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参加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不是正在为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而发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篇一

班会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班会形式:

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

班会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座的每一位上学的时间都在三年以上,因为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孩子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学得轻松自在,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1、课前,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要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看见教室内几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加油助威。

(2)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

(3)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在认真地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弄电子手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方面做得怎么样?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响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座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哪“三个一”(眼睛离书一尺远,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远,身体离桌一拳远。)当场示范写字,看姿势要点是否掌握。

(3)作业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不边做边玩。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1)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的同学有的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偷看小人书,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2)课堂上,老师在提问问题,A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B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3)课堂上,A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B同学边写边玩,用脏乎乎的橡皮擦字,纸面像个大花猫。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课后,我们又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情?)

(1)张同学边走路边看书,非常认真;李同学在餐厅边吃饭边看书;刘同学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孙同学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书;赵同学躺在床上看书;丁同学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2)小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后,再出去玩;小华让哥哥帮他把作业做完;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玲从来都不完成。

4、考试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让学生讨论发言。

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5、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6、准备一儿歌:(课下读熟、背过,让儿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二

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篇三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体验中升华感性认识,把“爱”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用丰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主题班会营造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动,学会爱,让生活处处充盈着真、善、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2、布置班长等班干部组织同学们准备有关“爱”的节目。

活动过程:

班长宣布:纯池中心小学六2班“让生活充满爱”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掌声有请主持人--黄秋平、徐增光黄:爱,是一粒夹心的`糖果

含在嘴里

甜进心里

徐:爱,是一朵灿烂的小花,

散发出淡淡幽香,

飘散在我们身边。

黄:爱,使我们心灵相通。

徐:爱,使世界不在孤单。

黄:今天,是人类未来的梦想,

人类未来的期盼,

我们走到一起来。

徐:今天,是人类美丽的祝福,

人类美好的希望,

我们走到一起来。

合: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爱,学会爱,让我们体验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

一、爱感受

朗诵,小合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爱,陶冶情操,唤起爱心。

1、朗诵--让爱在梦里开花

编写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编写,让学生体验真情,并让学生通过朗诵,体会生活的艰辛,也体会生活的温馨,感受伙伴们之间的爱,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人间真情无处不在。我们希望这个同学永远自强不息,健康的成长,在生活的点滴里学会自己,爱他人,把爱复制,传递。

(班上没有任何亲人的孩子朗诵《让爱在梦里开花》,该生在爱的呵护下她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被评为自强少年。)(伙伴们和她一起朗诵《让爱在梦里开花》)

2、小合唱--《布娃娃》

通过感人的歌词,动听的歌声感染同学们,陶冶情操,唤起同学们的爱心。

(附歌词:天上的雪悄悄的下,路边有一个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为什么不会家?不回家?是不是你也没有家,没有爸爸和妈妈。哦……哦……布娃娃,不要伤心不要害怕,让我借给你一半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让我借给你一半妈妈,和你共同拥有一个家。)

二、学会爱

通过游戏、演讲,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爱的故事。说说自己在将来的生活中怎样去爱生活,爱生活中一切值得爱的。培养爱的情感。

1、游戏

2、演讲--学会爱

三、内化情感

让队员在体验中升华感性认识,把“爱”的情感转化为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歌表演的形式,谈体会的形式来表现。

1、谈体会

2、歌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四、班主任总结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们明白了应该爱生活,爱母亲,爱伙伴们,明白了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用行动来让生活充满爱。并能把爱复制、传递。在这次活动中改变最大的是前面提到的两个学生。

六、活动的延伸

为了把这种爱转化为同学们的内在情感决定让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1、为妈妈、为长辈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2、学校里的住宿生那么多,为他们做点什么事,让他们体会家庭的温暖。3、带同学们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4、再根据社会实践设计一期主题手抄报,召开主题活动。

实践小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体验中升华感性认识,把“爱”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学生用丰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在活动中受到感动,学会爱,让生活处处充盈着真、善、美的情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1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