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全神贯注》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全神贯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题有了了解,那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文内容又该怎样理解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探究

现在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轮读第二自然段学习如下问题:

划出你认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交流汇报,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1、学生汇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引导学生找出有感情朗读时要注意的词语(板书:一会儿……一会儿、悄悄话、激烈)

提问:说到“悄悄话”,此刻罗丹在和谁说悄悄话?现在你就是罗丹你会说些什么呢?

“异样”可换成哪些词?罗丹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说明了什么?

然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说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还知道一种方法叫“读文成像法”,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也就是在头脑中“过电影”。接下来汇报时可以用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汇报“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提问:朗读时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提问:此时罗丹什么样?喝醉了酒说明了什么?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小结:刚才同学们对自学题进行了汇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也感受到罗丹工作时是多么地全神贯注,也正是由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修改后的女像才完美无缺了。

5、罗丹现在的心情怎样?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读好呢?

6、罗丹的朋友茨威格怕打扰他工作,这一段的第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读好呢?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并同座互相听,互相读,互相打成绩,然后让得优的同学帮助得良的同学,同时其他同学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检查一下帮助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我们知道第二段中确确实实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但我们一看内容,就让我们体会出这是在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而且抓住了特点写得具体,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热闹、着急、闷热、伤心、寒冷、美丽、干净、聚精会神。齐读,提问:这些词语都理解吗?请选择一个造句。

现在咱们也学习文章作者来写一个小片断不出现这个词但能具体地表现这个词的内容,选择哪个内容都可以。

学生练习写,然后进行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五、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不仅练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相信同学们以后做什么事也针象罗丹一样专注、认真,有所收获。

全神贯注 篇二

教学目的:

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重点)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第第2小节,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重点)

3、结合文中描写,领悟并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一段文字资料,指名读,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个人?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默读,这又是怎样一个人?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此时你有疑问吗?

4、你也有这样的疑问,你们有这样的疑问吗?其实,他就是罗丹。出示图片板书罗丹。学了今天的课文,全神贯注,就找到答案了。咱们把课题写一写。谁会读,谁也会读?读题目。好,咱们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孩子们读得真是全神贯注啊,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大家。读词语。

2、好,词语过关了,那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谁能用上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真厉害,把那么长的文章,竟能用一句话把它概括。)谁也会说一说?

3、像这样,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我们以后也可以试着用用。

三、围绕专题,重点研读

1、他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他非常全神贯注,请你用心地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用铅笔写上你的理解或感受。

2、研读,品悟重点句

预设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都读出了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尽可能引导,但不强求一定要体会得很全面很深刻)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塑像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一定是在为怎样修改想着最佳方案。

预设二: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越来越激动。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他在紧张地工作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很投入,忘记了时间

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罗丹在为每一点改进而兴奋

预设三: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自由读,说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

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看出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罗丹终于修改好了作品,他在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此时的罗丹已完全沉醉于艺术创作中了,简直入了迷,你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此时的罗丹?

(3)让我们也醉在其中,读好这个句子。

3、小结:罗丹就这样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又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作者是从他的动作、神态上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时的专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从时间上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这样精彩的描写,让我们再来享受一次吧!

四、讲读第一段

罗丹修改了那么长的时间,这雕塑像真有那么糟糕吗?

预设四: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师:在罗丹眼里……

预设五: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1)请女孩子读上面的话,请男孩子读下面的话。

(2)交换读。

(3)读着读着,你读懂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在我们眼里看得出吗?在磁威格眼里呢?)

(板书:精益求精)

五、赞美大师

过渡: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他的挚友茨威格责怪他了吗?是呀,他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出示句子)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生齐读最后一句)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触?是呀,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多好的一句话,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把这句话自己读一读,背一背,把它深深地印在心里,好吗?指名背。

2、罗丹小时候成绩那么差,长大后却成了大雕塑家,现在你该找到答案了吧!

4、是呀,罗丹就是这,样对待工作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正因为他这样去工作,一件又一件大的作品才会在他的手中诞生。

5、咱们一起来欣赏罗丹的作品吧!……

这就是罗丹,他能让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变为生动的艺术形象,成为不朽的杰作。

板书:

全神贯注         一会儿   一会儿

(罗丹)          好像     似乎               精益求精

一刻钟    半小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陈微微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的维妙维肖。

第七单元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之一是“继续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交给一定方法,引导质疑问难”。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中,我已逐渐渗透质疑能力方面的培养,“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对学生而言,并不十分困难。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在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解疑。通过第2小节重点段的学习,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质疑、解疑和对人物的内心展开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对课文重点段落中重点句子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理解“全神贯注”,体会意境,让学生在质疑、解疑、想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

1、二分钟热身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学生按学号进行名言大放送,最后有老师介绍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言——“人类一切的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达到了开启学生的心扉。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接着,我又顺势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并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和整理。这样的设计是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2、抓住重点段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性的问题,而是在学生质疑后,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提练出两个主要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本篇课文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等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感受、体悟的过程,它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人物品性的感悟与理解程度。

在教学中,我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进行导读,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真正实现了“脑、手、眼、口”等多种感官的解放。整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学习第二小节理解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的具体事例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贯注做事,是罗丹成功的基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又如:课一开始,我是以名言揭题,如果能充分利用这句名言,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个来回,以名言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时让学生说的名言,那是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想,是知识内化的结果,能由此及彼,由课内到课外,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但我没能及时捕捉到,留下了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次普查课的得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路,在自己的脚下,走扎实每一步,走踏实每一步,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全神贯注》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罗丹雕塑作品

2、结合资料袋,了解罗丹

3、板书课题,指导“贯”的写法

4、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给它找个近义词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等词都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时思想、留意力高度集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出示要<www.chayi5.com>求

第一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第三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词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讲给同桌听,并派代表讲。

三、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1、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1)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D.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2)从时间上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女像“左肩偏了点儿”的小毛病,罗丹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修改,这些描述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从挚友被关在工作室里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一方面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罗丹的“才猛然想起”、“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等描述中另一方面说明罗丹确实把挚友茨威格忘掉了,恰恰表明罗丹的确是全神贯注地工作的。)

7、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读了令人十分感动。此时如果你在场,你会对罗丹说什么?

8、学习罗丹的好友——茨威格的话

那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习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9、交流学习这句话的感受和启发。

四、拓展延伸

1、齐读最后一段,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全神贯注)

2、出示一句话共勉:做什么事只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做好!

3、小练笔

你或者你熟悉的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全神贯注”的?请你仿照课文中描写罗丹认真工作时的语句,加上自己的话,来写几句话。

全神贯注 篇四

【文本赏析】

罗丹是一位雕塑大师,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读着《全神贯注》,我仿佛看到了罗丹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了罗丹完成雕塑时的喜悦。如果一个人真要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还有什么事会做不好?可是又有谁能做到如罗丹般的全神贯注呢?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是简单的,可真要如罗丹般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又是多么不简单。他对艺术的态度和执着也让我们感受了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他难道仅仅是在雕塑在修改一件作品吗?不,他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去打磨作品,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在借一件件完美的作品来丰盈自己的生命呢?本文不象一些写景的文章,有着优美的语言,但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味道。

一、细节描写,表现全神贯注

文章没有直接盛赞罗丹的全神贯注,只是抓住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于无声处极至渲染罗丹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得维妙维肖,同时也不断引发我们的思考,罗丹他在想什么?对自己的作品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此时的罗丹可谓是“我的眼里只有你”——只有他的雕塑。确实,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象已经消失了,他怎么有还会记得斯蒂芬·茨威格的存在呢?

当罗丹修改完毕后,只见他“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一个“痴痴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让我们感觉罗丹仿佛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实际他仅仅是对雕塑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修改,罗丹却全神贯注地投入,他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艺术而存在。

二、侧面烘托,突出人物特点

课文不仅直接描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还通过茨威格的眼睛来对罗丹进行侧面的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展示人物个性风采。当看到罗丹的作品,“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作为作家,茨威格的审美目光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他对罗丹作品的赞美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罗丹却“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可见罗丹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之严是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他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得不让人赞叹,让人钦佩。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的感叹,同样也是每个读者的心声,确实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象罗丹那样全神贯注。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而本篇课文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非常细腻传神,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等描写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学应该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进行导读,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悟,让学生学会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的方法。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个生字,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2、学会抓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一、名言导入,了解罗丹

同学们平时都积累了不少的名人名言,谁能来说几句?(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名人名言。

1、出示: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1)齐读。这两句话一句是罗丹说的,一句是说罗丹的,你们了解罗丹吗?去看看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

师板课题:谁能说说怎样叫“全神贯注”?

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围绕罗丹全神贯注做什么,结果怎样来说)

三、品味语言,感受专注

1、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预设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都读出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尽可能引导,但不强求一定要体会得很全面很深刻)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塑像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一定是在为怎样修改想着最佳方案。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他在紧张地工作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很投入,忘记了时间

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罗丹在为每一点改进而兴奋

(2)他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一句话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他其实是在跟自己争吵,他的内心有个声音在争吵,在他内心又回在争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写一写罗丹当时心理状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写话)

(3)指导朗读:(读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预设2: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自由读,说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

引导学生体会:

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看出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罗丹终于修改好了作品,他在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你平时看到的喝醉了的人是怎么样的?罗丹的“醉”和平时喝醉酒的人的“醉”会有什么不同?(罗丹的“醉”是一种沉醉,是一种陶醉,他在品味创作成功的喜悦而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3)指导朗读:(着重指导读好“才”、“痴痴地微笑”等词)

(4)师:罗丹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等)

(5)师:罗丹花了这么长时间修改雕塑,这雕塑在真有那么多不足吗?(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1: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自由读,“杰作“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把你的赞美读出来。

师:在茨威格眼里是杰作的雕塑在罗丹眼里……(学生接读)

出示句2: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谁来“端详”一下这座雕塑?(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端详”的意思)

▲你就是罗丹,这一“端详”你都端详出了什么?

▲毛病还真不少,可是在茨威格眼里……(让女同学读句1)而在罗丹眼里……(让男同学读句2),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预设3: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读一读,圈出句中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词、句。(径自、猛然想起、简直把你忘记了)

(2)从这些词句中你都读出了什么?(罗丹完全忘记了老朋友的存在,当茨威格提醒他,他才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回过神来。)

2、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包括他邀请来的老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茨威格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1)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全神贯注。——让学生说说两句话的不同。

师小结:茨威格不愧是个大作家,说的话都这样严谨。

(3)让我们把他说的话刻在心里,当我们遇到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的事,就全神贯注去做吧。(指导把这句话背下来)

四、收集资料,课外延伸

1、收集罗丹的故事或作品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优课实录】

全神贯注

执教:李卫东(天津)  点评:靳家彦

师:读完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它讲的是什么,这是阅读的好习惯,要养成这个好习惯。现在要求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想一想怎么概括?

生:(思考后)罗丹修改女像。

师:你用六个字概括了全文内容。

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描写罗丹修改女像,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咱们读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要想象你已经来到了罗丹的工作室,想象罗丹工作时的样子。他的动作,他的神态都出现在你的眼前,就像看电影一样,会吗?

生:会。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文中的情景。)

师:现在请你们读,你们自己想象,用口读,用心想。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再想。自己试一试,读吧。

(学生练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

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想象。

(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

师:读得好。你们看,这个自然段里写罗丹工作的情况,写了他的动作、神态。这段话写罗丹的语言了吗?

生:没有。

师:写罗丹的心理活动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猜猜罗丹心里想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一句,猜想一下,然后互相交流。

(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师:现在老师读原文,你谈谈自己的理解:“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生1:罗丹想:这里雕得不对,应该改改这儿。

师(继续读课文):“他一会儿后退”——

生2:罗丹想:这儿有点不对,也需要修改。

生3:罗丹想:如果人们从远处看我这个雕像,会怎么样?

师(继续读课文):“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生1:罗丹想: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修改才好呢?

生2:罗丹想:为什么我修改多次还这么难看?

生3:罗丹想:笨死了,笨死了,刚修改好这里,那儿又给改坏了。

生4:罗丹想:这里行了。不,这里还得修改。

师(继续读课文):“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生1:罗丹想:怎样改这个雕塑才能改得更好呢?对,我终于找到最佳方案了,就这样吧。

生3:罗丹想:如果改好了这里,那里又会出问题;可是如果不这样就会更难看,怎么办呢?

师(继续读课文):“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生:罗丹想:对,我就这样修改。这样好。这也好。这样不行。对,这下才好嘛!

师(继续读课文):“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1:罗丹想:太好了,马上就成功了。对,就这样,她太美了!

生2:他想:我会干得很出色的。

生3:他想:我终于有办法了。

生4:他想:努力吧,一定会成功的。

生5:他想:我一定会把它改好的,我一定会胜利。

生6:他想:好,还差一点就好了。

师(继续读课文):“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生1:罗丹想:我这件作品太完美了!

生2:他想:我的雕像真是太美了,我太满意了!

师(继续读课文):“大约过去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

生1:罗丹想:我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啊!

生2:他想:终于改好了!

生3:他想:啊!这一下我终于改好了!

生4:他想:你,你是我最完美的一件作品!

生5:他想:我对你最满意,你是我最成功的一件作品!

生6:他想:太棒了,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师(继续读课文):“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生1:罗丹想:可算完成了。

生2:他想:终于改好了,我也可以去休息了。

师:太棒了!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这样理解课文,你就不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你还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罗丹内心的想法。口里念,脑里想,用心去感受,这才叫读,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你再读 这句话。这次读,你就像罗丹那样完全地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投入,尽情地去读,谁来试一试。

(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样的工作态度叫什么?

生:全神贯注。

师:这叫“全神贯注”,这一段话里有一句话把罗丹的工作状态表达得最充分,这句话是哪一句?

生(读课文):“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喝醉酒是完全陶醉了,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这个“整个世界”是指什么?想一想,是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吗?

生:是除了修改女像这件事,所有的事情都不在他脑子里。

师:所有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他刚刚请来的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明他工作专注的程度。这就叫“全神贯注”。

请一名同学接着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师:罗丹径直出门,不管他的朋友了。茨威格虽然被丢在一边可是他感触特别深,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你读吧。

生1(读课文):“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这里有个小问题,是不是“一切工作”都要全神贯注地去做?

生:不是,而是值得让你去做的所有的工作。

师:这是一个条件:值得去做。

生:第二是要做得好。

师:有几个条件?

生:两个。一个是值得去做,一个是要做得好。

师:在一切工作中,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你就必须怎么样?

生(齐):全神贯注。

师:这样理解句子就很严谨。茨威格刚刚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觉得它非常完美。书里有一个词叫什么?

生:杰作。

师:就是超出一般水平的作品,非常出色的作品。茨威格是著名文学家,他的眼力不会错,作为罗丹的挚友,他也不会去吹捧罗丹,他说这件作品是杰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这样的杰作罗丹还不满意,仔细端详后突然说什么?

生(读课文):“不,还有毛病。”

师:请问,对于这样的杰作,他还说有毛病,还要去修改,这个事情值不值得?谈谈你们的意见。

生:因为创作一件品做,一定要达到自己心目中最高的水平,不能随便糊弄,创作一件作品必须做到最完美。

师:这就是罗丹对自己的创作负责任,已经是精品了,还不行,还要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我们可以想象,再过两天,罗丹又看到这个作品,这一幕还会重演。正因为罗丹这样去工作,一件又一件大的作品才会在他的手中诞生。我们再读这一段。

生(齐读):“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你想看罗丹的其他作品吗?

生:想。

师:我们再到罗丹的工作室里看一看罗丹创作的一部分杰出作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罗丹的部分雕塑作品,并做简要介绍。学生静静地欣赏作品,不时发出赞叹。)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搜集罗丹的故事和罗丹的作品资料,互相交流。

总评

李卫东老师教学的《全神贯注》一课,以学生为基点,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研读课文,先是读得正确、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进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进去课文意境,读出形象、读书意境、读出任务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精益求精的责任感。

李卫东在设计和教学这课书时注意了以下三点:一是把握了教学的重点。这课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一个是工作过程,一个是道理。把握住重点,对其他内容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二是提供了必要的图像资料。不仅让学生去看作品,而且教给学生如何去欣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雕塑艺术、对罗丹的作品有了一些了解。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三是巧妙地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个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好,就是写得好,就是因为它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写了他发出的一些声音,但是没有把罗丹内心的话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想象的空间。李老师抓住教材的特点设计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是听读想象;第二是自读想象;第三是根据这些动作体会罗丹想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补这些空间,去体味文字背后的东西。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达到这样的水平。尽管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比较简单,但不能因此就放弃这样的做法。我们应该经常这样去做,一堂课一堂课地去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做。这样,学生才会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地提高阅读能力。

李卫东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一丝不苟。这课书的教学体现了他一直倡导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实践为经、以感悟为纬、以内化为宗,运用了“感悟式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引导实践、诱发感悟、指导练习,体现了“感悟式教学”的特点:注重实践、注重感悟、注重内化,也保持了他一贯的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品味。

【资料链接】

罗丹(1840~1917),法国大雕塑家。曾用7年时间完成了他的杰出作品—《巴尔扎克》雕像,从而轰动一时。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雨果》等杰作都有不同寻常的伟大之处,人们称他是19世纪最有世界影响的大艺术家。

罗丹是巴黎人,他生长在一个普通事务所职员的家庭。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当时博物馆里有一个专画人体的学习班。他在那里要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1917年11月17日,罗丹与世长辞,他的亲友和崇拜者为他举行了一个简朴真挚的葬礼。英国,甚至正在与法国交战的德国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掉会。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1940年茨威格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全神贯注 篇五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人教版第七册教学片断实录评析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 篇六

活动   交往   体验

——人教版第七册教学片断实录评析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习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全神贯注》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1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