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第一部分说教材。首先谈谈本节课的地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因此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为了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知开始积极的搜寻就过之路,这正是我们即将学习的下一章,因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2、教学目标:(那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三维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C、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能力目标

A、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B、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B、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教学重点(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我之所以把该知识点列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其影响的分析,既要史论结合又要较高的理论基础,因此难度比较大。

二、说教法

(重难点已经确立,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学目标,我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辅之以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因为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对于百年前的那场战争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其大概。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2分钟)(在教学程序上,我首先利用2分钟的时间去导入新课。

)A、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硝烟弥漫,当时的中国饱受战争的苦难。那他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B、出示康有为1899年写下的诗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分析诗句中作者的心情:悲伤、痛苦。

思考:康有为途径日本马关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定《马关条约》,使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出示《时局图》及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步步扩大侵略权益。

过渡:新的世纪即将到来,而中国人还没有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讲授新课(30分钟左右)(在讲授新课部分,我将利用30分钟的时间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和释疑解惑四个阶段讲述新课的。)

(1)、自主学习

A、自学要求阅读教材第五课内容,先自己思考幻灯片上即将出示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自己不确定答案的问题,确定答案后,以最集中的精力,背诵问题及答案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及批改,所有展示与批改均需闭卷。自学时间为9分钟。

B、自学指导大家通过阅读教材来组织答案的问题(分别对应了本课的重难点,在精讲点拨阶段将逐个突破)

1、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及其性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及经过(重点)

2、《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其内容?(重点)

3、《辛丑条约》的危害/影响?(难点)

(2)、合作探究A、9分钟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后的答案,台下的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闭卷作答问题;完成后举手示意。

B、4分钟展示结束后,举手发言批改展示结果。

(评价展示过程中形成板书)

(3)、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展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点拨。)

义和团的斗争目标、口号、兴起地点、组织成员。

总结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性质、战争经过。

(使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动态形势图展示战争的经过,能够生动的展现侵占经过,吸引学生的注意。)《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在精讲点拨后用PPT展示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图片,创设当时的情景,使学生能够面对面接触历史,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4)、释疑解惑A、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大致解决了教材中的基本问题,那么在大家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你想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我们也再动动脑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B、老师抛出问题:大家已经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了,那下面该老师了,我有几个问题不知大家会不会呢?抛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马关条约》的总体影响,请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分别总结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危害: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崭新的20世纪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喜悦,相反,侵略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下节课我们来学习洋务运动。

3、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作一下对比,内容应包含条约签订的国家、时间、主要内容、影响等。

(通过表格的完成,让学生明白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课堂反馈在课堂反馈部分,我将选择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分别一一对应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来考验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情况。

5、课后练习(1分钟左右)进入21世纪后,我们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们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以史为鉴,思索未来。)

6、板书设计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纲要式的板书,可以将所学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达到了重难点突出、构建整体知识框架的目的。

近百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不平凡的历史,夹杂着中国人民的屈辱与奋进。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更应该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去牢记那些国耻。从而珍惜眼前学习的大好时机,去振兴中华。以上内容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八年级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及组成的国家;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民群众蕴藏着的伟大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牢记国耻、国难,树立立志成才、振兴祖国的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条约的影响是难点。

【学法指导】

1.指导阅读图片和文献资料、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了解以下问题: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的组成:指导记忆:“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

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阻击八国联军

利用地图册从两个阶段来掌握。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指导自学,掌握三方面: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指导学生找出:联军在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要求学生掌握: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和意义。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同时训练学生列表格的能力。

①《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条款

内容

影响

赔款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圈地

划定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

使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人民受到中外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军事

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驻兵。

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自主权。

指出:…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②指导比较:《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国家

赔款

土地

其他

影响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四)巩固小结: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教学后记】:

八年级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概述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2、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第二,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第三,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剧的不平等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一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也是本目的重点。

对于《马关条约》的巨大危害,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出如下分析:

首先,在领土方面:这是继俄国割占东北、西北地区大片领土以来的又一次大片领土的割让,最为严重的是台湾省,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又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它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次,在经济方面:

①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只得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加重其负担,另一方面大借外债。西方国家通过给清政府附带有政治条款的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②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

③在华投资设厂被正式写入条约文本,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

从此,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瓜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地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第三,《马关条约》之后,使西方列强在华争夺的矛盾斗争更加激烈、更加尖锐。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争夺中,遭受更大的损害。所以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要剖析历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评价历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此外,学生对于义和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本课不要求重点掌握,因此,分析下其发起的原因和分析评价下其口号即可。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日本国情及课本知识,能够分析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列出战争过程的重大战役。

3、通过与《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能够分析出《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分析出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5、通过相同的方式完成对八国联军侵华背景、重大战役,影响的探究。

三、评价设计

目标一:学生通过对所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归纳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同时通过个人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以及老师的讲解,学会材料题的做法。

目标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掌握甲午海战的主要战役,并通过课本图片的方式进行识记,加强印象。

目标三:通过填写图表的方式归纳《马关条约》所造成的影响,通过与《南京条约》的对比,采用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来完成图表所有内容,完成目标三的学习。

目标四:通过两则形成鲜明对比的材料,加上学生小组内的探究,完成对反思篇的学习。

目标五:采取图片材料,表格,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对八国联军侵华这一部分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1、材料教学法:通过提供不同样式的材料,是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体验解读的`方法,领会并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组内能够相互启发和帮助,一方面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培养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锻炼了个人归纳与表达能力,使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灵活的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五、结束语

小结·感悟:

教师:观看幻灯片,联系最近保钓运动中的“极端”爱国行为,同学们感悟一下中学生应该怎样爱国?

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学生集体阅读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八年级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学习义和团的英勇抵抗,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新课探究

一、义和团运动

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借口(背景):

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2、战争爆发:

1900年,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残酷屠杀义和团成员。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5、拓展讨论

材料:“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讨论:(1)瓦德西对中国的侵略存在什么顾虑?

提示: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令侵略者畏惧。

(2)是什么事件令瓦德西产生这种顾虑?

提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一次次战斗,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

三、《辛丑条约》

1、签订时间:1901年

2、与清政府订约的国家: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共11国。

3、内容:P23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常驻。(不准中国人居住,成为“国中之国”)

⑤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4、影响(严重危害):

①《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③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6、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总结巩固】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发文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4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赔白银2亿两,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增辟通商口岸,列强扩大商品倾销。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还直接进 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过渡: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成果

1.义和团运动

原名:

地区:

成员:

原因:

口号:

性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六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xx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主要内容 影  响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五))巩固训练:参见《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

(六)课堂反思: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七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学习义和团的英勇抵抗,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自学指导】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阅读导言框内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何时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是什么?

3、八国联军是指哪八个国家,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由谁率领?

曾在哪里被义和团围困?

4、阅读20页第二段结合21页插图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列举比较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2、《辛丑条约》的内容:

3、《辛丑条约》的影响:

【思维拓展】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难点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这是什么战争?

【讲授新课】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

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

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2、统帅:西摩、瓦德西

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

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

3、廊坊大捷

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攻陷了大沽炮台。看25插图,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八国联军随后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7月14日,天津陷落。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北京陷落。

4、攻占北京

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她下令剿灭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的统帅是谁?

生:瓦德西

师:瓦德西是德国陆军元帅。他特许侵略者公开抢劫三天。看P26小字,看看他们在北京的滔天罪行。他们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圆明园第二次被毁。看插图《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上面写着什么?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看P24导入框。

三、结果:《辛丑条约》

师:1901年,农历辛丑年,英、法、美、德、意、日、俄、奥、比、西、荷11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看插图,左边是11国公使,右边是清政府代表庆亲王奕劻(前)、李鸿章(后。)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生: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师:①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经济

师: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加上各省各地方的教案赔款(约3000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千多万两,这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总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这是侵略者要通过赔款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②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外交

师:危害是什么?

生: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师:③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政治

师:危害是什么?

生: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师:④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军事

师:危害是什么?

生: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四、影响

师:《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板书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2、统帅:西摩、瓦德西

3、廊坊大捷

4、攻占北京

三、结果:《辛丑条约》

四、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2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