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9篇《梦想的力量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三、讲研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 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⑵ 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⑷ 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

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的朗读,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⑴ 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⑵ 小组学习,汇报。

⑶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⑷ 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⑸ 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⑹ 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⑴ 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⑵ 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 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 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五、回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3、资料展示:

⑴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⑵ 非洲因缺水陷入贫困的故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危机致使每年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23%。

对于生活在尼日尔农村的人来说,到距离村子6公里外的水井去打水是她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附近的几个村子只有这一口水井,孩子们要喝水,庄稼更需要水,在他们这里,水就是命根子。他们精心浇灌着庄稼,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日益加重的旱情影响,肯尼亚北部地区数千人面临饥饿死亡威胁。近些年来,在非洲之角,每年都有几千公顷的森林消失,加重了当地的沙漠化和旱情,并引起缺水、饥饿等问题。世界粮食组织日前警告说,如果非洲之角的600万灾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够的援助,这一地区将面临人道主义灾难。近几个月来的干旱少雨已使东非地区以放牧为生的居民失去了数万头牲畜,一些牧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其他地区去寻找食物和水源。东非国家的旱灾已经危及上百万人的生存,灾民们饲养的牲畜都因干旱而死亡,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无力购买所需的食物。

近些年来,在非洲之角,每年都有几千公顷的森林消失,加重了当地的沙漠化和旱情,并引起缺水、饥饿等问题。世界粮食组织日前警告说,如果非洲之角的600万灾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够的援助,这一地区将面临人道主义灾难。近几个月来的干旱少雨已使东非地区以放牧为生的居民失去了数万头牲畜,一些牧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其他地区去寻找食物和水源。东非国家的旱灾已经危及上百万人的生存,灾民们饲养的牲畜都因干旱而死亡,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无力购买所需的食物。

《梦想的力量》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只要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前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理想信念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非洲孩子生活的情景图,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文

二、听朗读(划出生字词;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三、生字词:

下旬xún募mù捐

水泵bèng筹chóu齐

一声不吭kēng

颠diān簸bǒ

四、瑞恩的梦想: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五、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70元钱一口井:决心靠自己去挣,做额外的家务活;

筹20xx元挖井:自己不放弃,好心人伸手援助;

攒钱买钻井机:同学们加入,人们热情捐款。

六、句子分析,如:

1、 “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港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用人物的语言开头,说明他心里十分着急。“迫不及待”和“冲”写出瑞恩急切心里。

七、瑞恩的品格:

善良、助人为乐、坚定、执著、勤奋等。

八、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

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的过程,赞扬了瑞恩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九、习堂:写“我的梦想”

十、总结“梦想的力量”。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凭借初读,学生能够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梦想的力量是什么,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在列举选材时,通过选材比较,明白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有说服力。

4.能够感悟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学习难点:体会题目的含义,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读着这些文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并自然的导入新课)

3、 揭题:梦想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梦想的力量》,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梦想的力量》

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浏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谁能从中很快的找出我们学习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它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梦想的力量是什么?

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一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自己质疑的能力,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概括梦想

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

如果能快速地浏览,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表现。30秒钟,直接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计时开始——

2、汇报

预设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预设2: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梦想十分坚定。

预设2:梦想越来越大,不断地生长,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实现了)

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正是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井。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过渡语:瑞恩在他通往梦想的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5、默读课文,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1、挣足70元钱

2、挣足2000元钱

3、筹钱买个钻井机

4、打出第一口井

5、打出30口井

梦想实现,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使学生知道人不仅仅要有梦想,还要要一直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梦想才会成真)

三、板块探究,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自学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然后交流。

(一)激励自己

有些同学特别关注了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1、  快速浏览,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

: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考成绩得奖励

可以抓住最关键的词。

2、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想一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都罗列出来?

3、  比较:假如选择“瑞恩扫地、洗碗、擦窗、洗衣服、洗袜子”这几件事情来写好不好?

哪种选法好?

预设:全是家务活

师:只有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才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我们写作文时,千万不要全写出来,要选典型事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4、你觉得瑞恩累吗?从哪里看出来了?这么累他为什么还要干呢?

5、小结:有了梦想,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可见梦想的力量可真巨大。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梦想的力量能激励人不断的努力)

(二)感化他人

1、这2000元瑞恩是如何筹到的?

2、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

预设:一周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小结:营造冲突:既然是捐款,为什么才25元这么一点点呢?有什么地方特别疑惑?不可思议?这个25元,有可能是谁捐的?怎么来的?(一分一分积攒的)

3、  补充阅读: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谈感受。

课件出示: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去来25美元,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

读着这些,你想说什么?

4、  小结:梦想的力量真大,它不仅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化他人。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其他更多人的帮助。)

(三)带去幸福

1、同学们,经过瑞恩和各地朋友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了。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打出来了。如果我们就是安格鲁小学的孩子,瑞恩来到了我们的这里,你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课文在哪一段进行了描写。

课件出示:车子开进村庄时,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地鼓着掌,有节奏地高喊着:“瑞恩!瑞恩!”瑞恩羞涩地走下车去,不好意思地向着大家打着招呼。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一口井前。并被鲜花包围起来,水泥基座上刻着:“瑞恩的井——由瑞恩。希里杰克为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对瑞恩的感激之情。

演一演

梦想的实现,会给非洲人民带去什么?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预设:带来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生命等

请你读一读这段文字。

课件出示: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竞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补充阅读:“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要再每天花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人的吃水奔波,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2002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生,还有了300中学生。清洁的水源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粮食和肉类市场扩大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大量迁入,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工人。

3、小结:梦想,可以给人们带去幸福。梦想的力量真大啊!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梦想的实现,可以带给人们幸福。)

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情况,震撼心灵。

梦想还在继续,请看:

课件出示: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2003年,“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助非洲挖了70口水井;2008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看了这个资料,你的心里激动吗?有什么想说的吗?

讲到这里,故事结束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2、这个梦想的力量的故事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有怎样的感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老师想到了一些有关梦想的格言,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喜欢。

课件出示:

一个人拥有了梦想,就是拥有了翅膀!拥有了翅膀,就获得了飞翔的力量!

梦想之火,可以燎原!

心有多宽,梦想就有多远!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精彩!

在此,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梦想成真 。

(这样的结尾,意在使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诸于行动。)

板书设计:

激励自己

梦想的力量                     感动他人

拯救生命

(巨大)                       带去希望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四

课题: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2.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插图

课时安排:

1课时40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设计意图: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③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

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标准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美好的心灵以及产生的巨大力量。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

2、抓住关键问题,研读重点,体会瑞恩梦想的伟大和它所产生的力量。

3、拓展资源,深化梦想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并且体会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设计背景: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供学习策略及学习途径,以快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状况,并以此确定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学特色: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师在“电子课文”的功能区中设计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提示”“电子辞典”“课文标注”三个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自读自查,还能将阅读感受和阅读结果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注,既体现了个性化、自主性阅读,也体现了多媒体手段的便捷和高效。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交流各自的梦想

“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2、观看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设计理念】

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美好的心灵以及产生的巨大力量。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我主要围绕“梦想”与“力量”两个主题展开设计。教师以学定教,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加于适当的情景表演,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力求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理想的效果。

【设计特色】

注重研究阅读的过程,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目标】

1 会认“旬、募、泵”等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放弃、下旬、募捐”等词语。

2凭借初读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并能概括地表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懂得仅仅有梦想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懂得仅仅有梦想还不够,还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音乐《超越梦想》及导入时的深沉音乐。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图文并茂,深情导入

1 师伴着深沉的音乐,结合系列图片,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品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常年干旱,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背水,而且只能喝肮脏不堪的水?饥渴难耐、疾病肆虐、痛不欲生?

2 T: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S:他们真可怜!我们要珍惜水资源,我们要帮助他们?

T:你们都是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的孩子。在加拿大有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叫──(瑞恩 希里杰克),当他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便在他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梦

想的力量(板书)。

3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话,我们叫它阅读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自读阅读提示,看看里面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读书要求。(生自读阅读提示,汇报: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默读课文。

2 检查生字词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有的同学边读书还一边动手做笔记。接下来谁来露一手,读读这些新词。(投影词语,生读,师予以评价,及时纠音。)

读得真准!都可以去当播音员了。看来生字新词大家掌握的不错。 3 交流初读感知

课文写的是谁的梦想?(瑞恩)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直接表白瑞恩梦想的句子。(生汇报)

(投影)1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 “ 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给他们挖一口井。” 3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T:老师把这些句子呈现在大屏幕上。谁愿意来读读。(点名读) T:(对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我听到你把“一定”“都能”这两个词读得更重一些,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S:因为瑞恩的梦想很坚定。

T:能抓住关键词读出人物的特点,你可真会读书。我们也来试试。(生练读)

4 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他做了些什么?(生汇报) (投影第6自然段)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 T:能不能抓住关键词概括?

S:为地毯吸尘、擦窗子、捡树枝、捡松果、取得好成绩

T:瑞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当哥哥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却在—

S:为地毯吸尘。

T:因为他想—

S: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T:当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瑞恩却在—

S:擦窗子。

T:因为他想—

S: 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T:为了实现梦想,瑞恩只做了这五件事吗?(不是)从哪知道不是?(省略号)

T:读得可真仔细,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在会读书的孩子眼里,省略号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六点,它应该是一幅由一幅生动的画面,能不能透过这省略号,想想他还可能做了些什么?(拖地、洗碗、洗衣服?)

指导省略号的用法

T:瞧,省略号多神奇啊!今后我们写作文,也可以用上省略号,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T:瑞恩才6岁,是什么激励着他这么卖力的干活?(梦想)可见,当瑞恩有了梦想之后,他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板书:激励自己 5 过渡:

瑞恩每做一件事可以挣2元钱,他把挣来的钱都存了起来,做了35件事,终于挣足了70元!70元钱挖一口井够吗?(不够)从哪里知道不够?快速浏览课文。

S:70元只能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

T:为了加快凿井速度,让非洲人更快的喝上洁净的水还需要买一台钻井机。

板书:70元 20xx元 买钻井机

6 质疑:会提问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读到这,同学们有没有

什么地方觉得不可思议的呢?

S:瑞恩才6岁,怎么可能挣那么多钱?

T: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可真了不得。瑞恩这就放弃了吗?(没有)他是怎么说的?(投影出示)

(1)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xx元是个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2)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T:“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

S:形容不说话的样子。

T:你是怎么知道的?

S:查字典。

T:能借助字典来获取知识,你可真会读书!从“兴奋”到“一声不吭”,你体会到了什么?

S:要实现梦想一步比一步艰难,所面临的考验一次比一次严峻,但梦想仍不可动摇?

T:能领悟到这点,你可真厉害。瑞恩说的这两句话,咱们该怎么读,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就在瑞恩的梦想陷入困境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让我们可喜的一幕。发生了什么事?请快速浏览课文。(生浏览,点名汇报)

S:他感动了别人。

T:他感动了哪些人?

S:妈妈的朋友,还有他的老师,同学?

T:你感动吗?

S:感动。

T:你想帮帮他吗?

S:想。

T:想帮助他的同学请举手!(所有的同学都举起了手)你们可真有爱心!此时,瑞恩的梦想感动了所有人。板书:感动别人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板书:梦想:

师:梦想是什么?

生:梦想是指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来说一说,交流交流。

生:(老师、科学家……)

2、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将它化作动力,在你的生活中不断激励你前进,并且能创造出无法想象的美好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梦想的力量》。(补完课题)

二、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词。

3、解决不理解的生词。

三、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打出了30口井,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

四、读自读提示,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自读提示,说说自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要求,要解决什么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2、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生: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师: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生答:课文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瑞恩的梦想怎样?

生:伟大……

师:是啊,是什么让瑞恩会产生这种梦想呢?

生:(课文第16自然段)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师:是啊,对非洲人来说,水,就是生命。(全班齐读这句话。)

3、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叙述顺序去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在旁边做批注。

4、全班交流。

(挣70元钱、筹2000元钱、筹钱买钻井机、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5、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到文中找。

生:2001年3月,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为非洲的8个国家挖了30口井。

师:瑞恩当初只是想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一口井,而现在却为他们打了30口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生:因为有很多人帮助了瑞恩。

师:为什么会帮助他呢?

生:因为他们都被瑞恩的行为所感动。

师:他感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找一找。

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们呢?

生:执着、善良的心、同情心、爱的力量……

师: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联系上下文,了解这句话。

(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这句话。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亲人

17* 梦想的力量  感动 朋友、邻居们

老师、同学们

……

已经打了30口井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八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内容九年内容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1.学生谈什么是梦想。          2自由发言           3激发学生去读课文。  围绕梦想谈话,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4指导理解词语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讲什么?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不好理解的段落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募捐、颠簸、羞涩、簇拥、迫不及待5概括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找出“梦想”,为学习梦想的实现过程作准备活动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 、出示自学目标:  ①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②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2、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3、引导体会: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会流泪?梦想的力量还体现在哪里? 1 、学生自学。

(1)、交流,反馈。

(2)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2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瑞恩逐渐变大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作的努力,感受人物品质,认识到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活动四:拓展,深化主题。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2、指名读句,出示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引导从三方面考虑:自己做额外的劳动攒钱、带动大家捐钱、促进加非两国的友谊。)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3、他的梦想创造了怎样的奇迹?4、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5、你从瑞恩生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班的情况让学生说应该怎么做是为别人着想。值日准时到认真做,作业主动完成,不给老师很同学添麻烦;自觉遵守纪律,为别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读句子: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汇报收集的有关瑞恩的资料: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4想象回答5总结:为别人着想品读交流,感受梦想的力量在文中多方面的体现。

《梦想的力量》教案设计 篇九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身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身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发明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身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和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缄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同学再读课文,考虑: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小朋友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身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身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人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和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同学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⑴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示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示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示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⑵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小朋友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小朋友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示,也令瑞恩和家长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身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考虑──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梦想的力量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1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