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1、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学习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根据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意义填空:

-5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0|=,0的相反数是。

二、探索感悟

1、议一议

(1)任意说出一个数,说出它的绝对值、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本身或它的相反数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

(1)2与3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2)-1与-4哪个大?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哪个大?

(3)任意写出两个负数,并说出这两个负数哪个大?他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4)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与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9,-16,-,0.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首先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然后才能正确地写出它的绝对值。

议一议:(1)两个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那个数一定大吗?

(2)数轴上的点的大小是如何排列的?

例2比较-与-的大小。

例3.求6、-6、14 、-14 的绝对值。

小节与思考: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四。练习

1、 填空:

⑴ 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

⑵的符号是 ,绝对值是

⑶符号是+号,绝对值是 的数是

⑷符号是-号,绝对值是9的数是 ;

⑸符号是-号,绝对值是的数是 。

2、 正式足球比赛时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克数)。

请指出哪个足球质量最好,为什么?

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第6个

-25-10+20+30+15-40

3、比较下面有理数的大小

(1)-与- (2) (3) (4)-5与0

五、布置作业:

P25 习题 5

家庭作业:《评价手册》 《补充习题》

六、学后记/教后记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

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_2,5,cd,—1,2_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4合并同类项》同步练习

1、已知代数式2a3bn+1与—3am—2b2是同类项,则2m+3n=________、

2、若—4_ay+_2yb=—3_2y,则a+b=_______、

3、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3a+2b=5ab B、3a2b—3ba2=0

C、3_2+2_3=5_5 D、3y2—2y2=1

4、已知一个多项式与3_2+9_的和等于3_2+4_—1,则这个多项式是()

a、—5_—1 B、5_+1

C、—13_—1 D、13_+1

《3、4合并同类项》测试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B、指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C、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D、只有系数不同的项是同类项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学习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3、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难点:对绝对值和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几何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数轴: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一条直线叫做xxxxxxxx.

2、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 ;正数大于 ,负数小于 ,正数大于一切 。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p32,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二、精读教材

4、相反数的意义

+3与—3,—5与+5,—1.5与1.5这三对数有什么共同点?还能列举出这样的数吗?

归纳:如果两个数只有xxxxxx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xxxxxxxx,也称这两个数xxxxxxxxxxxx.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xxxx。如,+3的相反数是—3,也可以说+3与—3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2.3绝对值》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零或正数 D.零或负数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所以答案选择C选项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绝对值,注意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0个 B.1个 C. 2个 D 。无数个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绝对值得定义可知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分析:考查绝对值这一知识点。

3、相反数等于-5的数是( )

A.5 B.-5 C.5或-5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分析:考查相反数的基本概念。

2.3绝对值》同步练习

10、如果|a|=-a,下列成立的是(  )

A.-a一定是非负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正数 D.|a|不能是0

11、下列说法:①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②-a一定是一个负数;③没有绝对值为-3的数;④若|a|=a,则a是一个正数;⑤-20xx的绝对值是20xx.其中正确的有xxxxxxxx.(填序号)

12、若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距离为6,则这两个数为(  )

A.+6和-6   B.-3和+3   C.-3和+6   D.-6和+3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

我们知道,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有限小数5.32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所有的有限小数都是分数吗?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吗?是不是分数?

结论: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探索1

小学时所指的整数包括正整数和零,学了负整数以后,今后我们所指的整数与小学时所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结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

〖探索2

下列负数哪些是负分数?

-12, ,-0.33, ,-12.03, .

〖探索3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请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里:

1, 0.0708, -700, -, -3.88, 0, , 3.14159265, , .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注意:大括号内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探索4

为什么不是分数?如果说所有的分数都是小数,对吗?反过来,所有的小数都是分数,对吗?

结论: (1)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两类,而无限小数又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

(2)分数一定是小数,小数不一定是分数。

〖探索5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在数-100, 70.8, -7, , -3.8, 0, , ,中,不是分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小数的是_____________;不是有理数的是__________.

(友情提示:,都是小数,但都不是分数,自然也都不是有理数。你答对了吗?)

〖练习

P10.练习

【作业】

P18.习题1.

【补充作业】

1.列出竖式,把分数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3.14159, .

【备选素材】

1.判断:

(1)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一个有理数,是分数,就一定是小数;

(4)一个无限小数,如果不循环,就不是有理数;

(5)小数就是分数;

(6)有理数只能分成两类。

(7)负分数不是负数。

2.按符号分,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______和______三类,而分数则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共两类。

3.分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

4.满足什么条件的小数才是有理数?

5.(1)列出竖式,把分数化为小数;(体会分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有的小数不是分数,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说明为什么0.3是分数,而却不是。

6.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还可以按符号分为正有理数﹑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7.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3|, -(-0.072), , -3.88, , 3.14, , .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2、 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零 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3、零上13℃记作 +13℃,零下2℃可记作( )

A、2 B、-2 C、2℃ D、-2℃

4、某市20 15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 气温比 最低气温高( )

A、-10℃ B、-6℃ C、6℃ D、10℃

5、 中,正数有 ,负数有 。

6、如 果水位升高5m时水位变化记作+5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

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7、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 的意义。

8、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 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 ,

这时甲乙 两人相距 m. 。

9、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 ℃~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10、20xx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 上年减少24㎜,20xx年比上年增长8㎜,20xx年比上年减少20㎜。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11、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 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 远?

12、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 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 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3、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 ,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1正数和负数》同步练习含答案

19、体育课上,对初三(1)班的学生进行了仰卧起坐的测试,以能做28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来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来表示,其中10名 女学生成绩如下:1、4、0、8、6、8、0、6、-5、-1.

(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多少?

(2)没达标的同学做了几个仰卧起坐?

解:(1)这10名女生的达标率为8÷10 ×100%=80%。

(2)没达标的同学做仰卧起坐的个数分别是23个和27个。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人类生存至少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因为出生的人口和死亡的人口大致持平、然而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平均每4天要出生100万以上的婴儿、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食品短缺和城市过分拥挤等、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百分比分布及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也许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状况、

课件出示相关图示、

师: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生: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但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当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人口才开始迅速增长、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还能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生: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看到1950年~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xx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

师:我们再接着分析“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分布图”、这是一个什么形式的统计图?

生: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是在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综合改造得到的根据这个统计图你又能得到何种信息呢?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在七大洲的分布吗?联系我们前两节课学的内容,同学们可针对这个统计图讨论交流、

(教师此时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看同学们如何认识这个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评、)

生:扇形统计图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才是相应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像亚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3%,可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63%;而北美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6.1%,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9%;南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很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用数学中统计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现在我们再来看某家报刊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尽可能的获取信息吗?

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50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

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xxxx年到20xx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生3:从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xxxx年到xxxx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由此预测xxxx年到xxxx年世界人口从?

6、4、1统计图的选择:课后作业

(20xx·武汉)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喜好,某校从八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人只选取一种喜欢的书籍、如果没有喜欢的书籍,则作“其他”类统计、图①与图②是整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这两个统计图可知喜欢“科普常识”的学生有90人

B、若该年级共有1 200名学生,则由这两个统计图可估计喜爱“科普常识”的学生约有360人

C、由这两个统计图不能确定喜欢“小说”的人数

D、在扇形统计图中,“漫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72°

《6、4统计图的选择》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题型一)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可以转换成()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D、既不能表示成扇形统计图也不能表示成折线统计图

2、(题型三)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后5次的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连接起来,如图6 —4—1,下面的结论错误的是()

A、乙的第2次成绩与第5次成绩相同

B、第3次测试,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C、第4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2分

D、在5次测试中,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

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

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

Ⅱ。新课讲解:

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如果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如果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

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

考察:3-10=3+(-10)=-7,3-(-10)=3+10=13,

(-10)-(-3)=-10+3=-7,(-10)-7=-10+(-7)=-17。

等式左边的运算结果,用减法意义求出。3比10大-7,3比-10大13,-10比-3大-7,-10比7大-17,或画数轴,让学生观察得出。考察以上计算后。提问:减法是否都可转化为加法计算?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讲解例题:

(l)补充例题:问15℃比5℃高多少度?15℃比-5℃呢?-5℃比15℃呢?

解:∵15-5=10,∴15℃比5℃高10℃;

∵15-(-5)-15+5=20,∴15℃比-5℃高20℃;

∵-5-15=-5+(-15)=-20,∴-5℃比15℃高-20℃。即-5℃

比15℃低20℃。

(2)教科书例1、例2。

Ⅲ。做一做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2页练习第1~3题。

Ⅳ。课时小结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Ⅴ。课后作业

1、习题2.6A组第1~9题,B组选做。

《2.5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

2、(题型一)李明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_|,其中“_”是被墨水污染而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翻看了后边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6,那么“_”表示的数应该是。

3、(考点一)计算:(1)-2- (+10);

(2)0-(-3.6);

(3)(-30)-(-6)-(+6)-(-15);

《2.5有理数的减法》测试

16、下表记录了七年级(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正号表示比标准体重重,负号表示比标准体重轻),标准体重是50 kg.

姓名小明小丁小丽小文小天小乐

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kg)-5+3-7+4+60

(1)谁最重?谁最轻?

(2)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篇八

观察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

按照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可知4-(-3)=7 ①,而4+(+3)=7 ②,∴由①②可知:4-(-3)=4+(+3) 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