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7篇)

发布时间: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一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我认为教学中应突出4个重点: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第四点,复述课文。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接着我会继续说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

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接下来在范读、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学习生字词。因为这篇课文较长,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词语不容易读好,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我准备先列出这些生字词,让学生读正确,再将这些词语重新排序,使每行的词语之间保持意思上的联系,第一行: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第二行: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第三行: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让学生寻找排列规律的同时又一次让学生读了词语,同时这三行词语也是课文的三条学习线索。这样的设计起到了多种作用。

下面的教学就以这些词语为线索,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学生共同学习寻找理解词语的方法,解决本课的学习难点。学生先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边读句子边理解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断垣残壁”借助字典理解“垣”,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过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同时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学习了方法,而且将课文的朗读也贯穿其中,将初读与精读相结合,以达到正确、流利读通课文的目的。

接下来再结合课文中第7、12小节,展开讨论,这样的生活李时珍不觉得苦吗?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他为什么这样做?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为人,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然后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完成书后的练习3、4两项练习。

本课的板书我结合理解词语的这一内容,以“饥餐渴饮、断垣残壁、记下寻访所得”为内容,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线索。

四、结语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使一个环节的设计达到多种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索、积累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我想这样坚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和医学成绩,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绩之高,让人张口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局部(简)。

1、揭题并考虑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局部。

三、学习第二局部(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示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走?)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局部。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标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三

【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 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

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

的品析赏读。

2.体会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学习拓展资料,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 你能组哪些词 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也是多音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问:"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儿 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 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

3.师:预习课文的时候你知道了李时珍的哪些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

4.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请看——

李时珍(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用毕生精力编著了《本

草纲目》,为世界医药科学宝库奉献了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全书200万

字,52卷,记载1892味药,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流传全

世界。(课件出示)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在讨论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展开和学生的读课文比赛。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给老师指出读错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在读课文结束后评判读的情况。)

2.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读课文比赛,我们看谁会获得胜利。首先看老师来读,你们是我的评委。(老师读后请同学们评价。然后启发学生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的读过5遍,你读了几遍 我觉得现在比赛你们不会胜利,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做好充分准备,好吗 )

3.下面我们分段来指名读,其他人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4.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时间推移顺序渐渐下山—夜幕降临—大好月色—圆月当空;事情发展顺序外出察访—夜宿山寺—寺中谈苦—连夜记录)

【设计意图:研究文章写作特点】

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三,理解字词,扫清障碍。

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

3.说一说读了这些词后的感受(很辛苦)

4.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 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四,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过渡:

师: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 请同学们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 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5.齐读第一,二节

(二)学习课文三,四节

1.过渡: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 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设计意图: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三)分析课文5-13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3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出示句子)

1.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

2."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设计意图: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结合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五,口语交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 (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治呃逆;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 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升华意境。

1.师:《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感受了李时珍的非凡,由此敬佩之情,赞美之情,由衷而发……

2.生:所以,我想说……

3.交流:我想对李时珍说……(可以写写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升华意境,笔下抒情】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第4题,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有关中药的小报。

2.给李时珍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完成小练笔。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万民得福 不怕吃苦(住,吃,行)

工作认真(看,嚼,写)

(治学严谨)

【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及医学成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就之高,让人瞠目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部分(简)。

1、揭题并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2、自由朗读,找一找(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如此艰苦,他们有没有埋怨?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现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波?)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及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下面静静的听着,在整堂课中黄老师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首先黄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副很有意境的画,是一副李时珍的画像,配合好了仿古的背景,可谓栩

栩如生,这样以来,就把同学们带到了一种这种意境当中,有人说一副好的画,比过你说300句话,上

课时随便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同学只是很迷茫,有可能时不知所云,但是你给他看图,一目了然,很

清晰,哦,原来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黄老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副副图画,通过启发,

探究的手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同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为的是让学生仔细的品,体会课文

的意境。同时黄老师在课文朗读的配上了背景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课文的思想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view_id=1910&page=3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六

今天学习了课文,在教学时抓住了一个“苦”字提领课文第一、二部分,觉得效果不错。特记下其中片段:

师:同学们,李时珍带着徒弟四处走访,你们觉得他们苦吗?

生:苦啊(不苦!)

师: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主要读第一到第八节,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读读全文,抓住关键的地方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仔细读书,不时与同桌交流着)

生:我觉得他们生活得很苦,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的古寺很破败,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佛像上有厚厚的蜘蛛网。

师:你知道“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是“垣”是“墙”的意思,“断垣残壁”应该是“墙壁倒塌”的意思。

师:是啊,倒塌的墙壁,厚厚的灰尘,那么简陋,那么荒凉,所以作者说这是一座(齐答)“破败”的古寺。

生:我要给补充,说不定古寺的屋顶上还有个破洞,古寺里还经常有老鼠蟑螂出没,怎么会不苦呢?

生:我觉得他们不苦,李时珍笑着问他的徒弟“觉得苦吗”,能笑着说明他不觉得苦。

生:另外李时珍说“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认为这值得,就不苦了。

师:可见,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生:为了老百姓,做什么也愿意,苦也不怕!

生:这只能说明他不怕吃苦,事实上的确是很苦的。“先生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挺”就说明生活苦,很难熬,另外“长年累月”的奔波难道不苦吗?

师:知道“长年累月”的意思吗?“累”的意思呢?(回答略)

生:我还想说:“住在庙里,哪能和住在家里比呢?”住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可现在只能啃干粮、喝泉水、住破庙,连桌子也是砖头垒起来的。

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又“走了好几个月”,现在连住店也错过了,我想他们不仅仅今天是这样,而是一直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真是很辛苦。

生:但是李时珍并不认为这样苦。

师:大家说德都很不错,尤其能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老谈自己的体会,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带着他的徒弟出去察访药材几个月的生活,的确很苦,然而李时珍却并不觉得苦,那是因为——

生:他不怕吃苦,他要为老百姓修订《本草纲目》

……

思考:本来在组织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时候,就发现学生的想法很多,并且很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我告诉学生,只要能说明理由,并且让大家信服,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方法都可以。

所以在教学第一、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抓住一个“苦”让学生去读书。有了这样一个提领性问题,学生的读书就有意义了,并且读得深了,一部分学生通过字词句来说明“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生活是很苦的”,课文中有大量相关语句的描写,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就有机穿插有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断垣残壁”、“长年累月”、“饥餐渴印”等等;一部分学生抓住李时珍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李时珍不觉得苦”,由家里生活和古寺生活的对比,由苦和“不觉得苦”的对比,由因“万民得福”而觉得值得的体会,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李时珍的以苦为乐、愿意为民造福。

让孩子能深入读语文书,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契机,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获得成功。

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篇七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