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导学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4篇《《有趣的汉字》导学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枫桥夜泊》导学案 篇一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

生:没有

师:有机会可以听一听,不但曲好,而且词也不错。其中有这样的歌词,谁来读?(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 《涛声依旧》

生:读

师:谁再来读读?(生读)。读得很好听。

师:歌词中有一个词“无眠”,谁来读?

生:无眠。

师:谁再来读?

生:无眠。

师: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睡不着觉。

师:谁能为“无眠”找个近义词?

生:愁眠

生:失眠

师:难以入眠是——

生:难眠

师:不曾入眠——

生:未眠

师:就是睡不着觉。再来读读歌词,读出睡不着觉的感觉。

生:读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无眠?

生:留连的钟声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呢?一起去看看。早在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生读)

师:再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生再读)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寒山寺的。

师:为了听钟声,诗人盼了多少年?

生:十年 。

师:十年,120个月 ,3650天  。这钟声的魅力为什么如此之大?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也写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我想应该是寒山寺的。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又”字说明就是寒山寺。

师:不能光凭“又”就推断是寒山寺呀,再看看。

生:诗中提到张继,张继写过《枫桥夜泊》。

师:作者说,每次只要经过寒山寺,路过枫桥,诗人都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为什么几度经过忆张继呢?早在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也写过这样的钟声。(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 《宿枫桥》

师: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到过哪,听到过什么?

生:到过寒山寺,听过钟声。

师:一年又一年,变的是南来北往的人,不变的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七年可以变成多少年?十年可以吗?把七年变成十年,诗人也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把十年变成百年,诗人也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把百年变成千年,诗人还一定会这样写(生齐读)。

师:十年不变的是钟声,百年不变的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这钟声在陈小奇的笔下这样写道(生齐读);这钟声在200多年前的王士祯的笔下这样写道(生齐读);这钟声在500多年前的高启的笔下这样写道(生齐读);500多年前的陆游还是这样写钟声(生齐读)。

师: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这几首诗都提到钟声?

师:问得好,继续问。

生:为什么钟声都跟寒山寺相关?

师:是呀,继续问。

生:为什么钟声会让诗人难以忘怀?

无限愁眠寄钟声

师:我们知道所有问题都跟一个人紧紧相连,所有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是张继,这首诗是《枫桥夜泊》。(大屏幕出示这首诗)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指一生读)

师:好,读得不错,字正腔圆。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律和味道。

师:好,每一次读都是超越和进步,老师和大家一起读,听清要求:每一句前四个字你们读,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争取 向王 老师一样读出味道(师生再合作读)。

师: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惆怅……

师:还有吗?晚上夜深人静,月亮落下去,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深沉。

师:其实还有比深沉更好的字眼,我送你们一个词“沉寂”

师:每个人读古诗都有自己的感受,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惆怅、悲伤呢?不着急,我们静静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插图、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看看诗中哪些地方给你带来这种感觉,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学生圈划,批注)

师:看着大家划的一条条线,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了,你的心得到底如何,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圈出)

连续找了7名学生读:“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因愁不能入睡。

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用曲线划出)

师: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生:江枫(用曲线划出)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秋风一吹,枫叶落在江里。

师:哦,好一幅凄清的画面!愁眠啊愁眠,再看,诗人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用曲线划出)

师:找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渔火” ?

生:闪烁。

生:星星点点,若隐若现的

师:你太有才了,星星点点,若隐若现,好一副愁眠!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用直线划出) 。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用直线划出)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霜满天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霜满天”吗?

生:没看过

师:老师也没看过,因为霜凝结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

生:我觉得张继没错,是心里的惆怅让作者感到霜满天,借霜满天表达心中的惆怅。

师:得叫你老师,字字珠玑。他说了一个关键字眼,霜满天是因为心中充满了——

生:惆怅!

师:按生活常理判断,这个晚上诗人应该感到——

生:冷

师:原因可能是衣服少,而且深秋的晚上,还在江边,自然冷。但让张继感到寒冷,除了身体上,更是张继的——

生:心

师:那你们猜猜,他的心为什么感到寒冷?

生:因为寂寞

师:再猜?

生:听到了钟声,想起了家乡。

是:的确,心冷可能是浪迹天涯,想起了家乡。

师:还有吗?

生:钟声的绵长,代表了他的愁绪。

师:有人查过资料,了解张继的背景吗?

学生摇头

师:有人说他之所以愁眠是赴京赶考未中榜;也有人说是因为张继为官清廉,受到同僚的排挤,弃官不做;还有就是你们猜的,他浪迹天涯,离家太久,想家了,所以睡不着。所以觉得眼前——

生:霜满天

师:身心都是霜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词典里“对”有这些意思(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

师:应选哪个。(生选,交流)

师:是呀,他认为江枫,渔火都是成对的,此时此刻,他认为愁眠的不仅是他,还有什么?

生:江枫

生:渔火

生:寒山寺

师:仿佛周围的一切景物都与他一起愁眠,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孩子们,这就是张继些的《枫桥夜泊》,这个晚上,江风瑟瑟,渔火点点,乌啼凄厉,让人心寒睡不着呀!于是《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音乐响,教师配乐朗诵。

师:我们齐读。

师:月亮深沉,乌啼凄凄,霜布满了天地,江风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钟声想起,张继心中不禁勇气这样的愁思,所以《枫桥夜泊》就这样流淌在张继的笔下。读——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师:月亮落下去了,还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擦去板书:月落);乌啼划破长空,转为沉寂,还有吗?(师擦去板书);这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江枫还看得清吗?(师擦去板书);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还看得见吗?(师擦去板书);这点点渔火忽明忽暗,忽有忽无(师擦去板书)。天地间还有什么可以相对的呢?没有了,没有了。突然,听——(视频、课件——钟声)

师:钟声响起了,一声又一声,那钟声贴着水面,来到张继的船上,声声传入张继的耳朵,进入张继的心里,那钟声似乎在对张继说着什么?拿起笔,展开想象,请用“张继啊,张继——”开头写写,此时此刻,你就是寒山寺的钟声,你款款地告诉他,轻轻的告诉他,充满什么情的告诉他——

(生写)

生1:张继啊张继,如果你无法入睡,如果你很孤单,让我来陪伴你。

师:多么知冷知暖的钟声。

生2:张继啊张继,人的一生有悲欢离合,不可能是事事如意的,当你烦恼忧愁的时候,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师:这是多善解人意的钟声啊。

生3:张继啊张继,为什么不睡,为什么为么忧愁,这一切是为什么?

师:这是充满好奇的钟声。

师:这钟声有抚慰,这钟声有劝解。这钟声让张继的愁眠之情也渐渐化去了(师擦去黑板上仅有的“愁眠”)。其实愁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情,我相信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愁眠啊,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不妨来看一组中国古代诗人写愁眠的诗歌。(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师:大家一定发现了,所有诗所有愁眠都跟一种景物有关,那就是——(生:明月)。明月照愁眠,愁眠望明月。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那是在明月当空的晚上,诗人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愁绪寄托给明月。但是,要是没有明月呢,怎么办?张继把自己的愁眠寄托给了寒山寺的——(生:钟声)。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张继,走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生齐吟诵背诗)

师: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张继那样浑然天成,感人心肺,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你听,从张继之后,这钟声一直在历史的天空悠悠回荡。四百多年过去了,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七百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一千多年过去了,钟声在王士祯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当代诗人陈小奇笔下悠悠回荡(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这就叫经典,这就叫文化。(板书:经典  文化)。我们学了这首诗,在你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如果你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看一座桥——(生:枫桥);在枫桥上,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生:张继);想起一个人,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枫桥夜泊》,再齐背诵。)

师: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寒山寺、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枫桥夜泊》导学案 篇二

一、 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 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1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2 在读中体会寒山寺钟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赏诗句导入,感受枫桥钟声越千年

1、 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因为发愁而无法入眠,也称一个词就是——愁眠

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2、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

3、为了听到这钟声,诗人等了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4、张继是谁?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的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6、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钟声?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张继是谁?

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

导语: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流利了、顺口了为止。

2、再读古诗,提高要求

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通顺流利地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3、师生配合

读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们一起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三、细读古诗,感受“愁眠”意境

1、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

2、默读诗句,找到体现“愁眠”的词语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生默读,圈点批注)

3、交流张继看到了什么

枫桥夜泊的时候,张继睡着了吗?从那个词看出来的?(板书)

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

① 月落

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

② 江枫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江枫?

那是被霜打过的缘故。秋风吹过,你看那江边的枫树——

落叶飘零,江枫瑟瑟。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

③ 渔火

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你想像中看见的渔火。

( 忽明忽暗的、若隐若现的、星星点点)

4、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交流张继听到了什么

① 乌啼

几声凄厉的乌啼,打破了夜的沉寂,但是,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② 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板书)

5、交流张继感受到的

看到了,听到了,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为什么?

预设:因为他很孤独、他考试落榜了、他思念他的亲人了、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7、“对”与“伴”对比,体会“愁眠”之苦

想到这些,诗人感觉冷上加冷,寒上加寒。此时,他最希望谁来安慰他?

可是都没有,只有眼前这些让人感到凄清的景物。

所有这些景物与愁眠之间用一个字形容他们的关系是——对

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

(寂寞  孤独  忧愁  凄凉)

8、配乐朗诵

因为无限伤感、忧愁、孤寂,诗就这样诞生了!

(师范读)生齐读

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师引读时高声、低声、轻声带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

四、结合练笔感受“钟声”的魅力

1、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只剩下诗人独自——愁眠

忽然,就在这时侯,你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

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

2、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

3、师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五、欣赏描写“愁眠”的诗句

1、 古人写愁眠时离不开明月。因为愁眠,诗人们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2、没有明月,诗人把愁眠寄托给了谁?之前没有人写过,之后没有人超越,使《枫桥夜泊》成为千古绝唱。齐读全诗,感受钟声的魅力。

六、总结

1、今天,你读了《枫桥夜泊》,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种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苏州,你一定会去看一座桥,哪座桥?

来到枫桥,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想到张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 从此,你对张继不再陌生,尽管你和张继相隔千年;从此,你对枫桥夜泊、你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再陌生,尽管你和枫桥相隔百里、千里、甚至万里。孩子们,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古典诗歌中写“愁眠”的诗句

《枫桥夜泊》导学案 篇三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7

来源:江苏教育论坛

古诗教学很容易会上成“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理解课,学生一般显得比较被动。洪榴老师上的《枫桥夜泊》这一课打破了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教路清晰,重感悟

课堂教学的环节清晰而又流畅自然,从“了解作者――初读古诗(包括检查预习)――读懂诗题――读懂诗句――体会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渐渐地走进诗中,再现出当时的情境,学生好像变成了诗人一样去“看”、去“听”、去“体会”。洪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由于在预习时解决了字词的意思,在理解诗句时洪老师始终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来让学生对诗进行感悟,并且在描述景物时紧扣一个“愁”字,特别是听到那“乌啼”、“夜半钟声”,更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对“愁”字的学习也是别具特色:结合诗句的理解,眼前“秋”天的一景一物到了诗人的“心”中,让他更加忧愁,这样,学生在体会“愁”的字义时也牢牢地记住了字形。

2、  在理解诗句之后洪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配合课件演示,把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使学生仿佛变成了诗人张继,老师问“张继”:“张继,这个夜晚你觉得怎样?”“张继,一个人在他乡的日子怎么样?”“张继,这个寒冷的夜晚,你站在桥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诗人张继那满腔的愁绪已经自然而然地到了学生心中,水到渠成地体会出来了。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洪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去理解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字词,而后又引导说“光理解字词是不够的,还得把字词放入句中,去体会诗句的意思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朗读古诗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感悟诗人当时的心情时老师这样引导“有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成为诗人来体会”等。

此外,洪老师在朗读指导、板画设计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里不再展开。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枫桥夜泊》导学案 篇四

● 学习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师随学生回答而板书“停泊”。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对,在姑苏城外枫桥这地方的古运河上,唐朝诗人张继途径此地,泊船夜宿。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请感觉一下第三个字带给你的感觉,再读。很好,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泊”意,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课题。有感觉,有韵味,很好。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

1、自学字词,读通读顺。

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好,谁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

正确流利,口齿清楚,很好。这“寒山寺”的“寺”我们平时在念的时候有的同学将它念成了翘舌音,请注意,它是平舌音。这位同学念准了,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预备起——

生齐读全诗。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好,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听出来了没有?他读的时候,哪两句诗句的节奏是差不多的?你听出他是如何停顿的吗?

对,这样读就叫做有节奏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读前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很好,后两句谁接着读下去。

指名生读。好一个“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生齐读后两句。真好。我们读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这自不必说,我们还要读出它的感觉与韵味。来,就像刚才读题目一样,大家一起将《枫桥夜泊》有情有感地读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好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半夜时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诗人张继在干什么?顺着学生回答再问:其实同学们的感觉是敏锐的,都感到诗人张继是彻夜未眠啊。,那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划。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噢,他目睹月落,所以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教师板书:乌啼)

霜满天。张继他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也看出他并没有睡觉。(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啊。教师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噢,是的。教师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他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在这深秋之夜,诗人他望江枫,看渔火,谁说他睡觉了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情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好一个失眠者张继。张继啊张继,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而你却久久不眠,为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教师板书大大的“愁”字)愁者,秋心、秋思也。谁能说几个带“愁”字的词语。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对,依然是月落乌啼满天霜,仍旧是江枫渔火半夜钟,这些景象使得张继愁绪满怀。请你们再抓住这些词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读一读,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请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来。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你来读读第一句。)

乌啼,在寂静寒冷的深秋的夜里,突然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给人一种凄凉甚至有些心慌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第一句话。)

“霜满天”给人的感觉很寒冷。(身体感到寒冷。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也感觉到了这寒霜凛冽,这霜气逼人啊?真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是吗?你的感觉很细腻,你有诗人的潜质。带着这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这里除了身体感到冷,还有什么也感到冷?请带着这种心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身心俱冷,这种感觉很强烈。来,大家一起再读第一句话。)

渔火若明若暗,微弱闪动,似乎也说明了诗人的心跳动不已。(是的,诗人忧心忡忡,心事重重,来,带着你那颗驿动的心读读第二句。)

这钟声一声声地传来,似乎敲在了诗人的心上,使诗人愁上加愁。(哦,你是这样理解的,那就请你带着你的感觉读后两句。

(5)轮读:研究第一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一句,研究第二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二句,研究后两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后两句。

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虽眠而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1)好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板书“对”字)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对,“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

是呀,这一对啊,对出了千古愁思,对出了不朽的失眠。带着你对“对”字的理解齐读《枫桥夜泊》。

(2)断肠人在天涯。张继啊张继,我忍不住要问你:请问你为什么如此地孤独,如此地忧愁呢?你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来,张继,请问你为何愁容满面呢?

哦,你在想念妻子和儿子,但这里没有妻儿的殷殷关切,这里有的只是——请读前两句。

来,张继,我忍不住要问你,你为何到了子夜还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呢?

哦,你在忧国忧民,但这里没有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

张继,你忧心忡忡,彻夜不眠,请问这到底是为何呢?

哦,你在为没有考上进士而闷闷不乐,是的,这里没有考场的得意,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

……

(3)问了各位张继,我明白了,张继的愁是对故乡的魂牵梦绕,是对亲人的切切思念,是对社稷民生的深深关切啊,来,带着这样的愁味一起读。

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

(1)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是,听……(播放钟声)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复愁 www.xiaozongshi.com ,夜深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学生练习写话: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1)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这钟声使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这钟声像是老母亲的慰语啊;这钟声似乎在为他指点迷津呢;这钟声催人奋进、激人拼搏;这钟声又好似警钟,敲醒了一个梦中人……)

(2)听,寒山寺的钟声还在敲呢。(播放钟声)来,就让我们带着这钟声特有的意蕴,一起再读这首诗。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张继,唐朝诗人,自幼家贫,刻苦好学,虽有考场失意,但依然坚持不懈。他久别妻儿老母,远离故园,最终考得进士。他为官正直,忧国忧民。张继的枫桥一愁啊,愁出了深深的情怀,愁出了浓浓的亲情,愁出了无穷的力量,愁出了无限的人格。难怪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凤称张继的那场一千多年前的失眠为《不朽的失眠》,推荐给大家阅读。好,下课。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有趣的汉字》导学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2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