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夸父逐日》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神话故事!夸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夸父逐日》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的平台,从而达到接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我国古代文字的学习兴

趣的目的。此教学设计正是根据这一理念并结合听障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

力和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能够根据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从这个故事中衍生了“夸父逐日“这个成语,这个成语同时有褒义和贬义两层含义,在学习时要使学生能依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区分并熟练运用。同时,在学习这个成语的双面含义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语言是要结合语境来理解的。

【学情分析】

青岛中心聋校,九年级一班,共有12名学生。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同龄人相对缓慢,因此,我校针对学情为九年级学生选用普校人教版七年级用书。即使如此,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仍会感到很困难。学生的语言中时常出现语序颠倒、词语乱用等现象。他们的词汇匮乏、阅读浅显,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还要时刻注意纠正学生

的语法错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

和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理解“夸父逐日”这个成语的两种含义。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角度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及夸父形象,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翻译、复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学培养浅显的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夸父逐日的积极意义,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及电子白板)的手段,将课文原文和译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月亮上面有白兔和嫦娥吗?海里真的有海龙王吗?

同学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PPT出示神话故事的来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神话——《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所熟悉的神话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出神话故事的来历,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二、新授

(一)作品简介

1、师:《夸父逐日》选自哪里?生:《山海经·海外北经》。

2、PPT出示作品简介,学生默读。

3、师:这本书是不是一个人所写的?书中主要记录的是什么知识?它重要吗?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听障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较弱,常常有看没有懂,因此,在这里,我在学生自读《山海经》的简介后,针对简介中的主要内容提问。一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二可以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应该怎样抓住阅读重点。)

(二)诵读课文

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请一位同学代表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及停顿问题并给予纠正。)

3、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听障学生诵读古文的语感和节奏感。)

(三)疏通文义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词句,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解答疑难。

2、考察巩固:请学生翻译重点词汇,其他同学纠正不当之处。若仍有不足之处,教师予以补充纠正。

3、学生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由个别学生起来疏通文义,这就需要学生将重点词语含义有序连接、有机结合。这里,学生必将出现许多病句,教师针对他们语言上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对词语含义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4、教师出示原文和译文,学生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针对听障学生常常出现语序颠倒、用词不当等病句现象,在这里让学生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着看,目的是使其在看译文的时候了解正确的语言顺序,减少病句的出现。)

5、再读课文(能背诵的背诵)。

(四)研读课文内容

1、全文仅3)www.chayi5.com(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请问:这篇神话故事描写了夸父逐日经历了哪些波折?

(板书: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2、文中的夸父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板书: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坚持不懈、意志顽强)

3、“弃其杖,化为邓林”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情节?

明确:这一情节更加丰富了夸父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

涵。它表明夸父不仅是一个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人,还是一个甘于为人类造福,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板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前设想:学生不一定能想起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词来形容。教师可进行提示: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邓稼先》)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夸父吗?这样,学生会自觉地与旧知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潜意识中明白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慢慢地构建起知识体系。)

4、文中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真有那般海量吗?那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5、文章内容是真实的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如果直接问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很多学生肯定会茫然不知,因此,前面加一个小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引导,“夸张和想象手法”的运用自然不再难以理解。后面紧跟着神话故事的写作特色介绍,更易被学生理解。)

6、PPT出示神话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把课文内容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以后的阅读奠定理论基础。)

7、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这一形象褒贬不一,有人赞扬有人批判,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贬: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拓展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地理解人物形象,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8、归纳成语:千百年来,这个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已演绎成一个成语——夸父逐日。

后世人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和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但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

因此,这个成语具有两种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褒贬不同。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练习:

请说出成语在下列各句中的感情色彩:

(1)我们要学习夸父逐日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2)确立目标一定要根据实际,切不可做夸父逐日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针对听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弱的现象,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成语。我设计在归纳成语含义后再根据语境判断成语的感情色彩的练习。由此检验并巩固学生对这个成语含义的掌握。)

三、拓展延伸

(一)感悟

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生活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悟。在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文中人物的精神。)

(二)口才展示:请同学们讲讲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提示,学生总结)

五、推荐阅读

我给同学们介绍两本书,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选

择地阅读:《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听障学生的阅读主要还是以故事性的文章为主。特别是对神话、童话故事兴趣较浓。我班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学生在平时又不会主动看书,也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看。因此,借此机会,我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但是,只是推荐一下还不够,他们不知道如何选书,不知道哪些才是适合自己的。因此,我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这两本书的版本内容作了分层推荐。能力较强、对文言文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看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文言文版本(带注释)的《山海经》;古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耐性不够、觉得纯文字版的书籍枯燥的学生可以看京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图文版)。这样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实效性。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看书的兴趣。)

六、作业

1、改写《夸父逐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丰富故事内容。(200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用“夸父逐日”这个成语造句,要求贬义、褒义各一个。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承接课上的成语练习,让学生在能够分辨不同语境中成语含义的基础上,做到自己可以灵活运用成语。)

3、感悟“夸父”。

(设计意图:由于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看法。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文章所带来的启发和感悟。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课后将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或受到的启发写下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去主动思考并着手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历程:入日、渴饮、道死、弃杖化林

人物形象:褒:勇敢追求、不畏艰苦、意志顽强、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

贬:有勇无谋、鲁莽、自不量力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

成语:夸父逐日

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教案 篇二

《夸父追日》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讲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夸父为了让人们能时刻享受到太阳的亮光,决定把太阳搬到地上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学习此文,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还是感兴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几经研读文本,推敲学生的心理,我认为: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为此,我这样进行本文的教学

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什么感受?用一个词。

生:坚持理想。

生:勇敢。

生:伟大。

生:坚持。

师:是啊,这些都告诉我们这神话是多么的神奇。 板:神

师:默读2~4小节,想想从哪些句子看出夸父的“神”?

生:(默读课文 )

生: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课件出示句子)“神”在哪儿?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说明夸父的速度快。

师:谁能读出“快”?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还有从哪里看出他跑得快?

生:像风似的奔跑。

师:那是什么风,读出感觉来。

师:谁来读这一段,读出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生: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真快呀!谁挑战一下他?(指导朗读)

生: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夸父,你为什么要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生:因为太阳要落下去了。

师:是啊,这是夸父的一个目标。(课件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充满永远光明!”回读)

师:让我们去追夸父的目标吧!(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回读)

师: 这就是夸父的神奇,还有哪些地方?

生: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太神奇了,夸父把黄河渭河里的水一口气喝干了。

师:(课件出示黄河图,具体感知黄河后指导朗读。)

每个人都文本的理解都可以不同,但是文章的主旨总是存在的。夸父精神上的伟大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充满永远光明!”这是他去追赶太阳的精神支柱。 课堂中虽然用这句来串全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抓住夸父的“神”来深入学习课文。我想《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不是因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为什么追?因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追的时候太累了,心中时时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才有动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他才会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华,人有了心中的理想、信念,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因此,板书应改为“理想——执着”。

夸父逐日教案 篇三

一、 导语: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现在我们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投影: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作品简介

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要点讲解)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教师点拨: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作业与练习:

1、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本题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夸父逐日》,熟悉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并且从神话这一角度,了解课文内容,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有所认识。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逐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能按不同要求朗读课文,能正确翻译理解课文。(重点)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对故事进行改写扩写。(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导入新课。

二、神话及《山海经》简介。

三、精细地读。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文中的节奏。

2、解说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北:向(到)北,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

省略句:( 其)渴,(其)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 其)北饮( 于)大泽。未 至,(夸父)道渴而死。( 夸父)弃其杖,(其杖)化为邓林。

3、说成语。

逐 走 渴 饮 河 泽 至 道 弃 化

逐鹿中原,不胫而走,求贤若渴,饮水思源,河清海晏,竭泽而渔,

宾至如归,道听途说,背信弃义,化干戈为玉帛。

四、精致地译说。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波澜。

2、集体训练,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原文进行准确,流畅译说。

3、示范译文。

五、精美地改写。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雄壮”与“悲壮”。

2、集体训练:精美地改写,扩写。

3、提示:故事内容可以分为四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要求:

a、关注故事的背景,

b、设想故事的情景,

c、添加生动的细节,

d、带着情感去描写。

5、四人小组动笔实践。

6、逐层展示学生习作,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出示范文。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

八、板书:略

夸父追日 教案 篇五

一、引

师(激qing饱满地):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两幅光芒四射的太阳图象)

生:太阳!

师:多好的太阳啊!谁能给它们配上好词?

生1(语气平淡):旭日东升

师:带上赞美的语气,(师示范诵读:旭日东升!)谁还会?

生2:(大声、有感情地)光芒四射!

生3:……

师: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渐渐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

生:夸父!

师板书课题

二、导

师:同学们,太阳能追的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1: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有15亿公里远,追不到!

生2:太阳太大了,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呢!

生3:太阳太热了,表面温度就有六千多度,稍一接近就会被烤焦的!

师:所以,《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边说边出示夸父图象)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那么长、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生:哇……

师:他跑起来的速度可快了,连声音也追不上呢!所以,老师不得不说他——“真神!”(多媒体出示),文中处处表现了夸父的神奇,现在请你们先自读课文,等会儿请你们用这种句式“夸父--------,真神!”(出示)来说说夸父的神奇。

生自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谁来说?

生1:夸父能一口气喝光黄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师:我怎么没听出你对他的神奇感到佩服呢?

生2:夸父一下子能跑两千里,真神!(竖起大拇指)

师:真好!你竖起的大拇指让老师感觉到了你对夸父的敬佩。

生3:夸父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竖起了大拇指)

生4……

★朗读块

师:现在让我们先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屏幕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地奔跑,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请你们自己读这句话。

生读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逗生)真的懂了吗?

生:(大声地)真的懂了!!

师:好,那我就来考考你们吧!谁来读这句话?

生1平淡地读完这句话

师:这是子浩同学读的,同学们,如果请你来读的话,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些词呢?

生2:我想提醒大家读好“拿着、提起、迈开”这几个词。

师:哦,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动作词。你能示范一下吗?

生2读

师:很好,让老师看到了一个身手敏捷的夸父!

生3:我想提醒大家读好“像风似地奔跑”,因为像风一样,所以应该读快点。

师:好,你试试!

生4:我想提醒大家读好“一眨眼”还有“两千里”。

师:两千里!哇,好远好远的路啊!(神秘地)同学们,你们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夸张地)两千里等于一千公里!你们知道一千公里有多远吗?一千公里等于一百万米,比我们福州到上海还要远得多呢!夸父一眨眼就跑这么远,要怎么读?

生5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不够,才跑200米!

生笑。

生6再读这句话

师:哇,跑了1900里了,还差一点,现在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

全班读这句话。

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的提醒,现在谁能把这句话绘声绘色地完整地读一读?

生7读全句

★想象说话。

师:好一个奋勇前行的夸父,可惜文中写夸父追日的情景就这么一句话,老师真想再读一读,再看一看啊,现在,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的小编剧们,请你们(出示:“一路上……”)接着这句话往下想象,想好了同桌先互相说说。

生1:一路上,他越过一座座高山,穿过一片片丛林,来到了虞渊这个地方。

生2:一路上,他汗流浃背却顾不得去擦一下。

生3:一路上,他的脚被石头刺得鲜血直流,可他却不顾疼痛,奋勇前行,他一心只想着追太阳,他怕太阳落山了。

生4……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让老师像看电影似的,看到了夸父追日的一幕又一幕。同学们,夸父之所以如此执著地追日,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出示:“我要把太阳抓住,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请你读!

生1读

师:所以当他渴了累了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个目标——请你读!

生2读

师: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全班齐读。

★表演块

师:看,太阳!(屏幕上出现火红的太阳)目标就在眼前,愿望就要实现,同学们,快,站起来,伸出双手帮夸父把太阳抓住!

全体生:(不约而同地)用力地向着屏幕上的太阳伸出双手。

师:(着急地)快,使劲,不然太阳就要落下去了!

生:有的踮起脚、昂着头,有的咬紧牙关,满脸通红……

师:(微笑)哇,好用劲啊,小夸父们赶快坐下歇一会儿吧!我来采访一下你们。

生坐下。

师:这位夸父,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呀?

生1:因为太阳就在我面前了,我马上就要可以抓住它,所以很激动!

师:您辛苦了,请坐!这位夸父,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2:太阳快要抓住了,心中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所以我很高兴!

师:您真执著,可以和您握个手吗?

生笑并握手

师:文中的夸父也是这么高兴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的高兴。

生抢答:无比欢喜!

师:谁能无比欢喜地读读这句话呢?(屏幕出示:“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出现在他的眼前……”)

生读

师:停!目标就在眼前,让你的眼睛亮亮的,透出欢喜的光芒,举起你的手臂,把太阳抓住!

生带上表情和动作重读这句话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像他这样带上动作、表情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

★积累块

师:可是就在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请同学们自读3、4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夸父渴死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集《山海经》,3、4两段的内容在原文中是这样的:“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屏幕出示)说的是夸父太渴了,于是他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这两条大河的水都不够他喝,他又想跑到大泽去喝水,可是还没到大泽,夸父就渴死了。原文有原文的简练,课文有课文的精彩和具体。同学们,现在请你对比一下,看看课文中增加了哪些描写?

生看书

生1:增加了渴的描写。“他的喉咙直冒烟。”

师:是啊,写出了渴的感觉!

生2:还写他“伏下身子,咕咚咕咚,一下子把两条大河全给喝干了。”

师:哦,写了他喝水的动作和声音。他喝得可真急啊,实在太渴了!

生3:课文还写了“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师:我怎么没有听到这巨响呢?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4读

师:这回我听到。

生5:还写了“太阳正在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了夸父的脸上。”

我觉得这句话很美。

师:哦,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夸父没有实现愿望的遗憾和伤心。

生6:我发现课文还写了夸父倒下去时的动作和神情。

师:请把这个句子读出来。

生读:“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师:长叹一声?你能理解吗?

生:能!

师:试着叹一口气!

生:唉______!

师:多么留恋,多么无奈啊!看来这段话对于我们平时怎样把作文写具体很有帮助。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夸父心愿未能实现的遗憾吧!

(悲壮的音乐响起,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生接读:尽管夸父倒下了,可他还是把自己变成了一座______(生: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____(生:桃林),怎么样的桃林?(生:变成了一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树上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_____(生: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三:升

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

生1:夸父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个执著的人!

生3:夸父是个奋勇前行的人!……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的人!(板书)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在我国东晋时期,大文学家陶渊明是用这样的一首诗来赞美夸父的:“夸父誔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竞在身后!”(屏幕出示)“余迹”就是夸父倒下后留给世人的一种精神,“邓林”指的就是这片桃林,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

师:好了,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地诵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

师生齐读

下课铃响。

板书:

夸  父

追          日

坚持不懈

奋勇前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夸父逐日》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