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教学反思:(略)

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③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④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①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②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⑤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③默写两首古诗。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五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