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中班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蒲公英》中班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蒲公英》中班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画4幅。

2、幼儿的操作材料:记录的表格、黑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提问直接导入诗歌内容。

教师边出示图画边说:“草地上,远远地飘来一朵小小的白云。小姐姐(图画)说。想想小姐姐会说什么呢?”幼儿思考,教师提示:“她会把飘来的一朵白云想象成什么呢?”幼儿回答(风筝、小鸟等)教师记录1—2物体。“我们来看看,小姐姐说的是什么。”教师边出示图画边念诗歌,“小姐姐说:‘那是一个会飞的蘑菇。’小弟弟说。猜猜小弟弟会说什么?”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记录。“看看小弟弟是怎么说的。”教师边出示图画边念诗歌,“小弟弟说:‘那是一个勇敢的小伞兵。’近了近了,呵!原来是。是什么呢?开动小脑筋,它是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记录。“看,是什么?”“呵!原来是一朵长了翅膀的蒲公英。”

二、看图朗诵诗歌《蒲公英》

“我们一起看着图完整地把《蒲公英》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吧!”整体朗诵2——3遍。

三、幼儿记录并创编诗歌

1、幼儿根据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下的图画创编诗歌。

“我们把在黑板上记录下的图画试着编成诗歌。”

2、幼儿作记录,教师指导。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张纸上记录下你的想法,画好后编成好听诗歌给我们大家欣赏一下。”幼儿操作时,教师提醒幼儿要与老师记录下的不一样。

3、请个别幼儿创编诗歌。

4、幼儿自由仿编诗歌,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蒲公英》中班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活动准备

1、图片:蒲公英

2、配乐散文

3、涂色:蒲公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片蒲公英

教师:你们认识看图片上的花叫什么名字吗?(蒲公英)

仔细看看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

1、教师朗诵散文

在幼儿初步观察蒲公英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2、提问

--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

--青草地上怎么样?

--你最喜欢什么?

--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

--蒲公英是这样在天空中飞扬的?

(引起幼儿对欣赏散文的兴趣,可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蒲公英的认识。)

3、播放录音散文

教师: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

提问:田野的风吹来,蒲公英怎么样?

(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要轻”)

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

(教师用一片羽毛演示,帮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

4、帮助幼儿理解,花托上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

帮助幼儿归纳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

5、讨论:春天除了蒲公英开花外,还有哪些花也开放了?

阳光照在上面,花怎么样?春风吹过,它会怎样?像什么?

如果春雨打在花上,花儿会怎么样?手摸上去、蜜蜂飞来呢?

三、结束

涂色:蒲公英

附:散文《蒲公英》

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我最喜欢蒲公英。蒲公英开着黄色的小花朵。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球。

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便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

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

蒲公英教案 篇三

分析

蒲公英四季都有,大桥公园、校园草地,经常能看到,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黄黄的小花、白白的种子球,经常能引起孩子观赏、探索的兴趣。吸管是生活中常见的、被幼儿所熟悉的一种低结构材料。长长的、颜色不同、粗粗细细的吸管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光,激发孩子与其互动的愿望。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愿望”的发展特点,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涂鸦、自由表现、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舞动的蒲公英》。

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欣赏蒲公英的主要外形特征。

2.在说说、玩玩中尝试用吸管印画,表现蒲公英的主要特征。

3.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感受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准备

1.蒲公英的图片、)www.chayi5.com(视频

2.吸管、白色颜料、小围裙、湿巾

3.场景图:红、黄、蓝、绿底色背景图、彩色积木4块

过程

一、情境导入:开着火车去旅行

1.开着火车出发啦!

2.小结。

二、初步感受:蒲公英你好!

1.出示画面:它是谁呀?

2.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蒲公英从花到种子的变化

三、多元表达:蒲公英飞舞

1.幼儿模仿蒲公英飞舞

2.认识工具:吸管、颜料

3.观察印画:蒲公英要出发喽!

4.幼儿创作:舞动的蒲公英

四、作品欣赏:蒲公英真美

1.欣赏不同场景中的'蒲公英

2.欣赏不同大小的蒲公英

五、情景结尾:寻找幼儿园里的蒲公英

反思

1.场景丰满

富有想象的场景、旅行的游戏情境及神奇的吸管刷工具让整个活动充满趣味性,深深的吸引小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活动现场氛围较好。

2.策略有效

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形象的了解蒲公英成长的过程及蒲公英种子随风飞舞的过程。幼儿随乐模仿蒲公英飞舞的样子,儿歌“蒲公英飞飞飞,飞到这,停一停,转个圈,落下来”的介入,让模仿动作更具画面感,也更贴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作画的操作的方法也通过儿歌的方式引领,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自然自在的进行艺术表征。

3.工具新颖

幼儿对吸管兴趣很大,他们知道吸管能用来喝牛奶、吸果汁、喝奶茶、吸水、吸可乐等等,这些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用吸管加工变成幼儿可操作性的绘画工具,幼儿兴趣较大,并能大胆愉快的参与到蒲公英的绘画中,而且还能用大大的、小小的、我喜欢的来评价其他同伴的作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蒲公英》中班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11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