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教案(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区域活动小班教案 篇一

一、活动导入

昨天我们观看了黑猫警长的动画片,谁知道黑猫警长是用什么办法破案的?

二、活动探索

1、幼儿观察指纹

2、了解指纹的分类:斗行纹、弓形纹、箕形纹

3、有什么办法能让指纹放大?

4、指纹的特性总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用来辨别人,警察叔叔用来侦破案件抓坏人。

5、指纹被用在哪些科技产品中?

指纹打卡机、保险箱、指纹锁、指纹手机、指纹取款机

三、教师出示指纹画作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喜欢指纹画的小朋友,一会可以到科学区先填好记录表,再开始作指纹画。

活动前黄老师要提出要求:

1、轻手轻脚,保持安静。

2、小心使用剪刀,针的工具。

3、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整洁。

4、结束后所有物品物归原处。

幼儿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二

目标:

1、尝试正确摆放起点和终点的卡片,按顺序排列数字,并随意摆放行为习惯图,摆出棋谱。

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环境和材料:

较大一块场地,8开大小的硬纸板36张,分别写上1~36的数字,文字(起点、终点)卡片,正确与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图9张,幼儿自制积木大骰子一个。

玩法和规则:

1、幼儿2~6人,互相协商在场地上将教师提供的材料摆放成棋谱:先按数字顺序排列数字卡,然后将9张行为习惯图片随意摆放在数字卡片上,再将起点、终点卡片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2、幼儿分成两队,以“石头、剪刀、布”决出先后顺序,由每队的第一个幼儿先掷骰子,掷出数字几,就用双脚并拢跳几格,如掷出数字4,就往前跳4格。当第4格正好是行为习惯图片时。先判断是好习惯还是不良习惯,如果是好习惯的就再往前跳4格,如果是不良习惯的就往后退4格,然后换另一队的第一个幼儿开始。按此顺序进行,先到终点者为胜。

3、拓展活动。

①排列1~36的数字卡片要用去幼儿较多时间,有些孩子会因为缺乏耐心而不能坚持,因此可把1~36的数字分成3段,再增加两套起点、终点的文字卡片和两个大骰子。如此,可将一副棋变成三副棋,三组幼儿同日寸玩耍。

②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让幼儿根据对良好习惯的认识画出若干图片,自制棋谱。

幼儿小班区角活动教案 篇三

我是娃娃的好妈妈

【活动设计】

幼儿在享受成人的呵护时,其实也在渴望着当一回“大人”。本次活动旨在满足幼儿这一成长中的心理需要。以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娃娃社区”为载体,让幼儿在成人的角色状态中自然地学习掌握“使用勺子”这一基本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会使用勺子。

2、能按娃娃嘴巴大小选择相应的勺子。

3、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用可口可乐塑料瓶制成的各种“可乐宝宝”(要求:嘴巴有大有小)。另外准备各种大小的勺子、各种豆子(黄色、红色、蓝色、绿色)。

2、知识准备:认识几种豆子、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3、环境准备:场景设置如下。

【过程建议】

1、幼儿来到娃娃社区,对生动可爱的“可乐宝宝”产生兴趣。教师简单介绍“蛙娃家”和“幼儿园”。

师:“瞧,宝宝肚子里空空的,饿极了。请能干的孩子去娃娃家当爸爸,妈妈;去幼儿园当老师,给宝宝们喂豆子吃。”

2、请1~2名幼儿探索喂“可乐宝宝”的方法,教师在一旁纠正讲解正确动作。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不撒饭,学说礼貌用语。

4、幼儿自选角色,进人社区,合作{CHAYI5.COM}玩游戏“给宝宝吃豆子”,提供分层教学材料:能力弱:喂饼干、糖果能力中等:大勺、小勺能力强:筷子(极个别)

5、比一比“谁的宝宝吃饱了”。

延伸提示

1、幼儿操作熟练后可选用筷子或夹子夹豆子喂宝宝。

2、给娃娃吃各种形状的饼干,饼干形状与嘴巴形状要对应。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名称:

过河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鳄鱼胸饰一个,平衡步道、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

(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4)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图片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再从鳄鱼身上跳回来,将害虫放到指定的筐里。

3.幼儿依次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通过改变自己膝盖的高度来调节幼儿跳跃的难度。

四、青蛙回池塘

1、今天所有的青蛙都很能干,学会了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跳田埂,过小河,捉害虫,掌握了很多本领。大家累了吧,我们再把绳子围成池塘,休息休息吧。

2.小青蛙在音乐伴奏下在池塘里游一游,用绳子模拟水波晃动,并相互拍腿放松,休息嬉戏。

3.简单点评活动情况,表扬幼儿的勇敢。

4.师幼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 篇五

一活动目标

总目标:将收集来的不同瓶子投放到活动区,创造性的使用瓶子,体验瓶子一 不同活动区里带来的不同乐趣。

具体目标:1 建构区:能发挥想象,利用瓶子进行建构

.        2 美工区:提供各种辅助材料(如:彩线,彩制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对瓶子进行装饰。

3 娃娃家:提供主题”做客”,鼓励幼儿将瓶子使用到游戏中去并学会招待客人,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坐””请吃饭””再见””欢迎再来”等

4 音乐角:使用瓶子作为乐器,进行歌舞表演,体验瓶子作为乐器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各种区域材料,收集各种瓶子

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t: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这些瓶子可以做什么呢?

2 请个别幼儿玩一玩瓶子(如:敲一敲,打一打,叠一叠等等)

3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造型,激发幼儿对瓶子的兴趣。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有这么多玩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子到各个活动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建构区:请进入建构区的小朋友用瓶子搭积木

美工区:请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利用橡皮泥,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音乐角:请小朋友将瓶子作为乐器和音乐跳舞

娃娃家: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准备好”好吃的””好喝的”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做客”

(三)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1 整理玩具,结束游戏

2 t:今天小朋友和瓶子玩的开心吗?那么你是怎样和瓶子玩的呢?

3 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案 篇六

一、材料提供

12个小动物,每个动物配有一个彩色图形片;5x5表格,表格的最左一列涂上4种不同的颜色,红黄蓝绿;最上面的一行的每个格子中分别画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

二、操作层次建议

A.幼儿随意把小动物放在到“座位”(格子)里,但不按照彩色图形的条件。

B.幼儿按照图形的一个特征,如图形或者颜色,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C.幼儿按照图形的两个特征,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三、提示

表格里的图形或者颜色都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嗅觉瓶(感知活动)(中班)

一、材料准备

A.相同的,不透明的小瓶子若干对,分别装有浸渍过各种不同气味的液体的棉花球。例如:酒精、香水、醋、橙汁、柠檬汁等。也可将具有不同气味的固体物装人瓶中,如草药、咖啡、胡椒、生姜、樟脑等。

B.各种具有不同气味的物体的图片,如柠檬、桔子、香水瓶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的配对游戏。在操作中,与幼儿交谈:“这是什么气味?你喜欢吗?“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与物体图片的配对游戏,并让幼儿表述:这是香水的味道;这是咖啡的味道。

三、提示

A.干的固体物质是好用纱布缝住,包在里面,排除视觉提示的线索。

B.在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可鼓励幼儿从家中或大自然中收集各种不同气味的材料,装人瓶中,参与该

活动,从而引导他们能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气味,提高他们的嗅觉能力。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印象。

2、 能根据材料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分类活动。

3、 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材料提供:

1、 自制4个颜色不一的天线宝宝,并在每一个天线宝宝的肚子上剪出各种图形。

2、 图形饼干若干。

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根据天线宝宝肚子上口袋的形状,进行饼干分类。

第二层次:根据天线宝宝肚子上口袋的形状和颜色,进行饼干分类。

指导建议:幼儿在喂娃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手中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教案 篇八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有与其他人交流的意愿。

2、学习有意识地记住家里或亲人的电话号码。

3、知道电话的用途,会进行简单的操作。

活动准备

1、自制电话若干个。

2、应急电话号码几自制小动物电话卡若干。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提示

1、幼儿随意摆弄电话,模仿打电话状进行有话题地讲述。

2、知道怎么打电话,并尝试看应急电话卡进行拨号呼叫。

3、给小动物打电话,并自由地进行想象性表述。

4、同伴间互打电话,能配合对方的思路进行交流。

指导要点

1、为幼儿营造一个乐说、敢说的环境。

2、鼓励幼儿与同伴大胆地交流,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知道只有在求救的情况下,才能拨打应急电话。

小班教案区域活动

小班一日活动教案

一、晨间活动:区域活动

目标:

1、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2、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准备:布置好各区域活动

过程:

1、互相问好,师幼、幼幼相互交流。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拓展对劳动工具的认识。

2、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进一步拓展对劳动工具的认识

活动难点:

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益智区:投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图片。图书角:将幼儿用书放在语言角。娃娃家:做饭的炊具一套,打扫卫生的工具若干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劳动用具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些图片吗?这些都是一些什么用具呢?(幼儿回答)这些用具都是我们在劳动的时候要用到的东西,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就跟这些东西有关,我们的区域主题是:劳动真快乐!

二、介绍各个区域。

1、手工区。

既然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劳动用具,那么在手工区的小朋友就来装饰这些劳动用具吧!

2、娃娃家。

老师在娃娃家投放了做饭的炊具一套,打扫卫生的工具若干样。请你们分角色分别在厨房做饭和打扫娃娃家。

3、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角准备了《劳动乐翻天》的图书和劳动用具的图片,小朋友可以到里面去图书里找找,看看都有哪些劳动用具!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效果分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