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蒲公英》教案 篇一

《蒲公英》教学反思

——同里镇中心小学 吴晓芬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用拟人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浅显明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文本内容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时,抓住“嘱咐”这个词,我进行了连环递进的教学。

一、 初读“嘱咐”,感知内容:

在出示了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的嘱咐时,我让学生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太阳公公对小种子们说了什么?读完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这个环节,我旨在“读中内化,说中运用”,让学生读懂太阳公公的话,知道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并通过口头概括的方式,把文本语言内化成口头语言。在学生用否定形式概括了“太阳公公劝小种子不要落到表面上金光闪闪的沙漠,也不要落在银光闪闪的湖泊里”时,我引导学生用肯定形式“你们要┄┄你们要┄┄”,再次说说太阳公公对小种子的劝告。这一环节,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加深了对太阳公公的嘱咐的理解,也为下面如何“嘱咐”作了铺垫。

二、 抠词品句,体会“嘱咐”

在学生明确了太阳公公对小种子嘱咐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读太阳公公的话,有一位学生在朗读时,把“孩子们记住”读作“孩子们,记住”,特别强调了“记住”这个词,我让她说说这样读的原因,孩子明确地告诉我:“因为太阳公公在关照小种子,要读出'嘱咐'的语气。”借着这个孩子的感悟,我让学生再次的太阳公公的嘱咐,找出除了“记住”以外,能体现“嘱咐”语气的词语。学生在自渎思考中,找到了“别”、“也不要”、“只有┄┄才是┄┄”这些词,并通过语气朗读,体会“嘱咐”。这一环节,在抠词的过程中,学生对“嘱咐”的特殊内容,即告知某人必须记住“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或“要怎样,不要怎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随后的“生活中有谁,也用这样的语气嘱咐过你?”进行说话训练时,一路无阻:“每天早晨,我背着书包要上学时,妈妈总是嘱咐我'过马路多看看,要小心车辆。'”“星期天,爸爸妈妈上班去,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妈妈再三嘱咐我:'怿怿,千万别玩弄家里的电器插座,要触电的。'”“上体育课时,老师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别玩危险的游戏。'”

三、 情感体验,亲切“嘱咐”

语文,是语言与人文的融合。学习语文,不仅要积累运用语言文字,还因从语言文字中体悟文本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在学生已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用“嘱咐”说话后,我并未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回想父母老师在嘱咐时的神态、语气,进而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谈到了长辈们的关心、爱护,以此,把生活情感转移至文本情感,学生不难从文本中感受出太阳公公对小蒲公英种子的关怀与疼爱,此时,让学生做一回太阳公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亲切读“嘱咐”的话,已是有声有色,入情入境。

[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嘱咐”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教学处理,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环节来说,“初读内容”、“抠词品句”、“情感体验”,由“知”向“情”逐步深入,体现了知识体系的连贯递进;在细节上看,从“读”到“说”,从“抠词”到“造句”,从“感悟”到“美读”,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联系生活体验,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会用“嘱咐”说话造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训练要求。由于“嘱咐”的对象(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限制,“嘱咐”的内容(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有限制,“嘱咐”有特定的词汇(别、要不要)限制,如何在三个限制中真正理解、运用“嘱咐”这个词语,就成了本课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语文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都被父母师长嘱咐过,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通过“抠词”进行规范语言训练,化难为易,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嘱咐”的三个特定范围,而且在结合生活实际的说话中,扎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了“嘱咐”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3、 学习过程中,抓住“生成”契机与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当学生把“孩子们记住”读作“孩子们,记住”时,抓住学生对“记住”一词特殊朗读的细微之处作文章,步步引导,抠词、品句、朗读,在抓“记住”、“别”、“也不要”、“只有”、“才是”的语气朗读中,使得“嘱咐”的三个限定迎刃而解。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训练,抓好“训练点”非常重要,特别对于那些“牵一发动全身”的点,更应做科学的、周密的设计,为学生语文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而精心思考设计!

蒲公英教案 篇二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今年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活动中提出了期待“教课文”朝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的全新理念,听了报告感觉受益匪浅。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受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加深课文的理解,落实”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小课题。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

——“梦”。

学生用“梦”组词,并用所选择的词说一句话。

2、学生简述自己的一个梦。

过渡谈话: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想知道她是谁吗?(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3、板书课题:蒲公英的梦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生A: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生B: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课件请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梦乡

烦恼

迫不及待

饮料

遭遇

污染

体操

愁眉苦脸

废气

恬静

脸颊

不偏不倚

咳嗽

惺忪

四、自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蒲公英梦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的梦“美”。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2、学生汇报,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她梦见自己住在……快乐地笑了。”(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什么?

生A:梦中的蒲公英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生B:梦中的蒲公英生活得很快乐。

②出示插图,指导看图。

③指导朗读。

师:你觉得蒲公英的梦美吗?(美)那么,请同学们一起想像着蒲公英的梦,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五、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做美梦的原因。

1、设疑谈话导入。

师: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错,正是因为蒲公英十分渴望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才会做这样的美梦。可为什么蒲公英这么渴望能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呢?(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十分差。)

2、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蒲公英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

生1:蒲公英说:“住在这里,我好难受哇……开不出漂亮的花。”(出示句子)

A、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蒲公英的不快乐?(难受)

B、蒲公英为什么那么难受呢?

C、看看谁能把蒲公英难受的心情读出来?看看哪个蒲公英最难受?

D、蒲公英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也说明了什么?(城市饱受恶劣环境的污染。)

E、小结:蒲公英在城市中心深受污染的环境的困扰。所以她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

A:

①这里的恶劣的环境指的是什么?(噪音、废气、有怪味和腐蚀性强的酸雨。)

②谁愿意读读这话?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蒲公英很不开心,她担心自己开不出漂亮的花。)

B: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至6自然段,其余学生用“﹏﹏”画出蒲公英担忧的句子。

①学生自由汇报。

句1:“唉!”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叹气呢?蒲公英又是为何叹气呢?

句2:“住在这里,我好难受哇……开不出漂亮的花。”

句3:“听了椰子树伯伯的话……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②指导朗读

③有一个成语写出了蒲公英担忧时的样子,看谁最快找出来。(出示句子)

a、谁愿意跟大家做做“愁眉苦脸”的样子?

B、“愁眉苦脸”是什么意思?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谁能说说它的反义词?(眉开眼笑)

C、请大家作“愁眉苦脸”的表情,看看哪位同学 m.gaokaobaba.com 学得像。

D、两位同学来作“愁眉苦脸”与“眉开眼笑”的表情表演给大家看看。

E、你在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会“愁眉苦脸”呢?请你说个句子出来。

F、椰子树伯伯是怎样对蒲公英说的?我们应怎样读(像长辈在和我们说话)。

E、小结: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蒲公英开出了嫩黄色的花,她高兴极了,请看:

(4)“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高兴极了,迫不急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迫不急待”一词,指导朗读)

A、蒲公英看见自己开花了,心情怎样?

B、你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心情十分急切的?

C、试用“迫不急待”说一句话。

D、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3、过渡谈话:第二天,蒲公英终于开出了漂亮的花朵,她高兴极了,可是,正当蒲公英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请同学们用“﹋﹋”

画出蒲公英开花后遇到了哪些遭遇?

A:蒲公英开花的第一天有什么样的遭遇?

学生用书上的话回答后,再引导用自己的概括地说。(出示填空)

(蒲公英被__________呛得______;

蒲公英被__________震得______;

蒲公英被__________砸得______。)

C:师小结:蒲公英开花的第一天便被(汽车喷出来的黑烟)呛得(直咳嗽);被(空饮料罐)砸得(昏了过去);被(汽车的叫声)震得(差点落了花瓣)。这叫声是什么样的叫声,威力为什么如此之大?(震耳欲聋)

释“震耳欲聋”后说句子。

4、过渡谈话:一个弱小的生命,刚刚开出漂亮的花朵,却遭遇到一连串痛苦的打击,此时此刻,你想对蒲公英或生活中的人们说些什么?

谈话过渡:假如你是蒲公英,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

5、过渡谈话:面对如此的。遭遇,蒲公英又是怎么说的呢?

(1)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三:(蒲公英哭诉段落)

(2)学生交流理解。

6、过渡谈话:这是蒲公英的愿望,也是我们人类的愿望。然而,现实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四:(污染图片)

(1)一边出示一边简述,学生观察体会。

(2)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2、过渡谈话: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情呢?也可以从学校、社区、社会这些常见的实际生活中考虑说一说。

出示课件五:(想一想,说一说)

4、文中的蒲公英对人类提出了什么希望?

(她希望人类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垃圾。)

出示重点句:蒲公英擦了擦眼泪,说:“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美丽的环境中吗?”

①把这个句子改为带句号的句子,但不改变它的意思。

②对比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原句写出了蒲公英心里渴望周围的环境能变美丽,渴望生活优美的环境中,还写出了饱受恶劣环境之苦的蒲公英心中仍有美好的愿望。)

③找出句中的关联词后试着仿写。

(例:如果同学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追逐打闹,不损坏公物,我们不就可以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了吗?

例:如果游客们不乱扔垃圾,不摘花折枝,不随处小便,不随处涂鸦,我们不就可以在美丽的公园游览了吗?)

5、总结回引:现实中的蒲公英开花前担心开不出漂亮的花,开花第一天便深受恶劣环境之苦,尽管这样,她心中却仍有美好的愿望。蒲公英是多么渴望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呀!于是,她怀着美好的愿望睡着了,结果做了个美梦。在梦中,蒲公英实现了她的愿望。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一起来美美的再读读她的梦,边读边想象那美好的期待!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增强环保意识。

1、总结:我们知道梦,不是现实,说明现实中的环境没有变得如人们希望的那样,但是有希望,有梦想,就会努力把它变为现实。这是蒲公英的愿望,更是我们人类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殷切希望。

2、同学们,你们愿意以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吗?你会怎么做?

(不乱丢垃圾

不大声喧哗

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

不摘花

不砍树

不随意涂鸦

不随意捕杀青蛙、小鸟

不随意扔旧电池

节约用水用电

少浪费铅笔、纸张

少用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的碗、筷子、饭盒等)

3、提出希望: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作业: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她惊喜地发现……

板书设计:

15

蒲公英的梦

开花前

担心

开花后

痛苦

做美梦

快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我的课堂,我做主,期待着“美丽转身”早日在我的课堂上实现。

金色草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它们吗?(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轮读)

3、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你对草地印象如何呢(学生答),谁想赞美这美丽的草地。

4、设疑激趣:我们随着小男孩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5)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6)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一、二自然段。

(7)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话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3)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4)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5)拓展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蒲公英的开放是和温度的变化有关的。他通常是上午8点左右逐渐展开花瓣,到了中午温度最高时花瓣完全张开,下午4点左右,温度下降,花瓣就慢慢合拢,深夜温度更低了,花瓣就越包越紧,所以我在很早的时候看到草地是绿色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指名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看板书,全班交流。

2、拓展:

(1)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蒲公英》》,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