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

六、总结回顾

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材名师教案 篇二

《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_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杨氏之子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学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预计课时

《杨氏之子》1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三》1课时 《习作三》2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共计9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叙利亚的淳朴民风,感受叙利亚卖水人的质朴可爱。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继续尝试在读句子时静心思考。

3.能恰当地运用文中的语句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叙利亚”。简介叙利亚的地理位置。今天,我们将随新加坡女作者尤今一起去那儿领略一下异域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3节,用直线找出文中介绍叙利亚的有关语句。

交流: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 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 这些都是叙利亚盛产的水果,因为生产得多,价格也就低了。

2.你能否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将这些语句连起来说一说?

3.齐读课文1—3节

4.在叙利亚,最令作者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有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出示课题

三、深入研读 他们出尽奇招装饰摊位。

1.学生自由读课文5—8节

他们可爱。

2.完成练习:“我”难忘叙利亚的卖水人是因为他们富有人情味。

3.再读课文5—8节,叙利亚的卖水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并说说理由。

4.交流

第五节 “出尽奇招”中的“奇”为何意?出尽奇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师生配合读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个例子。

他们为何要在摊位的布置上大做文章呢?

“这一观”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何“破财而饮”上打引号?

第六节 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最可爱的是那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他们的可爱?

(他们的装束,他们的眼神,善解人意)

理解句子:

1)……“咿咿呜呜”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

2)……他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指导朗读: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吧!”

第七节 “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句中的“竟”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你是如何理解第八节的内容?

四、拓展练习

如果有机会去叙利亚,你会怎么做?

【课堂板书】

出尽奇招装饰摊位

叙利亚的卖水人 可爱

富有人情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