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爱莲说》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爱莲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 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

1板书课题。(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染(rǎn)

亵(xiè)玩隐逸(yì)噫(yī)鲜(xiǎn)有闻

(4)学生齐读课文。(如有不顺畅处,教师点拨后再齐读一遍。)

4指导诵读课文

(1)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引导学生回忆电影、电视中古人读书的语调、神态,然后加以归纳。)

(2)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将八个句子分成两组,教师范读,明显地读出后一组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判别。明确后,让学生齐读领会。)

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呢?(让学生轻声朗读体会)明确:如第1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学生回答时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提问: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明确“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6)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

5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课上练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4)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提问: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6)提问: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7)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8)提问: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10)归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11)提问: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2)提问:“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13)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课前准备若干未题过字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让发言的学生题上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用行楷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 美

爱莲说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爱莲说》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爱莲说》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12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