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二氧化硫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氧化硫教案 篇一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别代表哪些化合物?引出课题。

出示试管中的二氧化硫,请同学们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so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

二、so2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实验6-1】

结论: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so2 + h2o h2so3

复习可逆反应:

所谓可逆反应,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对可逆反应,要用“可逆号”代替等号作为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

(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2)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亚硫酸溶液中就有h2o、so2和亚硫酸等分子。

由so2中s的化合价分析:

0 +4 +6

s s o2 s o3

氧化性(弱)还原性

2.弱氧化性

2h2s + so2 = 3s + 2h2o

3.还原性

2so2 + o2 2so3

5so2 + 2h2o + 2kmno4 = 2mnso4 + 2mnso4 + k2so4(可要学生配平)

2so2 + cl2 = h2so4 + 2hcl

4.漂白性

【实验6-2】

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

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

(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

(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2与品红(可逆)。

(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2o2、h2o2、o3等(不可逆)

请同学们根据so2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so2也有它的害处。

【板书】

三、so2的污染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

①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②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h2o o2

(1)so2 h2so3 h2so4(主要途径)

灰尘h2o

(2)so2 so3 h2so4

作业:p133,一、二、三、四、五

氧化硫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差异网 www.chayi5.com*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集气瓶中的气体,并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的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师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各学习小组自我分工,分别从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表,最后,我们要请各组派代表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内分工,分别从三种自主学习途径来探索二氧化硫的性质。

自主学习途径一――观察生活

教师活动:将教师和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有关二氧化硫的资料卡拿出来,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卡,共同讨论,提取有用信息,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二氧化硫的相关用途。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和分析资料卡时往往容易只看到二氧化硫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能从二氧化硫的性质中推出其对社会的有用之处。

自主学习途径二――理论分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以前学过什么物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根据一般规律,对二氧化硫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其一,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物质属于哪一类别,从而具有什么性质;其二,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特点来看该物质具有怎样的氧化还原性质;其三,该物质具有怎样的特性。具体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教师提问和学生思考,学生进入理论分析部分就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容易的多了。

自主学习途径三――实验探索

教师活动: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几支充有二氧化硫25mL的小针筒、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pH试纸、试管架、试管夹、试管若干、酒精灯、称量瓶数只。

提出要求: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推出结论。

提示学生:①将实验所需的溶液加入到称量瓶中,将小针筒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加入到称量瓶中的溶液里,观察实验现象。②二氧化硫具有污染性,针筒中如有没有用完的气体,用橡皮塞堵住针眼,防止气体泄漏。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推出结论。

氧化硫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

[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接触法)(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4)消毒剂

[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

[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

[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

[投影] 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

[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

[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

[现象2] 品红褪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

[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 + 2H2O=H2SO4+2HBr

[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

[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

[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 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

[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3即 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

[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

[投影] 2SO2+O2=====2SO3 (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放热)[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

[投影] :

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

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

[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OH)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

[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

(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投影]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SO2的漂白性;

(3)SO2对环境的污染。

[反馈检测]

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 )

A.H2S

B.SO2

C.S

D.H2SO4

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 )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

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

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

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

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式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二氧化硫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