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拓展阅读:《燕子》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12个生字词,会念绿线格中的8个生字。

3.设置情境,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及自己入情入境的体会,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师:大海这么美丽,这么有趣,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大海的动态画面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畅所欲言,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板书:赶海(师把赶用红粉笔写,海用蓝粉笔写)

师:同学也许会纳闷,老师为什么把赶写成红色,海写成蓝色呢?谁能猜透老师的心思?(理解赶海的意思)

[教师故弄玄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主动探索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通过刚才学生对赶海一词理解的回答,师过渡:看来同学们回去预习得可真认真,接下来老师可要好好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首先请大家告诉老师,你回去是怎么预习的呢?

2.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老师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有自己的预习方法,说明你们会学习。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检查预习情况。

(1)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生字:暑舅努甘夹痒虾捏俘虏偏载

(用多种方式朗读,重点指出夹和载是多音字,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该读什么音。)

(2)师:接下来我们要增大点难度,大家能接受挑战吗?

分组出示词语:暑假舅舅偏西满载而归哼

螃蟹嘿努努嘴儿不甘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哎哟大螯夹住

大虾咦痒痒的一捏俘虏

(分三部分指名学生读,连起来读,让学生了解老师分组出示的用意,初步熟悉课文。)

(3)指导难写易错的字:如:舅、俘、虏,并让学生讲讲如何识记。

[识字是最基础的东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教师用激励教学,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运用词语分类,初步了解课文,一举两得。]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师:同学们词语全都掌握了,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奖励,带大家旅游去,高兴吗?闭上眼睛,我们的小火车开动了,呜。听,(课件播放海浪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快到了,看,(课件显示赶海的图片)老师带大家到海边,我们一起赶海去啰!(师声情并貌讲述,把学生带入情境)

1、师:迎着凉凉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我们来到了海边,此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先来读读课文相关的段落。(学生自由朗读)

(1)请学生先说说自己在海边看到了什么。

(2)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体会沙滩上的热闹和有趣来。

(3)师抓住省略号启发想象,沙滩上还有的人在干什么。

2、师:沙滩上这么热闹、有趣,你想不想加入其中?赶快呀!你是怎么做的,读出来!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抓螃蟹和捉大虾的有趣,抓住语气词嘿、哎哟、咦、哦体会心情,突出有趣。师生点评。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平时有没有抓过螃蟹和龙虾,和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在情境中体会、比较,突出赶海的有趣,体会大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总结

师:抓住了螃蟹,捉住了大虾,飘满了笑声,迎来了收获,你觉得这次赶海活动怎样呢?(让生谈体会,再齐读这部分)

[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读自己所体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这是老师的高明之处。新课程不在强调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而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把自己的感情融于其中,达到人与物交融,达成与文本的对话。]

四、假戏真做,引导说话

师:太阳偏西了,我们这次有趣的赶海活动也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坐好了,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回家了,呜。到了,哎呀,我看到同学们都满载而归,能不能跟大伙说说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战利品呢?

1、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有生拿出几个大海螺,更使人身临其境,师也可准备海螺或贝壳)

2、师:能不能来介绍一下你手里的战利品呢?再来说说自己的心情。(师相应课件显示图片)

[以读过渡到说,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对解读文本的一个升华。]

五、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丰富啊!这些都是我们美丽的大海所给予我们的,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许多有关大海的资料,愿意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1、学生交流。(师事先也进行搜集,如正好学生也讲到,课件可相应出示一些图片和资料,增长一些见识)

2:师:我们学习语文不但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学。刚才同学们都做得很好。

[语文课应该是大课堂,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而更多的资料地搜集,学生的感情也在不断地丰满。]

六、播放歌曲,意犹未尽

师:大海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怎能不令我们去深深热爱呢?难怪这首歌里会这么唱,请大家再来一起听听《大海啊,故乡》

[以歌曲结尾,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憧憬离开教室。同时也与课文的思想一致,做到首尾呼应。]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观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敬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4、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5、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知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检阅、棘手、挑选、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检阅”,导入课文

师:检阅一般是在国庆节或重大节日里国家领导人对军队进行的阅兵仪式,有的国家还会派出部分民众队伍参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有展示国家装备和威严的目的。

师:参加的这些人都是千里挑一,最棒的。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波兰人的国庆节,感受他们不一样的检阅场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

2、认识生字,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均匀。“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生回答上述问题,并请同学说出读音不清楚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2、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3、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学习在阅读中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去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一起读课题。

1、现在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词:

鸦雀无声情不自禁检阅羡慕隆重盛大

2、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答略)

3、说得真好,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他的儿童队员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掌声,大家是怎样称赞他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师板书)

二、走进博莱克

1、为什么他们能赢得观众如此的称赞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10—16自然段。

生汇报(略)

2、师:博莱克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走得多好啊!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在检阅时那种全神贯注的样子,主要是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师:博莱克走得这么好,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自豪、自信……)

3、谁能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面对博莱克这么出色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甲:想说:“博莱克,你真棒,如果每个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我想我们的国家一定很好。”

生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

生丙:我想对博莱克说:“你是一个很勇敢、自信、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你拄拐了,还能与队伍保持一致,为儿童队争得了掌声。你真了不起。

5、我们都这么佩服博莱克,那么观众对他怎么说呢?往下读。

6、博莱克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真棒呢?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晨曦微露、烈日当空、夜幕降临时,博莱克是怎么做的?用上神态和动作描写。 想一想怎么说?

7、师:正是因为它坚持不懈,勤奋苦练,才有了今天的表现。国庆节到了。(生接读)---------步兵过去了,(生接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生接读)________

8、博莱克的行为让我们感动,也让成千上万的观众感动,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称赞他__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

(1)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用双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事情非常难办呢?用波浪线勾画出有关句子。

生汇报:儿童队员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非常难办?我从“劝他……………。

2、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是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如果让他去( )

如果不让他去()。

3、多么为难的一件事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更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有什么好主意?

生:读7段,从这段知道队长没有歧视他,而是尊重他,给他信心。

师:队长的主意真好,谁再来读读队长的话。

4、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么?从哪里体会到?还有谁想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高兴,你高兴什么(问题解决了)

5、谁来把队长、队员的话分角色读读。

师:真好,虽然队员们都矛盾过、犹豫过。但是大家最后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所以(生读:)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6、小结:同学们,关爱、尊重,犹如温暖的阳光,唤来生命的春天。正因为儿童队员们懂得关爱与尊重,不歧视任何人,难怪观众们会这样赞扬他们: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延伸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博莱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队员们说:

看着整齐的队伍,我想对观众说:

五、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

1、出示残疾人图片:

师:这是大家熟悉的邰丽华,两岁因高烧失去听觉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在孤寂的世界里,也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通过努力,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

2004年9月,他领着20位聋哑演员,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闭幕式上,以《千手观音》舞震惊全世界,在他们辉煌的背后,这些聋哑演员们不会忘记,教练、手语老师是如何手把手地教,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她们原本孤寂无声的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多彩,才让她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带来了最震撼的美丽。

2、孩子们,面对这些人,面对帮助他们的人,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我想对教练说,感谢你们这么帮助这些姑娘。

我想对聋哑老师说,谢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她们也不可能登上舞台。

我想对姑娘们说,你们真了不起,在大家的帮助下,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

3、是的,孩子们,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关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残而不废,身残志坚!课文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儿童队员们的美丽的心灵和博莱克自尊自强的形象。同时还抓住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谁能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种写法。

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检阅,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怀揣一颗美好的心灵,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六、小练笔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地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检阅前后的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于是,他拿起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怎么写的,请你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儿童队员

坚强 爱护

自信尊重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能通过讨论懂得“我”赞叹的是什么。

5、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象的聪明乖巧是阿玲训练和指挥的。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通过讨论懂得“我”赞叹的是什么。

4、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阿玲指挥小象帮助别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听到大象这个动物的名字,你都知道些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曼谷的小象,看看它能给咱们带来什么。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中的这只小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1个词语或是1句话表达你的感受[Y1]。

2)那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Y2]?

3)汇报。读一读画下的句子。

4)那么通过小象的种种表现,你对小象和阿玲表现有哪些感受?小象为什么会如此乖巧呢[Y3]?

5)多么乖巧的小象啊!我心中暗暗赞叹……,“我”赞叹的是什么呢[Y4]?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乘泞冲

3)重点指点字形:胸晰乖

2、出示生词:司机妇女绣花奇迹佩服干净乖巧赞叹铜铃声胸有成竹

(个别读、小组间互相检查读一读。)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通过阿玲的三次微笑,加深学生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小象的聪明乖巧和阿玲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意思,能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曼谷的`小象这节课。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己的语气。

2、默读课文,找出阿玲微笑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3、汇报有几次微笑。

4、指名读。

1)第一次:“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阿玲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课文,理解阿玲愿意帮助我们。)

2)第二次:“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的摇了摇头……”,这句话又表现了什么[Y5]?

3)第三次:“她却摆摆手,笑眯眯的……”,这句话呢[Y6]?

5、带着你们对小象和阿玲的感受,再读一读这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6、从“佩服”、“干净”、“赞叹”、“胸有成竹”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1)从课文找出有这4个词语的句子,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体会用法。

2)结合对此语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

3)集体订正。

三、课堂:阿玲的这种热心帮助人的好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以后也争做一名热心帮助人的少先队员。

四、作业:造句。

[Y1](聪明,乖巧……。)

[Y2](找出相应的语句或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

[Y3](启发学生通过阿玲指挥小象的动作及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理解小象的乖巧和阿玲的训练有方。)

[Y4](谈谈自己的感受。)

[Y5](结合课文,说明阿玲不满足小象只把车拉出泥潭,表现阿玲帮助人要完全彻底。)

[Y6](结合课文,谈感受,表明阿玲热心助人而不求回报的好风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会认“凳、缸、懈”3个生字,会写“聪、夸、模”等11个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3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教具准备:

字帖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

1.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2.师导言: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大家刚才欣赏的书法作品中的汉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它们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书法家王献之吧!

3.简介王献之生平。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4.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当然也不例外。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凳缸懈聪夸模赞顿通愧凳聚缸勤

(2)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

凳:读dèng,不要读成dēng;

懈:读xiè,注意与“解”的读音有区别;

勤:读qín,注意韵母不是后鼻音;

聪、赞:分别读作cōng、zàn,注意声母是平舌音;

模:多音字,在词语“模仿”中读“mó fǎng”,在词语“模样”中读“mú”。

(3)指导书写生字。

左窄右宽的字是:模、愧。

左右相等的字是:聪、顿、缸、勤。

以上6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在田字格中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规范。

“聚”字下半部分的写法是:先中间,后两边。

(4)识记课文中的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聪明自满模仿称赞秘诀惭愧兴冲冲

满脸通红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3.理清课文脉络。

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王献之的身份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希望得到父亲的称赞,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在他的字上添了一笔。

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写王献之向父亲请教书法的秘诀。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父亲告诉儿子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写王献之学父亲的样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读课文。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要重读。)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练写本课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为这样几部分,首先以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导入,让学生对王献之的书法技艺有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又通过简介王献之的生平,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初步了解,而后引导学生读课文,重点学习生字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后理清课文脉络,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不例外。我上的这节课也同样如此,主要表现在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准。没有分角色朗读课文,如果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二王”父子俩的心理感受,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石凳(dèng dèn)水缸(gān gāng)坚持不懈(xiè jiè)

模(mómú)仿夸奖(jiāng jiǎng)聚(jù jiù)精会神

聪(chōng cōng)明顿(dùn tùn)时满脸通(tōng tōn)红

附答案:

dèng gāng xiè mó jiǎng jù cōng dùn tōng

2.用横线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附答案:

送看指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体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研读课文,质疑解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第一部分,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2.学生自读后回答。(板书:聪明、自满)

3.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说说“自满”应该怎么理解?

4.当听到别人的夸奖,王献之会想些什么?

5.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下列句子。

“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在小组内读第2——5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小献之的自满、骄傲?(指导朗读)

(2)说一说父亲是怎么做的?说明小献之怎样?

(3)小献之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给父亲看时,他会想什么?

(4)献之本以为能得到父亲的称赞,可得来的`却是父亲随手加了一点儿,父亲是在暗示什么呢?(同桌讨论)

4.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讨论:

小献之当时体会到这一点儿的意义了吗?所以小献之又兴冲冲地去了母亲那里。“兴冲冲”又说明了什么?母亲说了什么?

5.听了母亲的话,王献之有什么表现?在课文中找一找。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6.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想一想父亲的秘诀是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

一定是写完18口大水缸就能练出一笔好字吗?父亲的用意是什么?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4)指名用不急不躁,胸有成竹的语气读父亲的话。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读课文后思考、交流:

小献之从父亲那里找到秘诀了吗?他是怎样成功的,在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理解重点语句。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这是故事的结果。王献之从父亲那里领教到了书法之“秘诀”,就脚踏实地地行动了。“早早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他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也是一切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者唯一的“秘诀”。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献之是怎样成功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爱迪生说,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谓天才是假的,艰苦的工作才是真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这也是本文对我们的启示。

2.拓展提升:

(1)看到咱们同学这样认真的学习,小献之穿越了时空遂道,来到了我们班级,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根据同学所说,出示名言。引导学生也说几句。

(3)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秘诀只对书法家有用吗?快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一秘诀。

四、板书设计:

11、王献之练字

聪明好学

王献之自满惭愧大书法家

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传授新知过程中,我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在逐段学习中,我分别设计一个个能捕捉本段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读---思----悟,读懂课文内容,思出人物的情感,悟出深刻道理,采用朗读、默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读,并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走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到成功的秘诀就是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设计一个《我是小记者》的语言训练题,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的过渡语言还不够精练。如果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比作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过渡语就是穿珍珠的线,只有线既结实又光滑,才能使珍珠顺畅滑过,因此过渡语是整节课的精髓,而这节课我的过渡语使用的还有些欠缺,过渡语言还不够精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cōng míng kuā zàn dùn shí cán kuì

()()()()

jù jīng huì shén qín xué kǔ liàn

()()

附答案:

聪明夸赞顿时惭愧聚精会神勤学苦练

2.比一比,再组词。

顿()模()愧()凳()

吨()摸()槐()登()

附答案:

一顿模仿羞愧凳子

吨位摸手槐树登高

3.读完课文后,你认为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附答案:

示例:我认为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是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向人请教的方法。

2、运用正确简明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问题,渗透礼貌教育。

教学设计:

一、审题激趣

1、板题解题 请教 解题: 求教,请人帮助你解决困难。 告诉你该怎么做?

2、讨论归纳讲明意义:你遇到什么困难、疑义,你通过请教就可以得到帮助,解决困难。

二、示例学法

1、示例: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2、讨论学法:

⑴有礼貌 的发问 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今天做作业,有一道应用题不会做,你有空帮我讲解一下。

⑵具体地说清困难和疑义 这道题中的“其他年级参加的总数比二年级的4倍还多6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得到帮助后,表示感谢! 我懂了,谢谢你的帮助!

总结:例中的小朋友在向人请教问题时能注意做到:礼貌地发问,具体地提疑,真诚地感谢。大家也学着这个方法来试试看。

三、自选内容,同桌试讲。

四、全班交流,评议试讲。

五、小组交流考核

六、实践训练: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会请教。

板书:请教:发问——提疑——感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凑喵孵叽饿偶尔

(2)我会写:

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

(3)我理解

准备偶尔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老屋;

这是一个老屋;

这是一个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字法,理解“老花”含义,感受老屋“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真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请求,它会怎样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请求和老屋体弱却平静语气。

师:二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时候了!”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小动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精神让我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站在那里,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小动物吗?它们又会有怎样对话?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帮助别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创意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收获。

2、师:预测故事发展,要有一定依据,文章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内容可能跟故事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1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