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www.chayi5.com)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二、投影出示:

1、10个亿( );10个十亿是( )十个百亿是( )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7690000、7002000

一、学生口答:个、十、百、千。

二、多名学生口答:

1、十亿、百亿、千亿

2、是十。

三、一名学生读数,另一名学生写读作

四、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五、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一直拨到九千万。

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

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千万。

是一亿,千万位满十向亿位进一。

学生按要求拨珠九亿。

是十亿,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

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

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再在后面加个亿字。

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

3、要求学生读出做一做中的练习题中的数。

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学生拨出六十一亿

学生读出六十一亿。

2、学生读出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3、学生读数并相互纠正。

4、归纳:

同:亿级数要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异:亿级数要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知道这两种运算的意义(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

2.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互逆关系

3.可以熟练对一个算式各部分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数(必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

一、预习、新课呈现

1.举例:班上有30个女生,12个男生,则班上共有多少个同学?(算式为30+12=42),提问让学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的的数叫做和。

2.举例:班上总共有42个学生,其中男生有12个,那么有女生多少个?(算式为42-12=30),提问让同学们思考什么叫减法?减法的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要求的加数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级总人数和女生人数,那么算式应该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称又是什么?

3.根据上面给的'两个例子,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二、课堂练习

1. 根据3468+475=39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943-3468= 3943-475=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几?

(1)我减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数是792 4、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办法计算,为什么?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共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三、课堂总结

串讲知识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