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4篇《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大班安全教案 篇一

一、设计意图

清晨,明明一来园就同大家介绍昨天在公共汽车上,妈妈手记被偷,以及众人帮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们听得非常投入,并自发地加入讨论。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自然就产生了“生活中的防盗”的主题,这个教育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反映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拓展孩子的视野,具有非常现实积极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本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确立,内容涉及社会、健康、科学、美术等多个领域,力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四、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 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 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 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

(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

(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

(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 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大班安全教育《学会保护自己》教案 篇二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幼儿由于没有亲身的体验,往往体会不到,不知如何躲避危险,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保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真正地“导之以行”。教师要试引导幼儿结合切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使幼儿分辩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安全行为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3。丰富幼儿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准备

1、提供若干组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如:“有秩序地玩滑梯”和“争先恐后挤滑梯”。

2、生活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他班幼儿的户外活动。

3、设立“安全角”,提供若干个安全品或危险物的实物与卡片。如:空药瓶、易碎物(卡片)、尖锐物(卡片)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危险在哪里。(感知讨论阶段)

教师利用区角活动、园内观察活动、视听活动等环节,引导幼儿感知讨论,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1、观看情景片段“小朋友头向下滑滑梯,结果头上碰了个大包。”,“小朋友把脚放在摇椅下面,结果脚趾被压破”,引导幼儿论: 这样做会发生什么后果?应该怎样做?

2、寻找园内可能发生的危险。幼儿分组寻找,进行讨论,总结。

“小朋友从滑梯背面往上爬,很容易摔下来。”

“秋千荡得太高,会摔下来。”

“小朋友上下楼梯太拥挤,应该按顺序。”

“上攀登架时不能跟小朋友太近,容易被踢到,应该保持距离。”

“在滑梯上不能推人,会掉下来。”

“不能故意撞人,会让别人受伤。”

3、带领幼儿观察他班幼儿的体育锻炼,让幼儿找找哪些是安全行为,哪些是危险动作(老师作好记录)。并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做这些危险动作容易造成怎样的伤害?”“如果是你在玩,该怎么做?”等

活动二、保护我们的安全。(操作实践)

幼儿集体或分组操作实践,教师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教师利用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幼儿学习保护自己身体安全的行为。

1、幼儿在观察他班幼儿户外活动的基础上,以个别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讨论理解在玩运动器具时,什么情况下容易酿成伤害事故,我们怎么办。

提问:幼儿园里存在这么多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总结:“我们以后要小心不要发生危险。”

“我们要告诉小朋友注意安全。”

“我们在有危险的地方贴上标志牌,让小朋友注意。”

2、引导幼儿在相应的器具上悬挂成对的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图片(注:如不容易分辨,安全行为图片可选用彩色,危险动作图片则可黑白)。

3、请幼儿向小朋友讲解安全标志。

4、安全行为练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或哪个小朋友玩得好,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安全。

三、延伸活动:安全小机灵(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生活中自我安全保护行为,为奠定良好的习惯打基础。

建议在一段时间里,陆续选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强化幼儿保护自己安全的意识。

1、经常开展评评“安全小机灵”活动,对能采取安全行为的幼儿用“小机灵”标志给予鼓励(如:轻轻关小房子的门、窗,在一旁等候荡秋千等)。尤其要注重即时地捕捉那些大部分幼儿尚未做到而某一幼儿能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应立即予以肯定。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步在有关区域增添安全行为与危险动作的配套图片,籍此不断扩大幼儿学习履行安全行为的范围。

3、设立安全角,放置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安全品和危险物(注:危险物可画在卡片上),以利于幼儿随时进行辨别,初步懂得哪些东西不能碰。(注:每次提供的物品宜不超过5—6件,并要根据幼儿分辨的情况适当调整、更换。)

4、在“家园之窗”中介绍幼儿安全教育,建立“夸宝宝”专栏,使幼儿在家中能学会自觉地履行保护自己的安全行为。

五、活动反思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积累了安全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 上,若能进一步运用他们的原有经验,并从情感激发入手,引起幼儿对安全的“警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要求真正地转化为幼儿自觉的安全行为。

活动首先,从设计多种情境,提供多方信息着手,引起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讲讲、议议中初步懂得自我护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作好铺垫。

其次,结合日常生活、或创设特定的情景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安全事故,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怎样做才是安全行为,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操作,以学习一些简单地自我保护身体的方法。

再次,开展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对幼儿的安全行为作连续或间歇地强化,以巩固好的、自觉的安全行为。另外,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活动中要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以避免胆小的孩子由于某些行为的限制而变得更加怯懦;对动作协调活性控制性差的幼儿,更要提供经常性操作的机会,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文明的行为方式。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火的基本知识,懂得不随便玩火,知道火警电话及简单的防火知识。

2、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火灾和灭火的录象碟及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以火为主题展开讨论,说一说火对人类有利的方面(烤火取暖、烧水、做等)。

2、幼儿观看有关火灾的录象,讨论火灾对人的危害:"火灾会烧毁我们的房屋、财产,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和生命。

3、引导幼儿讨论,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

(1)火情发生时,先用水(沙子、棉被等)隔绝空气灭火。

(2)火势渐起时,到邻居家求救或打火警电话119。

(3)火情严重,火势猛烈时,用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冲出烟火区。

4、放有关灭火的录象,让幼儿了解消防员是如何救火的,培养幼儿热爱和尊敬消防员的情感。

5、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防火,加强幼儿的安全防火意识。

(1)启发幼儿讨论形成火灾的原因。

(2)启发幼儿讨论如何防火

活动背景:

"消防日"在以往是我们小班孩子从不涉及的活动,因为老师的忽视、成人认识上的偏差,认为3岁的孩子是倍受保护的,只要大人在,他们是决不会受到"火"的威胁。再者孩子那么小会懂什么!认识上的种种误区让我们小班孩子远离"消防"。但"二期理念"却重新给我们"洗礼",让我们重新认识孩子,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消防"活动也正因为这样的理念引领,被推进了我们的日常教学进程中,下面就是我们绿星星班的有关活动记录:

案例一:消防活动全园性

--周一国旗下讲话"你们知道'119'是什么日子吗?"马老师问了三四个孩子都回答不上。

"着火了该怎么办呢?"马老师的提问又在一些孩子的抓耳挠腮中沉落。

由园长与个别孩子的互动中折射出孩子对"火";对"消防"意识的匮乏。

活动反思:

1、对学前儿童的"消防"教育刻不容缓。

2、在国旗下讲话中我们小班宝宝初步对"119"有了感知,知道"火"是危险的,但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案例二:消防意识日常化:

散步中--"墙上有什么呀?"乘着带孩子们散步的机会我指着墙上的"灭火栓"问道。

"两只小狗。"起起不假思索的回答。

"它的脚怎么这么长呀!""哈哈哈……""好大的脚呀!"我的有意引导却将宝宝的注意力引到了装"灭火栓"的橱窗周围的装饰画上,可见对于"灭火栓"孩子因为陌生而遗忘,无人正视。

"这里面有两个红红的罐子,你们知道它们要来干什么的吗?"我又具体的问。

一片哑然。

"那是灭火器。"我自问自答到。

然后又追问:"灭火器要来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迎来的仍是孩子们的茫然眼神。

"当有东西着火了,我们就可以拿灭火器来把火灭掉。"继续自问自答。

忽然运杰串出了一句话"发烧了,也可以用它来喷一喷。"运杰的话并未引起其他宝宝的疑异,似乎是一种沉默的认可。

"发烧了,怎么可以用灭火器喷呢?"我的话刚说完,运杰又插了话"可以的,我在电视里看到的。""发烧了头会很烫的',喷一喷就不烫了。"佳音竟然还会为运杰解释。

活动反思:

经常出入于楼层的走廊,却从未引导过孩子去关注"灭火栓",在宝宝们的眼中那只是一个摆设,或者连摆设都不是,只是墙的一部分。

运杰、佳音的话让我们体验到孩子的想法是"独特"的,他们已经有了"迁移"的能力,并以自己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周围。

大班安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活动重点:

难点: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重点:防火;难点:自救。

活动过程:

1、从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儿不能玩、易引起火灾的东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火灾的危害。火不仅能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

3、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认识"防火"标志。

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⑤认识"严禁烟火"的标志。

4、简要说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儿惧怕火的心理压力。

5、让幼儿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万一着小火了怎么办?着大火了呢?困在房间里?公共场所着火怎么办?

6、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幼儿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动延伸:认识标志,设计标志。让幼儿为不同的场所设计并张贴相应的"禁止烟火""当心火灾"等标志。

活动反思:

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活动设计过程连贯、层次清晰。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来开展活动。通过观察、谈话、演习等形式来提升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从而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在活动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并且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参与程度。此外,动静交替的活动设计和相关情景的创设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始终保持兴趣,获得发展,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幼儿园大班安全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1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