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余映潮《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本文没有采取一般按照空间位置、游览路线介绍名胜古迹或其他处所的结构方法,而是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也是初中说明文的起始课。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教师组织、引导、适当点拨,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会我国江南园林的建筑风貌。

3.理解课文的总分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4.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见识较狭窄,孤陋寡闻;

(2)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对说明文相关的文体知识似懂非懂。;

(3)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多媒体、示范朗读VCD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播放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谈话

2、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自由谈感受

3、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苏州园林图片或影片)

二、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作品

1、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作者

2、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阅读文下注释,了解作者

3、了解作者及写作缘由(课本、教学PPT)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VCD,多媒体、检查学生预习、自读效果

2、学生注音、朗读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3、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朗读VCD、多媒体课件)

四、研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文眼;提出问题;必要的点拨指导

2、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探究,求同析异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教学PPT)

五、课堂小结

1、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2、生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3、复习巩固,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教学PPT)

六、拓展运用

设计练习仿写片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导入新课——信息资源提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字词、课文内容、行文思路)——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协作探究—拓展迁移——总结评价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课综合性总结;

2、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第一课时侧重于字词和文章结构、说明顺序的评价,第二课时侧重于说明语言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

八、帮助与总结

1、辅以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目的。

2、通过自主、协作、探究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州园林》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找出作者及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2、辨明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

3、辨明词义: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4、整体感知:文章是从D角度,抓住A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二、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b.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c.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d.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e.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f.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g.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3、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第二课时

1、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本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用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答题思路: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4、小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5、课堂练习: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上年调研试题)

A、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两类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余映潮《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

(请欣赏大屏幕)

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____________

本段中心句: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事物____________特征。

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

⑶研读段落

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说明亭台轩榭不讲对称的图画美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问题: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

⑷研读段落

④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说明假山

(讲究艺术)与池沼

(讲究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点。

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雷同――不该相同的相同

艺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⑸研读段落:

⑤本段中心句:第一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的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特点。

说明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运用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无。

⑹研读段落:

⑥本段中心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说明花墙和廊子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特点

问题: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看上去是被花墙和廊子把景分开了,但因为墙是一段空的廊子是无所依靠,景致又如象没有隔开使景致不是一览无余的展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更有层次性。

刚才同学们已研读重点段⑶~⑹段。下面简单看一看⑺~⑼段,找出每一段中心句,抓住景物特点。最后一段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多媒体配合)

四、回味课文,拓展创新

经过刚才同学们学习,我们已对苏州园林有了很多了解。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就书上提供内容,老师提供参考画面,尝试做一次导游,要求看大屏幕。

要求:

1、注意导游对象,导游方式;

2、抓事物特征,讲究层次性;

3、就课文内容,要求有一定创新。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导游小姐或先生,小组内讨论,写一份提纲,可拿提纲上台。

今天我们一起愉悦地游览了苏州园林,通过这次旅游,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想呢?请课外写一篇随笔。

愿我们下次旅游更快乐!

《苏州园林》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

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读5自然段

(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桥

(2)8、9段分别写了()()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列数字3、作比较打比方4、作引用

三、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用词准确严密

例:

(1)桥拱桥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

(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1、第1、2、3段(导学、导练第12页“精讲名题”)

2、第5自然段(名师教案第13页“阅读理解赏析”)

3、配套练习

《苏州园林》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以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一点不假,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在2001年8月3日,老师就到过苏州,游览了苏州园林中的留园和狮子林两座园林,至今难以忘怀。

二、请学生欣赏苏州园林景色的图片

提出问题: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由学生写后到展示台展示并读出来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四、苏州园林简介(苏州主要有哪些园林)

五、播放课文朗读mp3

六、整体感知

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七、合作学习(打印印发给学生)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对苏州园林进行介绍?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吗?

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即色彩美)

4、你认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八、讨论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上面的问题吧!

九、全文总结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十、探究拓展

十一、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苏州园林的教案实例》,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4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