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火烧云》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火烧云》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体现既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描绘火烧云奇妙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生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教学难点: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

2、CAI课件准备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生读题。

2、谁知道,火烧云是怎样的云呢?(生畅所欲言)

3、预习了课文,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火烧云的一句话。然后再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2、交流反馈

3、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读第一段,初识奇妙。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呢?课文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交流感受。(火烧云上来时是美丽的、奇妙的)

3、谁能将火烧云上来时的奇妙、美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4、生自由读——抽读——齐读

(四)读第二段,细悟奇妙

1、读文找句。我们要想深入地体会到火烧云的美丽、奇妙,最值得学习课文的还是课文第二段。现在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第二段,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奇妙的句子或者段落找出来,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然后读给你的伙伴听。

2、学生选择——朗读——划找词句

3、交流反馈

(1)句子交流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②、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③、马是跪着的…………才站起来似的。

④、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者,后边似乎还……不见了。

⑤、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蹲着。

(2)多抽几位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4、研读火烧云的颜色

(1)刚才有好多同学读了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他们各有各的读法,能谈谈这样读的理由吗?你觉得作者写得好不好?好在哪?

①、“一会而……一会儿”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而多写出来了。

②、用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2)、齐读颜色词。刚才,大家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有许多颜色交织成的火烧云了吧!请大家看!

(3)、(出示课件)可看着画面轻轻说一说。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还看到了哪些颜色,想到了那些颜色?模仿文中的颜色词来说说。(生说各种颜色词)

(4)、(交流)说得真多!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丽、多奇妙啊!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记住。(看画面自由记—齐记)

(5)、火烧云颜色变化那么多,真可谓是(谁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说说。)

(预设学生回答: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彩缤纷 绚丽多姿)

(6)、萧红奶奶笔下的火烧云的颜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她笔下的火烧云的形状更美、更奇妙。

5、研读火烧云的形状

(1)动物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抓住了动物的样子、神态、动作。(马是跪着的…………才站起来似的。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者,后边似乎还……不见了。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蹲着。)

(2)写出了变化多端,而且用词丰富(一会儿……忽然……接着……)

(3)抽生读。听着他的朗读,你们仿佛看见了一条怎样的狗、狮子、马?你在读的时候,心情怎样?(高兴、惊奇)脸上的表情应该怎样?带着表情来读一读。(多抽几位学生读)

(4)分马、狗、狮子分三组赛读,看哪一组读得最棒!

(5)(点击课件)生欣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图片。你看着图片,能给它配音吗?有困难可以小组中合作。(抽二组。)

(6)那么现在你也能像刚才一样用学过的词语来概括一下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变化莫测、变化多端、瞬息万变)

(7)说得真好!虽然书上只写了这三种变化,其实,火烧云的变化还多着呢?(点击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能不能模仿课文来说说。(自由说——抽说)

(8)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得真好!可惜,美好的东西往往稍纵即逝。当你再想去看那奇妙的火烧云时,它已变得——学生接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意思。

(五) 课堂总结,热爱自然

面对大自然瑰丽的景色。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火烧云太美了,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大自然真是位杰出的画家)

(六) 推荐作品,课外延伸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向你们推荐几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豹突泉》、巴金的《海上日出》,大家课后可以好好去欣赏欣赏。

(七) 作业超市:

一星级:作业本2、3

二星级: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三星级:课外看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并熟记其中的一个片段。

(八) 板书设计:

火烧云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色彩斑斓

颜色

美丽奇妙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绚丽多姿

马 变化莫测

形状 狗

狮子 变化多端

火烧云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茄子紫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

(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指名读

思考: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板书:狗、马、狮子)

(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b、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3)自学第4、5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下来了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火烧云》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教案 篇四

火烧云

目标:

1、在对火烧云认识的基础上,使幼儿对自然界的变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对火烧云的观察,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准备:PPT

过程:

一、提问:天上飘着很多云,小朋友知道有些什么云吗?

(卷云、积云、白云、乌云、彩云)

二、故事:火烧云

出示图片一张:这是什么云?好看吗?(火烧云)

1、知道什么时候的云叫火烧云吗?

2、讲述故事:火烧云

3、故事告诉我们火烧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4、火烧云为什么照在猪的身上会变成金猪哪?

三、观看PPT

火烧云的变化很多,想看看吗?

播放PPT,每播放一张,请幼儿讲讲看上去象什么?

四、延伸:画一张:我的火烧云。

火烧云美吗?你觉得那里美,今天,我们来做风和下山的太阳,把火烧云变成你想要的形状和颜色。

《火烧云》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了解火烧云变化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语段,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接受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火烧云在变,课文讲什么和什么在变?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3小节。

2、哪个词在变?

(一会儿)

⑴引读并出示:

(变化多而快)

红彤彤半紫半黄葡萄灰

金灿灿半灰半百合梨黄

茄子紫

⑵你是怎么理解“半”的?

(是左右,百分之五十的关系吗?)

⑶第三组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

(前边是物体,后面是物体特有的颜色。)

你能再说几个吗?

⑷这么多的颜色都包括在里的词有──

3、谁能美美地读第3小节:

⑴指名读。

⑵评价后再读。

⑶齐读。

⑷师引背。

4、火烧云形状变化也有两个特点

(快、多)

自由说表变化快而多的词。

⑴师问生读第四小节:

师问:

①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②是什么样子的?

③是怎样变化的?

⑵指名问答(读)第5小节。

⑶同桌问读第6小节。

5、共同讨论:

⑴提了三个问题,答了三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这三小节的写法一样?出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的?)

⑵这些同学善于找规律,背诵时就利用规律背诵。

6、指名读4、5、6小节,其余同学看投影片。

作者为什么不写了?

7、按刚才的规律口头叙述一段话:

⑴师:这时天空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的?怎么变化的?

⑵指名口述。

⑶后面你还希望变成什么?

这哪里还像天空,分明就是──(动物园)。

四、引读最后一小节

1、师引读

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是什么心情?

(惋惜、留恋)

上来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又惊又喜)

3、指名前后对读两句话。

4、自由读读。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完成板书:

师:火烧云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这一变就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是大自然变得更神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

2、讨论作品的成功之处:

想想,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做到哪几点?

(①观察有序、细致;②想象丰富。)

观察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

1、带着神奇、美好的情感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20个描写颜色第亿词。

3、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100多字):

“这时,天空出现了……”

【板书设计】

上来了霞光

颜色变

火烧云变化着形状(快、多)生活美好(自然现象)自然神奇

下去了恍恍惚惚

《火烧云》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7课《火烧云》。

本课属于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行文优美,意境浪漫。在结构上,形散而神不散,从火烧云的弥漫天际到意犹未尽之散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语文素养培养的一篇佳作,因为文章读—让学生朗朗上口;想-天马行空;词-精美准确;写-各有所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读文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文感悟,了解火烧云的变化及其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感情基础:天空是孩子们给予想象的广阔天宇,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 生活基础:天空云朵的变化是孩子们所见过的;

挖掘潜能:城市的孩子视线被高楼大厦遮挡,视野被电视机所霸占,我愿意让我的学生能够抬头欣赏天空。希望他们见风写风,见雨写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1)

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课件2出示句子)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体会“烧”字的妙用,理清文章脉络。

一、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生:(齐答)多。(板书:多)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生:苹果绿。

生:桃红。生:玫瑰紫。生:石榴红。生:杏黄。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生:橘黄。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生:枣红。

生:香蕉黄。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师:概括得好!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生:色彩斑斓。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生:千变万化。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火烧云教案 篇七

〔解题〕

《火烧云》是萧红写的一篇散文。

萧红在这篇文章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结构分析〕

文章以火烧云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为线索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体描写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身体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写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色。接着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围绕“变化极多”,不仅写颜色变化丰富,而且写变化极快。然后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一是把火烧云比拟成各种动物,二是突出火烧云形状连续、快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写出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变化之中迅速消失。

〔语意理解〕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两句中有两个名词,“火烧云”和“霞光”。“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等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颜色:照到白色物体上,呈红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照到红色物体上,红上加红,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句写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颜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红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变成黄中有红的颜色,即金色。表现了说话人对老人的敬重和对老人的美好祝福———金胡子是高寿的象征。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一句先总写颜色“变化极多”,再具体写变化成哪些颜色。“一会儿……一会儿……”,表明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变化极快。“红彤彤”形容很红很红,也写作“红通通”。“金灿灿”形容金色耀眼。“百合”,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百合色”,即白色。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这句写作者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叠用。“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义,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太长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眼睛就发花了。这句话包括5个分句,第1分句概括写“恍恍惚惚”,后4个分句具体写恍恍惚惚的表现。

〔写作特点〕

1.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变化多,二是形状变化快。

2.描写生动逼真。

全文采用联想的方法写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比如,说白狗变成红狗。红公鸡变成金公鸡,灰白胡子变成金胡子。再如,说云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狮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本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录像或图片;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读书的情趣;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火烧云的奇观,再读课文体会……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⑶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本篇课文要以读为主。教学第1段时,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万物改变了颜色。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叫火烧云。要抓住“烧”体会用词准确。感受天空红彤彤的变化莫测的景象,要通过文字想象,再借助图像感受火烧云的壮观与奇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教学时要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进行词语的归纳,让学生用恰当词语来概括火烧云色彩的变化。

第4~6自然段写了云彩形状的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引读、再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火烧云》教案设计 篇八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请选择正确的读音连线(10分)

色  笑门  恍恍

yíng    tán   miào   hū   xiōng

二、给多音字组词我最棒(8分)

模:mú(   )   似:shì(   )

mó(   )         sì(   )

三、依葫芦画瓢(仿“笑盈盈”写几个abb式词语)(10分)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四、我会填(按原文填空)(18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

的,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这句话说明天空的多,用一

个词语来说:天空真是_____________。

五、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填(18分)

查加粗的字

部首

除部首外有几画

用“√”选出加点这在词语中的意思

①压②镇压③安定④较大的集市

①不幸的,与“吉”相对②凶恶③恶,暴

二、我会写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8分)

模糊:近义词(   )   凶猛:近义词(   )

反义词(   )      反义词(   )

三、阅读乐园(阅读文段,完成各题)(24分)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有机会见面。如今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撒 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zhuó  zháo),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jìn  jīn)埋(mán  mái)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6分)

2、找出文中写苏轼兄弟俩要好的两个词语写下来。(8分)

(     )(     )

3、给文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10分)

深:a、时间久(  )b、感情厚(  )c、深奥(  )

屈:a、对外来的压力让步(  )b、委屈(  )c、弯曲(  )

附加题(10分)

我会填这些带“马”的成语:

(  )马加鞭  (  )马功劳  (  )马行空  (  )马识途

(  )梅竹马  (  )猿意马  (  )马观花  (  )鹿为马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火烧云》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5 1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