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4872 5301000 31680000

86000090 12000605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 4题,P10 8题,P11 11题。

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习读、写数。个人修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XXXXXXX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 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1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