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在平均分饼干等食品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课本68页的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6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 ÷ 5 = 3 (组)

16 ÷ 5 = 3(组)……1(盆)

17 ÷ 5 = 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