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陋室铭》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陋室铭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崇尚美德、坚守高洁操行的文化精神。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诵读技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陋室铭》、《爱莲说》的文化美感,包括体现在韵律方面的文学形式之美,以及二人的人格精神之美:刘禹锡崇尚高尚品德,甘于淡泊的傲岸人格;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端正平和的君子风范。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课前完成《预习自学与拓展阅读》,小组内评改。

一、导入(营造阅读情景,暗示学习目标,提供鉴赏角度,设置思考起点,并完成作者简介)

物欲纷扰,心灵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世事浮沉,尊严如何才能不蒙受屈辱?许多人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身败名裂。也有人坚守价值准则,最终取得辉煌人生成就。刘禹锡才华盖世,终生为官,历经浮沉,终岿然不倒。周敦颐致力学术,终成大儒,从祀孔庙。他们缘何有如此人生成就?他们高贵的灵魂应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研习新课

1、诵读,初步感知文章之美。(出示书法作品,简评书法风格,以引出两文不同的艺术风格,一潇洒飘逸,一端正平和,完美呼应文章的精神内涵。)

2、诵读,赏读韵律之美,激发阅读热情,掌握语言形式美的构建方式。(小组活动:辨析句式特点、划分句子节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何陋之有

出示,上述重新编排的文字,分角色朗读,感受骈文对仗的韵律美。

学生谈阅读感受,教师总结骈文特点及诵读的艺术效果。(整齐和谐)

小组活动:比较《陋室铭》、《爱莲说》语言形式美的差异。

学生展示发言,公布讨论结果。(句式不同。补充“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差异”的评价标准。过渡语:不仅句式可以营造不同的节奏,句内结构也起到营造节奏感的作用。)

疑难探究:划分节奏(学生小组练习,并板书交流)

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学生板书交流后,教师小结。

《陋室铭》使用骈体,多用对仗;《爱莲说》以散体为主,间杂骈句。骈体整齐协调,散体错落有致。具有不同的音乐美感。

划分节奏的基本原则:

1○主要依据句子成分构成,但又不可过于繁琐。

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依据成分构成划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避免繁琐)

2○简短短语构成的短句不断。

如:菊之爱

3○需要强调之处宜停顿并重读。

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组活动,划分节奏,在划分处稍作停顿,体味朗读效果。

3、诵读,赏读神情趣味,深入欣赏,借机加深对二人价值主张的理解。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还原模拟作者神态语气,揣摩心理。

例: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语气、修辞、表达效果、作者内心情感活动)。

○引用孔子的话,来传达自己对高尚德行的坚定追求。反问语气,气势强;引用圣人的观点,更增强了说服力,以至无可辩驳,也显示出自己坚守高尚操行的坚定信念。神情傲岸,内心坚定。

○此句,语气丰富,跌宕起伏,有感叹,有疑问。这蕴藏了复杂的内心活动。有对高尚之士的敬佩,有对世俗之人的冷眼讽刺。两方面对比,更显示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主动和坚定。这是多么坚毅的性格呀!

小组探讨,运用通过分析例句获得的`方法,揣摩其他段落和语句。(重点探究描写陋室环境和生活、莲花形象两部分)

小组内模拟表演,学生总结。

参考:刘禹锡对陋室无比喜爱,流露出淡泊与愉悦,谈笑风生,十分潇洒。周敦颐高洁端正,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

三、教师总结

身居陋室,物质生活是贫乏的,可刘禹锡的精神是富足而快乐的。与鸿儒谈笑交游,他的心是自由的,因为他没有物质利益的负累,所以他有理由活得洒脱!有孔子思想的感召,刘禹锡为自己坚守道德高地而自豪!

尽管世人羡慕富贵,贪恋世俗生活,而周敦颐自有自己的选择,他喜爱莲花高洁端正、中正平和的君子之风。即便世人都去追求浮华,周敦颐仍毅然而然的坚守自己的君子品格,这是何等的坚毅和决绝!

愿各位心中也有一股力量,去极力维护自己精神的高贵!这样大家就有勇气面对一切纷扰与困惑,就能成就别人不能成就的人生!

四、练习升华:评述两文精神价值,借两文精神告诫“执迷不悟”之人。(领会两文精神,化用两文文辞文义,运用对仗格式,尝试“四六句”。)

参考:

不为物役,甘于淡泊,崇尚高尚品德,心灵就能获得真自由!

高洁端正,中正平和,永葆君子风范,人格就能散发真光辉!

《陋室铭》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具:网络教室。

课时:1

教法: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陋室铭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3分钟)

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

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

问:主要写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七)当堂背诵

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

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

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书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

反问引用

托物言志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重点较突出--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陋室铭》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1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