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4篇《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 明其中 的算理,发 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 规律的问 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 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 子,摆 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吗?小组讨论。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练习:1、计算:

(1)(11x3-2x2)+2(x3-x2) (2)(3a2+2a-6)-3(a2-1)

(3)x-(1-2x+x2)+(-1-x2) (4)(8x -3x2)-5x-2(3x-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 (2)A-3B

Ⅲ.做一做

P11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Ⅴ.课后作业

P12习题1.3:1(2)、(3)、(6),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2)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VI.教学后记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等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式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日历、粉笔、黑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寻找数量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xx年五月份的日历:

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 (学生观察日历方框中九个数,四人小组讨论并计算验证自己的结论,四人小组再任选一方框计算验证结论是否成立。)

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

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请学生按前面找出的'关系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列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

规律一,横列三个相邻数,后者比前者多1。

规律二,竖列三个相邻数,下一个比上一个多7

让学生想一想,并引导学生用代数式填写,如下: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a-8)+(a-7)+(a-6)+(a-1)+a+(a+1)+(a+6)+(a+7)+(a+8)=9a

(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可以用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规律三:方框中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这个数的九倍。

3、小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很多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很多身边事物所存在的数学规律。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去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作业

观察生活,编一道探索数学规律的题

六、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整式的加减数学教案 篇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五、新授

例1.(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例2.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26086