (生机蓬勃、充满活力、象征生命,象征着亲身参与活力,象征着和谐、美好)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2分钟)

1.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一样的。

2. 第一节似乎是在召唤我们。第一节似乎在欢迎我们。最后一节让我感受到的是鼓励,是期盼。

3.学生齐读第六小节。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洋溢 沃野 饱览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黄昏 绚丽

2.本首诗采用什么结构?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精读2—5小节

★学习第二节:

1.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一起——引读第二节。

2.你从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3.这些景物各有各的特点,请用铅笔轻轻圈出表示它们特点的词语,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4.通过边朗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5.这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怎样才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应该——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板书:用心观察】

6.让我们再次用心去朗读,体会这美好的画面。

★学习第三——五节:

1.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再来侧耳倾听它们的声音、闻闻它们的气息。(相机板书:听、闻)

出示:鸣禽、野花、青山、绿水

2.想象画面,练习说话。

鸣禽在欢唱,听听它们在说什么?

野花灿烂开放,自由舞蹈,它们又说什么?

巍峨的青山满环激情地说——

浩浩荡荡的绿水语重心长地说——

朝霞满天,片片云锦,大自然为我们送来——

晚霞绚烂,微风阵阵,大自然为我们留下——

3.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你能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一幅幅深情并茂的画面吗?

4.这每一自然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我们还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一读3—5节,从诗句的文字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同学们,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都能给我们启迪,只要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用心品味就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比如:看到青青的翠竹挺拔地屹立着,不怕风吹,不怕雨打,你会想到-——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2-5节,看看你能从哪些景象中读出什么启迪?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3.出示填空: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一群蚂蚁能搬动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 );温柔的小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是在教我们( );含羞草默默收扰叶片,那是告诉我们( )……

4.同学们,你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大自然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为什么又称它是“绿色的课本”呢?(在课题的绿色上加“圈”)

第四板块:学习第六小节

1.诗歌讲究韵律的回环反复,读读这首诗的最后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2.的确。 那么它们所含的韵味相同吗?自己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3.这本绿色的课本向我们发出了热情的召唤,让我们充满了探索的期望,让我一起读饱含激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 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作业

设计

1.小练笔

本文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象,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请你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诗歌。

2.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3. 给美丽的大自然设计一条广告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