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案设计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b.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列数字、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关键:读懂课文内容,弄清灰尘的两面性。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抹一把黑板边缘,将手掌面向学生问:“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沾的是什么?”(灰尘)灰尘到处都有,我想问问大家,你喜欢灰尘吗?(不喜欢或喜欢)说说理由。

预设:妈妈每天都那个抹布擦呀擦呀,要是没有灰尘,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每天早晨,值日生来到学校第一个任务就是抹门格,抹窗台,然后还得抹地,如果没有灰尘,我们值日就省事多了;我们吃剩的食物,不能放在餐桌上,必须放在冰箱里或壁橱里,否则,灰尘就落在食物上,人吃了就会得病,如果没有灰尘,人类会减少许多疾病……

师:看来,这灰尘还真是让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知道什么意思吗?(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可是,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板书:

二、新授:

本组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说明文, 这是这一组元的最后一篇说明文,请大家

回忆学过的三篇说明文,你都掌握了哪些说明方法?

1、课件出示5句话,让学生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不少人看过大象,都说大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 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做诠释)

玲珑的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精神。(打比方)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2、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按照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学课文,自学之前,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小组里交流。

4、交流反馈: 点拨:

大小: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

(用一个词概括:细小极小微小)(列数字)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作比较)

来源:土壤和岩石

散光:使强光变得柔和(指名板书:散射光线使强光变得柔和使人睁不开眼睛 )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睁不开眼睛。”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假设)(作比较)

用“假如——”的句式,概括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假如灰尘没有散射光线的特点,阳光将变得更加强烈,使人睁不开眼。)

散射七色阳光使天空由蓝变白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灰尘没有散射七色阳光的特点,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吸湿性能可以使水滴长时间飘浮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灰尘没有吸湿性能,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假如没有这些小水珠对阳光的折射,就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你能用排比句式,用上“假如——”把灰尘的特点与作用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假如灰尘没有散射光线的特点,阳光将变得更加强烈,使人睁不开眼;假如灰尘没有散射七色阳光的特点,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灰尘没有吸湿性能,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这些灰尘形成的小水珠对阳光的折射,就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刚上课的时候,大家不了解灰尘,都不喜欢灰尘,课学完了课文,觉得灰尘又是那么可爱,没有它这世界还真不行,这有说明什么呢?(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真正地认识他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呢?说说看。(电脑、电视、书籍 ——)

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太阳》一课吗?我们只是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远大、热、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并没有学习作者使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上法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要上的恰到好处不容易。目前,略读课文的处理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关上门,读读就得,上得过略;一种是敞开门,面面俱到,讲得过细。说实话这个分寸还真难把握。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课文导读提出的学习目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在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可以讨论、交流,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以随意板书,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2、根据学生的板书,结合学生的汇报,弄懂灰尘的特点及作用,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模糊的概念更清晰化。

4、课后拓展效果非常好,即使对文本的补充,也是对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一个检验。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设计 篇三

一、说教材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的特点作用及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学习使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科学相整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自主阅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全班交流,学习升华——拓展延伸。谈话导入,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结合查找的资料说说)课件出示灰尘的害处。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假如没有灰尘会带来怎样的结果?灰尘究竟有怎样的特点、作用?…… 确定好了学习目标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自主阅读。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自主读文后请大家交流学习的收获,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灰尘究竟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课文是怎样说清楚的?下面请大家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网络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在电脑上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全班交流,点拨指导。这个环节主要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小组汇报中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句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说明方法,并练习朗读:(出示课件)

1、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更具体 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③交流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④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②练习说话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⑤根据事物有两面性的观点,仿照下面的句子,再造两个句子

六、说明文小练笔

1、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种事物。例如:假如没有电话(手机、电视、书、网络、游戏机、电脑、高速公路等)

五年级语文《假如没有灰尘》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识记4个生字词,正确认读“颗粒、分裂、漂浮、削弱、朝晖、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 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尝试运用。

4、 明白灰尘在生活中的利弊,懂得辩证看待一件事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2、围绕中心句子开展课文学习,自学生字词,找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3、课后小练笔,仿写课文,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以“假如没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巩固介绍一件物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教师板书:灰尘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灰尘两个字后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反问(假如世界上没有灰尘,又是怎样的呢?)引出课文题目(补全课文题目并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灰尘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那它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印证你的观点。

1、 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 同桌互读,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谁能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子?(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出示,学生齐读该句)

1、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

2、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

3、 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补充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出示“特点、作用、说明方法”)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的结构特点和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五、拓展延伸

仿写课文,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以“假如没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削弱、柔和、朝晖、庞然大物……”。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喜欢灰尘吗?师生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⒉灰尘在平时真的令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晖 单调(diào) 调(tiáo)节气候

⒊交流: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为什么没有灰尘就会这样,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⒉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散射光线(散射七色阳光)

③具有吸湿性能

⑵灰尘的作用:

①阳光变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于变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云雾、雨、雪、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现象)

⑶最后的叹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尘的赞美,我们真的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借用书上的几个假如再来赞美一番这灰尘

①引读几个假如。

②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4、5、6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有了灰尘怎样,然后写假如没有灰尘怎样,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⒋补充课外资料:作者运用假设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作用之大,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⒌灰尘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并感谢它们吧。

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正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在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变化

对 比

吸湿 小水滴 气象万千 假 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六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朝(zhāo)晖 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调(tiáo)节气候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③在空中飘浮。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2、交流汇报: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七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⑸总结学法。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⑵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⑶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列数字、作比较

散射光线 削弱阳光 假设、作比较 散射七色光 改变天空颜色 假设、作比较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丑石》(贾平凹)。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

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四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决方法: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灰尘。

2、灰尘有哪些害处?

3、师: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对吧?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 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12﹡假如没有灰尘 课件:课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①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说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句话的意思。

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三)、合作交流,问题导向

①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通过预习,文章哪些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③学生默读课文,组内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④分组展示。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四)、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1、生题疑问

2、师问生答:

(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写清楚的?

(2)、回答: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景?

(五)、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

①灰尘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晚霞朝晖,(课件:晚霞朝晖),观赏到闲云迷雾(课件:闲云迷雾),领略到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课件:彩虹日晕)。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其实灰尘的作用还止如此呢!这里有份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灰尘的另一面)

②灰尘有着它的两面性。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网络,糖,可以补充身体的糖份,好吃,但却引起肥胖损坏牙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板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今后我们无论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点,还应该看到它有好处的另一面。

(六)、作业。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它的两面性。

(七)、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设计 篇九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可闻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查字词典,理解意思: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昆较大的小组,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

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十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濮上路第一小学 胡利敏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开始已经接触了说明文,学习了《太阳》、《秦兵马俑》等说明性的课文。本学期又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了一些应用说明表达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灰尘!你喜欢吗?

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请大家读两遍,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出灰尘的害处。)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指名回答。

人无法睁眼

天始终蔚蓝

地湿漉漉的 生物无法生存 大自然变单调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师: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情形呢?你们的想法有几条得

到了印证? 4、小组活动:

谈谈自己的想法,有哪些想法是符合实际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根据刚才读的句子,请同学们想想灰尘有什么作用?快速默读课文。2:交流,讨论(1)使光线柔和。(2)使天空颜色渐变(3)使大自然气象万千

3: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灰尘。可是,这么细小的灰尘,怎么能使阳光变得柔和,使天空改变颜色,又让我们看到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呢?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找找有关的句子,想想他们的特点。

(1)吸收并散射光线。(2)具有吸收性能。4:灰尘除了上述这些特点外,课文还写了什么样的特点呢?(颗粒小)

5: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对怎样的情形呢?(出示课件)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五、总结升华

是呀,我们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却有这么大的作用,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你能举出生活中具有双面性的事物吗?课下与同学交流。

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造福自己。

板书: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做假设 吸收散射光线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有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有序,浅显易懂。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响应学校提倡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为此,在导入课题时,先出示灰尘二字,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是怎样?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检查字词,重点理解:“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一谚语,让体会到原来灰尘在人们心中的危害是那么的大。再接着,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这让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事物。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并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废品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但如果利用不恰当又污染了环境等等。

学习了这篇课文,练笔也很有必要。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假如没有……”为题,写一次小练笔,让学生深刻理解使用假如句子的应用并搜集有关灰尘好处的资料,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施展的同时了解到灰尘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评价

这节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假如没有灰尘》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