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天上的街市》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提高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诵读指导。

三、教法学法:点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深,七夕相会。

新版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浅,天天相会。

二、简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读准字音:

⑴自由读;⑵个体读;⑶全班读。

读准节奏:三节拍;重音。

读出感情: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天上的街市》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生答。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1---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三、。写作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四、朗读训练,感受美。

1、 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然后谈谈这首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悲伤的、痛苦的?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做补充或纠正。

生读完后回答,师。总结,明确:美好、恬静、自在、清新。

2、 问生,这样的诗歌应该怎样朗读,是不是要非常慷慨激昂?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

生回答完后,师。总结,明确: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

3、 让一位学生试读,师再讲读好诗还要注意节奏和重音的划分,那样才读得出感情。

4、 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5、 生同桌与同桌之间对读,然后再让学生来读。

6、 齐读诗歌。

五、研读欣赏诗歌。

1、 让学生一起来看诗的第一节。问: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生回答:街灯、明星。诗人先看到什么?生回答:街灯。明星呢?生回答:想到的。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 学生默读二、三、四节,并用△号标出主要的景物。

3、 看课后习题二中的第一、二小题。让学生来回答,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4、 文章详写哪个景物?生回答:牛郎织女,关于牛郎织女的生活。请学生读那几节。

5、 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生回答: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师问理由是什么?生分别做回答。

6、 请依据诗歌内容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牛郎织女的生活。

7、 多美好啊!但古代牛郎侄女真的是这样的吗?是痛苦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呢?(联系时代背景,思想感情)

8、 那作者的理想坚定吗?坚定。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四个“定然”、一个“定”。

六、齐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七、作业:研讨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自由、幸福、光明、快乐

《天上的街市》教案 篇三

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3分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 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 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 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5分钟 )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15分钟 )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 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 。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 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下面请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着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上的街市",写成 一段话。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学习表现为:前后口头交流,一人作记录,教师巡视 ,指导。本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8分钟) 组际交流我所理解的诗中的想像世界。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7分钟 )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 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5分钟)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2分钟 )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3分钟 )

1、联想想像训练。

⑴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差异网★www.chayi5.com)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你会想到什么?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联想:街灯明闪 明星

明星现点 街灯

想象:街市(美丽的) 物品(珍奇的) 天河(浅浅的)

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天上的街市》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